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红枫湖、百花湖水污染趋势分析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贵州高原地区红枫湖和百花湖的水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湖水中TN、K-N、SD、DO、NO2-N和TP等普遍超标,水质达不到功能区类别要求,并呈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通过水污染的趋势分析,探讨湖水污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水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贵州高原地区红枫湖和百花湖的水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湖水中TN、K-N、SD、DO、NO2-N和TP等普遍超标,水质达不到功能区类别要求,并呈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通过水污染的趋势分析,探讨湖水污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水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造纸厂废水对湖泊水污染和对农、牧、渔业的影响调查 ,采用市场价值法估算了湖水污染造成的各项经济损失 ,并进行了分析 .  相似文献   

4.
大纵湖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的重要湖泊之一,该文介绍了大纵湖自然概况,分析了大纵湖污染现状,如对水环境状况,出、入湖河流水质状况,底泥污染状况以及污染源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剖析了大纵湖水环境和污染源特征。针对存在的氮磷超标导致湖体富营养化、生态退化以及入境客水污染等主要环境问题,提出了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修复湖泊生态、治理客水和强化水质监控等措施,为有效地改善大纵湖水环境质量,遏制湖泊富营养化趋势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5.
抚仙湖面源污染特征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抚仙湖径流区污染物负荷量的调查结果,抚仙湖水污染特征以面源为主,面源入湖水量占98%,TP占81.4%,TN占85.9%,因此控制面源是保护抚仙湖的关键。提出了防治抚仙湖面源污染的生态治理及工程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围绕新时代河湖水生态工程治理关键技术发展与应用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河湖水生态工程治理的现状。然后,阐述了河湖水生态工程治理的关键技术。最后,探讨了新时代河湖水生态工程治理措施应用,包括河道缓冲带工程技术、生态浮床工程技术、水生态修复技术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旨在为河湖水生态工程治理提供重要参考,推动我国水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相似文献   

7.
从总体上看,目前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不够理想,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极待巩固,城镇污水处理工程进展不够理想,流域内仅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68万t/d,离国家规划要求差距很大,重点湖区生态清淤工程尚未启动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湖区水产养殖规模与国家规划要求相比仍然偏大,水上交通污染防治需进一步加强;国家考核的8条入湖河流中有4条河流断面水质劣于Ⅴ类标准。特别是湖体氮、磷指标居高不下,加上今年降水量偏小,湖水水位降低,局部地区蓝藻爆发危险仍然存在。在日前召开的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座谈会上,江苏省副省长俞兴德  相似文献   

8.
城市浅水湖泊雨水溢流总磷输运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龚春生  毛献忠  张锡辉 《环境科学》2009,30(4):1016-1022
从三维对流-扩散-反应方程出发,根据雨水箱涵溢流入湖总磷形态特性,推导雨水溢流进入城市浅水湖泊后二维总磷的输运方程,并与浅水流动方程结合,建立城市浅水湖泊平面二维水流-水质总磷的数学模型.模型通过深圳荔枝湖实测资料验证,计算结果较好.用此模型计算设计降雨强度28 mm/h历时1 h情况下,雨水径流通过箱涵溢流进入荔枝湖和湖水混合后总磷输运情况,分析了入湖雨水总磷归趋.结果表明,溢流入湖TP通量为15.385 kg,其中62.3%掺混在水体中,28.1%沉积到表层底泥;污染后的湖水通过水污染治理工程连续运行3.0 d可将荔枝湖TP恢复到雨前初始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9.
河湖水系连通下郑州市人水关系变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河湖水系是水资源的载体,也是人与水相互作用的媒介,河湖水系对人水关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河湖水系的连通状况上。河湖水系连通条件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人水关系的变化,开展河湖水系连通下人水关系的变化分析与研究十分迫切和关键。论文以郑州市为研究区域,在系统总结河湖水系连通条件和典型连通工程的基础上,对人水关系进行分析,通过不同时期人水关系对比,得出河湖水系连通条件下的郑州市人水关系变化情况。总结人水关系的变化规律和趋势,进一步揭示河湖水系连通演变与人水关系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机理,为未来进一步科学调控人水关系、实现人水和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污染防治是中国环境保护事业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现状,剖析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审视全国水污染的严峻形势,指出中国水污染防治刻不容缓,继续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国家必须不断加大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力度,从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各方责任、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入手,制定和探索切实可行的水污染治理的对策和措施,确保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1.
以滇西北高原湖泊剑湖为研究区,1974—2015年间8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剑湖湖泊近40年间的时空演变过程,探析剑湖湖泊的入湖污染物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变化。结果表明:近40年来剑湖湖泊面积呈现先明显减少再增加后缓慢减少的变化规律,由1974年的504.47 hm~2减至2015年的451.72 hm~2;目前剑湖水体中COD含量较低,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TP含量满足Ⅲ类标准;TN含量仅可满足IV类标准;剑湖入湖的主要污染源是农村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随着时间的演变剑湖湖泊TN、TP污染物浓度呈上升趋势,剑湖湖泊生态系统受到极大干扰。  相似文献   

