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东 《山东环境》2002,(1):33-34
1 乡村环境与乡村环境问题1.1 乡村环境 乡村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域范围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乡村环境是乡村居民生活和发展农业的基本条件,是由乡村土地、水文、大气、动植物、交通、道路、建筑物、水利设施、种植物、农田、山林、自留旱土、排水设施、电力及通信设施等要素所构成的有机的统一体。乡村环境包括乡村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环境、农业生产环境等三个方面。1.2 乡村环境问题 乡村环境其实质是村民与自然的一种相互依赖关系。乡村环境的核心因素是乡村居民在生活与生产、自然因素之间…  相似文献   

2.
环境孕育了人类,也为自己创造了强大的改造者。人类文明在社会进步与环境破坏的矛盾中艰难前行。环境是无私的,它以博大的胸怀容纳百川,以母亲般的关爱滋养万物。人类号称“万物之灵”,从诞生起,就把自然当成了被改造的对象,在不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刀耕火种、听到雷声就发抖的老祖先到能踏上月球、克隆动物的现代人,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和灵魂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改造自然的旺盛斗志。  相似文献   

3.
可再生能源与零能耗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文明与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最原始的建筑雏形不过是为人类的生存栖息而挡风遮雨,其对自然和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近百年来的工业进程,使得建造技术不断更新和完善,建筑产品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建筑的功能早已不仅仅是为人类提供一个生存空间,而是为人类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和健康的室内生活环境。但随之而来的,是建筑对自然的破坏不断加大,对环境的影响与日俱增,对能源的消耗迅猛增加,这一切反过来又威胁着人类的未来生存空间。零能耗建筑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美好的蓝图,  相似文献   

4.
《山东环境》2000,(5):M001-M001
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在不突破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能动地调控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复合系统,促进经济发展、加快社会进步和提高生活质量。它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为区域环境规划提供了全面的指导思想,突破了经济制约型环境规划的框架,使环境规划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大气、水、固废等环境单元的质量控制和污染物的防治上,  相似文献   

5.
一、当代环境问题的性质过去,由于人类未按自然规律处理好自身与自然系统的关系,干扰了自然系统正常功能的运行,造成直接威胁人类生活及生存的环境恶化。80年代前半期,非洲发生的生态灾难启发人们认识到;当代环境问题不单纯是工业“三废”造成,包括着人类对自然支持系统的直接破坏。1986年,第三世界环境保护国际会  相似文献   

6.
山地可持续人居环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山地人居环境是建立在传统的农业社会经济、文化基础之上的对自然环境的被动式生态适应,缺少居安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等生活基本保证。现代山地人居环境将以现代生态学为指导,突破山地特殊生态特性对人类的制约,实现人与山地自然和谐共生,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双重层次的需求,从而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7.
人类来自植物所构成的空间环境之中,发源于森林,又依赖于森林而生存。如果没有建筑,人们将回到原始洞穴中生活;而没有植物,人类将重新消亡。绿色植物联系着整个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是人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的史书中,曾记载了许多赞赏“郊游”、“野游”和“田园”等的有关诗词和文章,也有许多以花草树木为内容的风景山水名画。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对绿色自然的向往。绿色植物有调节气温、遮荫防风、净化空气等改善环境的积极作用;而且绿色植物又给人以舒适、优美、幽静、安祥的感受。这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环境中和绿色结下了的不解之缘,绿色的基调成了生命力的象征。难怪人们对绿色环境倍感亲切、自在和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变迁,归根结底是在不断变革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上实现的。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既影响着由人所构成的社会的发展,也影响着除人类社会之外的自然界的演化。社会生活和人类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那么,如何使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界的变化规律相适应,即如何使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规律而又不违反自然界规律的前提下,使自然界的演化(特别是人类生态环境的演化)更加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使自然平衡能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这也就是此文的主题: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乌石东区油田开发存在诸多难点,距离在生产油田比较远,无可依托设施。若采用常规导管架平台开发需要建造多个功能平台,如生产处理平台、储油平台及靠系泊设施以等,难以经济有效的开发。针对乌石东区油田的特点,提出一种重力式的混凝土采储平台用于油田开发。本文通过对混凝土采储平台与导管架平台的对比,初步论证了混凝土采储平台的经济可行,对于乌石东区油田开发具有一定的性能和价格优势。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11.
对环境、人与环境、环境问题和环境价值等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问题作了初步探讨,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与自然关系的总和的统一,环境向题本质上是人的问题,尊重环境的价值是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贵阳市城市人口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经济、生活的无序活动造成对城市环境的危害。为此我们应自觉调整与自然的关系,走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然保护问题及对象(上)国家环境保护局杨朝飞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空间,也是人类寻求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环境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关系到社会长治久安的可靠保证。自然保护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国策的...  相似文献   

14.
吴嘉玲 《环境》2009,(4):98-99
“生态村”的由来 1991年丹麦的生态村组织——大地之母(GAIA)投资信托基金,给出了生态村的概念:“生态村是在城市及农村环境中可持续的居住地,它重视及恢复在自然与人类社会中四种组成物质的循环系统:土壤、水、火和空气的保护,它们组成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城市环境     
<正> 通常我们提及的城市环境绝非仅指的是城市的自然环境,而其中尚包括:城市经济环境与城市社会环境。那么什么是城市自然环境、城市经济环境和城市社会环境?下面分别作些简单地解释:城市自然环境是指城市的地形、气候,植物生态等与自然有关的环境。城市经济环境是指道路、交通、通讯、电气、煤气、水道等,企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所必须的设施情况。  相似文献   

16.
清洁生产是人类二十一世纪的选择.它是对工业化近二百年来人类生产方式的扬弃。 进入新世纪.人类的自然哲学观实现了一个大飞跃,终于摆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不是自然的主宰。自然不是人类的奴婢: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人类不能在自然面前为所欲为.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再生资源,就是人类在物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排泄废弃物,马克思把它称为生产和生活过程的消费排泄物。这些消费排泄物主要有:生产消费排泄物,如边角废料、废渣、废水、废气,报废的机器设备及工具等;生活排泄物:人体自然排泄的粪便,废弃的穿着,用具及日常生活垃圾等。这些人类排泄物,因失去了原有资源形态及使用价值,把它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去,成为地球环境中的一种新的物质形态。这些排泄废物,不仅占据着地球环境的一定地域或空间,还要占用大量肥沃良田,更为严重的是,在这些废弃物中,有的含有大量有毒物质,从而造成对地球环…  相似文献   

18.
资源保护社上保护区得到公众和政界支持的需要。必须指出,自然保护区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评价了一个现有国家公园所创造的对增进人类健康的作用,以及这类保护区对其社区健康状况的贡献。这里采用了一种实例研究的方法。据观测,在巴西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附近的社区生活环境从保护当地自然文化遗产中得到了改善,提出了自然保护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能够使当地社区持续生存并提高社区对邻近自然保护区所承担的义务。  相似文献   

19.
当前,学习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要在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工作中,抓好落实。1把思想统一到“三个代表”上来,充分认识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江总书记在讲到继续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历史任务而奋斗中指出:“要推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发展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  相似文献   

20.
温以才 《环境》2000,(9):23-23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状态,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美。老子曰:“道法自然”,人们应向自然学习,与自然和谐。科学求真、道德求善、艺术求美。风景画(我国称之为“山水画”)这种直接讴歌“人与自然”关系的艺术样式首先根植于画家热爱和赞美自然的环境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