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环境中氟化物的迁移和转化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本文对环境中氟化物的迁移和转化及其对人体、动物、植物的污染生态效应作一简要的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环境中氟化物的来源及其地球化学特征;2.土-水-气-食物链中氟化物的迁移和积累与地方性氟流行病;3.土-水-气中氟的迁移和积累与植物氟毒效应;4.土-水-气中氟的迁移和积累与蚕桑氟化物污染;5.环境中氟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老仆 《环境导报》2003,(1):10-10
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出席地球峰会的首脑们为拯救地球开了药方,谁来抓药?患了重病的地球仍在呻吟、喘息,专家们来会诊,谁是主治医生?贫困,地球的癌症。因为贫困,人们毁林开荒,填饱了肚子,却破坏了环境,生态的恶化更加重了贫困。富国指责穷国造成生态灾难,贻害全球。想想:人们饭都吃不上的时候,会有心思去烦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吗?富国自己又如何呢?占人口少数的富国,享用着全球大部分的资源。穷国指责富国挥霍浪费的生活方式,如果全球都像美国人那样消耗资源,得需两个半地球。富国为了自己及全球的生存,理应从资金…  相似文献   

3.
《环境》2005,(3):27-27
当人类进入新世纪的时候,正面临着由于环境污染和资源浩劫所造成的生存危机。让我们想一想,我们每个消费者在这样的时刻负有怎样不可推卸的责任?当脆弱的生态难以维系,人类的消费将如何持续;当地球母亲惠了绝症,她的儿女们又能生存多久?  相似文献   

4.
手拉手心连心共同保护美好的家园各国姐妹们:我们如此幸运的共同生活在地球母亲的怀抱里,尽管我们的语言不同,肤色不同,但我们都沐浴着同一片阳光,拥有同一个家园。令人不安的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由于环境污染、天灾人祸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  相似文献   

5.
2002年6月至9日期间,广西环境警示教育图片巡回展依次在南宁地区及地区所辖的隆安、扶绥、崇左、宾阳、横县等六县展出。图片展在南宁地区巡展共计23天,参观人数多达16万人,被群众誉为“一场震撼灵魂的教育”!留言本上有观展群众的肺腑之言:“地球———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源泉”;有学生发自内心的呼吁:“同学们,让我们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有企业家的共识:“搞好环境保护,利国利民利企业”;有署名为“爱护地球的人”之心声:“看到养育我们的母亲———地球如此脆弱,满目疮痍,深深鞭挞我的心。建议让每个人都看到这次展出的…  相似文献   

6.
徐娜 《环境》2004,(10):52
正当全球的人类都开始注意保护皮肤大肆防晒的时候,正当我们在为温室效应而苦恼的时候,科学界却有一个全新的观念:抵达地球的阳光在近几十年间变弱了,也就是说,地球渐渐变暗了。  相似文献   

7.
当我们庆贺20世纪人类发展成就的时候,不要忘记每一个发展都是有生态代价的。在新的世纪,人类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的威胁。因为在20世纪,毕竟只有占人口020%的发达国家以全球资源的消耗支撑着他们的富裕生活;而在21世纪,全球60亿人都将以历史上最快的速度发展。如果每一个民族都仿效美国式的生活方式,那么人类还需要有20个地球才能支撑。然而,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因此我们不得不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选择一种与环境友好的绿色生活。 这种绿色生活方式并不是要牺牲人类的发展,而是在享受现代…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生态与环境保护主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的世纪里,生态与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根据我国当前所面临的环境与生态问题,本文提出在21世纪里,应以土地资源环境保护;植被的保护;水资源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生态系统,改善生态功能五大方面为主题,并依次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9.
从拉美到南美,从中东到北非,从印度到巴基斯坦,从阿拉尔海到我国的居延海,绿洲危机和生态灾难频繁发生,绿洲生态风险已经成为当今倍受关注的生态学问题之一。古之楼兰、尼雅、黑城、罗布泊,今之民勤、额济纳,都以悲惨的历史和严酷的现实警示我们,绝对不能忽视和轻视绿洲的生态风险。本文主要结合我国绿洲的实际,分析讨论绿洲生态风险的类型、根源、防范对策及相关生态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生态诗歌于20世纪90年代逐渐表现出对于自然生态问题的关注,新世纪之后则涌现出了一些专门从事生态诗歌写作的诗人,华海与侯良学是其中的代表。华海与侯良学从事生态文学创作的时间、历程均有不同,但他们都是先在思想资源上得到了精神启蒙、而后在生态灾难的现实中萌生出生态诗歌的审美旨趣。华海与侯良学对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自然环境与精神氛围的骤变有着敏锐的感悟,凭借着诗人的良知与社会使命感创作了一系列生态诗歌作品。气质禀赋、思想资源与环境地理的差异,使他们的生态诗歌创作具有鲜明的文化质地与地域色彩。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描述人类活动是如何了个亚热带大湖--美国佛罗里达类基百比湖的生态状况的。自20世纪以来,该尖 文变化和地貌变化,最近已出现加速富营养化现象。部磷浓度增加了1倍;氮磷比下降了50%;湖泊沉积物也累积了大量磷。生物群落已经历了看来是因富营养化所致的变化;贫毛类环虫大型底栖生物中上据优势;蓝藻已取代硅藻成为优势浮游植物;氮限制的出现次数增加;固氮已成为氮输入的主要途径。有证据表明:该湖已达到一种亲的  相似文献   

