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毒死蜱水生生物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张玉龙, 屈佩, 徐可东, 初永忠, 孙畅, 宫于琛, 霍明宇, 王宗灵, 张学雷, 庞敏. 毒死蜱水生生物毒性效应研究进展[J]. 生态毒理学报, 2024, 19(5): 135-150. doi: 10.7524/AJE.1673-5897.20240509001
作者姓名:张玉龙  屈佩  徐可东  初永忠  孙畅  宫于琛  霍明宇  王宗灵  张学雷  庞敏
作者单位:1.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研究中心,青岛 266061;青岛海洋科技中心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青岛 266237;2.青岛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青岛 266003;3.长岛国家海洋公园管理中心,烟台 265899;4.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100
基金项目: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LSKJ202203902);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22MD027,ZR2021MD014)
摘    要:毒死蜱(chlorpyrifos,CPF)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有机磷杀虫剂,在全球范围内被用来治理农业和家庭卫生虫害,CPF的广泛应用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其对水生生物和人类的潜在生态威胁不容忽视.与重金属、微塑料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相比,对水生生态系统CPF的研究和评价很少,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PF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急性毒性方面,CPF能抑制微藻生长,对无脊椎动物尤其是甲壳类动物具有致命作用.此外,CPF还会抑制鱼类和两栖动物的孵化率,诱发胚胎畸形,并导致成虫心率、代谢等生命活动异常.在慢性毒性方面,CPF在水生食物链中的转移特征尚不清楚.然而,水中痕量CPF可被水生生物积累并有可能通过食物链向高营养级传递,对高营养级生物以及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本文综述了 CPF对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中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讨论了 CPF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研究的瓶颈和未来前景.本综述旨在为今后在全球变化的环境下深入研究有机磷农药的毒性提供参考,并为优化水生环境中CPF污染物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论支撑.

关 键 词:毒死蜱   水生生物   毒性效应   有机磷杀虫剂
收稿时间:2024-05-09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毒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毒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