12.
百花湖季节性水质恶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994年秋后,贵州百花湖出现水质恶化的“黑潮”事件。为认识其形成机理,对水体和沉积物柱芯分层采样。研究表明:在缺氧季节,沉积物-水界面的有机质通过生物氧化作用的分解,加剧水体缺氧并诱发磷和S^2-释放,相伴产生NO2^-浓度增高和Mn^2+的二次污染,为改善该湖水系统环境质量,应控制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流域侵蚀,并综合整治湖区。  相似文献   

13.
严春丽  赵明  李泽坤  李金  段云松 《环境工程》2020,38(12):59-63,5
基于2016—2018年罗时江、弥苴河、永安江及洱海北部湖区监测数据分析,探讨洱海北部入湖河流污染变化特征及对北部湖区的影响。结果表明:1)"北三江"监测断面总磷、COD、氨氮浓度整体稳定在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Ⅲ类标准限值内,年内污染物浓度变化表现出典型的农业面源污染特征,且受流域内产业模式等的综合影响;2)研究期间,河流首要污染物为TN,旱季次要污染物为COD,雨季为TP。雨季入湖负荷高于旱季,弥苴河污染负荷大于罗时江、永安江。"北三江"入湖TN和TP污染负荷分别占洱海允许负荷的50.1%和59.7%;3)入湖河流的磷元素输入是洱海北部湖区磷污染的重要来源。北部湖区污染物浓度对氮、磷入湖污染负荷相关性次月强于当月,响应存在延迟。筛选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控制"北三江"氮磷入湖负荷,有利于保护洱海水环境。  相似文献   

14.
千岛湖水环境质量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1992~1993年对千岛湖水质?底质?生物和污染源的调查,对其水环境质量和污染物输入作了综合的评价?结果表明:千岛湖水质状况良好,但局部水域水质污染逐年加重,湖泊已属中营养状态?非点源输入量占入湖污染总量的95%,而50%非点源输入量来自上游安徽来水?建立了对流扩散模型并进行水质预测,提出了千岛湖水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长荡湖底泥污染特征及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长荡湖底泥和水体实测资料,分析了底泥的污染及营养物质释放特征,发现底泥释放再悬浮产生的污染负荷占到入湖污染负荷总量的比例分别是:高锰酸盐指数为16%,TN为25%,TP为21%,是引起近年来长荡湖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湖西区和湖南区达到富营养水平,湖心区水体含氮磷浓度也较往年有明显增大。为控制长荡湖底泥污染及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提出了长荡湖水环境保护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巢湖污染现状与水质恢复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巢湖是属于国家"三河三湖"重点水污染防治流域之一。近年来,湖体营养过程加剧,生态环境受到明显损害,制约了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巢湖湖区水中高锰酸钾、总氮、总磷含量分别为4.9、2.48、0.227mg/L,水质类别为劣ⅴ类(重度污染);表层沉积物中总氮、总磷含量平均值为1065、587 mg/kg。要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加快水污染综合治理。文章分析了巢湖污染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2019年7-11月大通湖湖区33个采样点的8个水质指标进行了数据分析,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法对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大通湖湖区水质的时空特征,识别了主要影响因子和污染源.以单因子指数法为评价方法,2019年7月大通湖水质为Ⅴ类,8月为劣Ⅴ类,9-11月大通湖湖区水质有所改善,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苏鲁界湖南四湖水源保护与利用状况的详细考察,全面系统分析了湖域水资源现状、存在的关键问题、影响因素等。针对湖域水资源现状,探讨了南四湖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协同机制,即建立湖域水资源协同规划与管理机制、湖区经济协同发展机制、生态修复与补偿协同机制、群众协同参与与监督机制、水危机协同处置机制和湖域界面冲突协同控制机制等,以促进跨界区域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统筹区域协同发展,增强南四湖湖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龙湖中重金属污染情况,测定了龙湖中9个取样点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并从中选取Mn、Cu、Pb、As 4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水质评价。通过灰色关联评价分析,所采集的9个样点中有8个样点都属于Ⅴ类水质、1个样点属于Ⅳ水质。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龙湖沉积物进行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分析,4种重金属的潜在风险顺序为Cu>As>Pb>Mn,其中每个样点的Cu元素都达到了极强的潜在生态危害,As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都达到了强度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博斯腾湖小湖水位大幅波动引发了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基于最低生态水位的湖泊水量盈缺分析对小湖水量调度和生态保护有积极意义。基于1991—2019年达吾提闸实测小湖水位数据,结合湖盆DEM数据和遥感NDVI数据,分别采用年保证率设定法、湖泊地形分析法和曲线相关法计算小湖区最低生态水位;并利用其他水文、气象和农业活动和湖区水量调控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解析小湖缺水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博斯腾湖小湖最低生态水位为1047.18 m,多年平均满足率为31.03%。1991—1998年、2005—2015年和2017年间博斯腾小湖区发生了生态缺水,平均缺水量为0.69×108 m3。上游来水量是小湖生态需水保证情势的主要驱动因素,农业活动和宝浪苏木水量调节活动次之,气候变化影响相对较小。2000年之前,生态缺水主要由湖区水位调控产生;2000年之后,灌区农业取水成为生态缺水主要诱因。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博斯腾湖小湖水量调控和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