12.
发展理论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世纪发展研究的进展中,阐述了发展的含义,二战后发展理论学。分析了20世纪50掉代的发展观-经济增长论,不可持续发的经济畸增的生产与消费模式使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重点阐明 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地球环境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诊及其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卜欣欣 《环境导报》2002,(12):38-38
环境教育,又称绿色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简言之,环境教育就是关于如何学习照顾好地球、他人和我们自己的问题。环境教育以影响人们关于环境的价值、态度和行为为目标,本质上是告诉人们环境是你自己的。这种价值观的培养目标确定了环境教育的三个核心理念,即:生态意识、生态道德和生态审美,三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4.
跨越千年的地质科学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科学每一次认识上的飞跃和实践上的创新,都给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以巨大的推动作用。20世纪地质科学最引入注目的突破,是板块构造、地球成像和对人类影响地球的认识这三方面的重大发展,正基于此,作者认为:21世纪的地质科学将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信息革命为契机,致力于研究和解决全球变化预测、安全供水和水资源科学管理、保证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可持续供应、减轻地质灾害,城市化与城市地学、矿山环境保护、生态地学、影响人  相似文献   

15.
生命选择了地球作为自己的母亲和家园, 世间万物在这坚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发展,在地球上构成了一张稳定而义充满生机的生命之网。但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人们却总是以征服者、开发者、改造者的面目出现,君临一切地利用着、享受着、挥霍看,造成了地球环境的严重恶化和生物资源的快速衰竭。面对着巨大的生存危机,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保护地球的环境中。在地处桂西北大石山区的一座小山村里,就有这么一位普通的水族农民,近30年来,他不怀任何功利心,锲而不舍地投入环保研究和宣传──他,就是被当地人称为“环保疯子”的彭兆幸  相似文献   

16.
以微生物为中心,探讨了微生物与地球化学之间的关系,其中着重阐述了以下观点:①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与地球化学作用密切相关;②微生物的繁衍生息及其新陈代谢对促进地表岩石风化以及土壤的演化起了重要作用;③充分利用某些微生物能促使有益元素溶解、迁移的功能,以利于植物的生长是可行的。据此建立相应的微生物产业,对发展生态型农业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前言: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方针,并纳入《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它总结了国际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明确要求作好以下工作:──作好计划生育,保证人口合理增长;──注意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合理和永续利用资源;──改善城乡环境,控制地球生态恶化。粉煤灰是燃煤电厂产生的烟尘废物。由于我国能源以煤为主,所以它是我国主要的固体废物之一。根据1996年颁布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在通过改善能源结构和燃煤质量以减少粉煤灰发生量的同时,应重点作好粉煤灰…  相似文献   

18.
绿洲生态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拉美到南美,从中东到北非,从印度到巴基斯坦,从阿拉尔海到我国的居延海,绿洲危机和生态灾难频繁发生,绿洲生态风险已经成为当今倍受关注的生态学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阐述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平衡和生态经济效益等生态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入手,提示生态经济问题产生和演变的内在机理-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生产力进步而与资源缺口、环境容量、生态平衡等的相互关系,分析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种种表现;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等几个主要阶段,阐明生态经济基本矛盾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过程;并从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在运动周期性、有序性、运行路线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异同,着重论述产生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原因,进一步阐明生态问题演变的规律性。探索解决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途径,即通过控制人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资源替代战略和地域优势互补,建立生态化的产业和区域发展模式,进行环境与资源市场化的制度创新,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蔡冬梅 《环境》2009,(8):87-87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早已伤痕累累,为什么我们会用伤害来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给母亲大人添上了一道又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