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白洋淀冰封期沉积物中氮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
引用本文:李再兴,孙悦,张艺冉,郭朋朋,周石磊.白洋淀冰封期沉积物中氮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J].环境工程,2019,37(12):29-33.
作者姓名:李再兴  孙悦  张艺冉  郭朋朋  周石磊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术实验室,石家庄050018;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术实验室,石家庄050018;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术实验室,石家庄050018;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术实验室,石家庄050018;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术实验室,石家庄0500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生创新项目;研究生创新项目;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
摘    要:为研究白洋淀冰封期沉积物中氮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初步探究氮素演变规律,于2019年1月采集白洋淀北部、中部、南部淀区的表层沉积物,采用氮连续分级浸提方法,将沉积物中的氮分为离子交换态氮(IEF-N)、弱酸可浸取态氮(WAEF-N)、强碱可浸取态氮(SAEF-N)和强氧化剂可浸取态氮(SOEF-N)。结果表明:白洋淀冰封期沉积物总可转化态氮含量为3415. 256~5683. 580 mg/kg,平均值为4439. 975 mg/kg;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并呈现中部淀区>南部淀区>北部淀区的趋势,其中位于中部淀区的文化苑采样点总可转化态氮的含量最高,这主要与淀区不同的生态功能有关。3个分区中沉积物各形态氮的含量顺序均为WAEF-N>SOEF-N>SAEF-N>IEF-N,表明白洋淀沉积物受沉积环境和有机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总之,白洋淀沉积物在冰封期较高的总可转化态氮含量和氮形态组成显示出底泥沉积物接纳了大量的可溶性污染物成为内源污染源,可能会在冰封稳定期、融冰期后的一段时间增加白洋淀氮释放风险。

关 键 词:白洋淀  冰封期  沉积物  可转化态氮

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ITROGEN IN SEDIMENTS OF BAIYANGDIAN LAKE DURING THE ICEBOUND PERIOD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