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干旱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3年卫星遥感干旱监测资料和哈尔滨市土壤湿度资料,应用土壤热惯法计算和分析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旱灾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在目前对裸地面进行干旱遥感监测中是定量水平较高的,对裸露土壤湿遥感精度可达到60%,根据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它可以给出土壤干旱的绝对等级。利用这一方法,计算了哈尔滨市12个县(市)不同级别干旱灾害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
农业旱灾监测中土壤水分遥感反演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土壤水分是农业干旱监测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文章全面回顾了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土壤水分遥感反演进展,重点讨论了符种反演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光学遥感中,热惯量法和作物缺水指数法可分别较好地应用于裸露地和作物覆盖地的土壤水分监测;距平植被指数、植被条件指数采用了植被指数因子实现农业旱情监测,温度植被指数、植被供水指数和条件植被温度指数同时考虑了作物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微波遥感被认为是当前土壤水分监测中最有效的方法。主动微波遥感空间分辨率较高,但对土壤粗糙度和植被敏感;被动微波遥感空间分辨率低,重访周期短,对大尺度农业旱灾监测具有较大潜力。为提高农业旱灾监测巾土壤水分遥感反演的精度和效率,采用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的结合可能是较为实际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WOS核心数据库中7 294篇以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 685篇有关遥感干旱监测研究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WOS数据库的相关研究呈缓慢到迅速增加的趋势,CNKI数据呈现迅速增加至略有减少的趋势。中国和美国的研究机构在领域发文量分列前二,且在遥感干旱监测领域合作关系最为密切,中国科学院是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CNKI数据库中发文量最大的机构。与干旱定义相关的“降水”“土壤湿度”“土壤含水量”等关键词高频出现,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被大量引入干旱监测中,成为突变关键词。基本干旱类型以及不同干旱类型之间的传播是主要的研究方向,而探究植被以及典型植被对干旱的响应是研究热点,多指标遥感监测方法以及卫星降水数据是遥感干旱监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干旱遥感监测方法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严重、频繁的干旱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为严重的气候灾害之一,它直接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展干旱的监测、预测与评估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介绍了几种干旱遥感监测指数的原理、方法以及适用范围,重点阐述了EOS/MODIS数据的计算模型的应用,并对各种干旱监测指数存在的问题以及干旱监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作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过程与早期识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灾害学》2019,(2)
作物干旱是干旱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严重影响着全球范围的粮食产量。为了积极应对干旱灾害影响,实施对作物干旱的早期精准预警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已开展的作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过程研究进展,包括干旱临近—发生阶段作物根系、气孔、叶水势等对早期干旱响应的敏感信号和指标;干旱发生—发展阶段中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同化代谢与干物质累积等对干旱的响应过程;干旱发展—结束过程中的复水效应与干旱影响损失定量模拟评估技术等;梳理了农业干旱监测预警综合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农业干旱监测和预警指标种类和应用情况、农业干旱遥感监测方法以及作物干旱地面监测与识别技术等相关成果。探讨了未来通过开展作物对干旱应激响应的生理生态过程机制研究,进而准确捕捉到作物响应干旱胁迫的早期信号,为实现作物干旱的早期识别、提前预警和应对作物干旱灾害的不良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和分析沙尘灾害遥感监测原理的基础上,针对沙尘灾害遥感监测工作的需要,给出了2种沙尘信息提取方法(分层提取法和热红外窗区法)和3种沙尘灾害强度监测方法(密度分割法、变化矢量分析法和可比沙尘强度指数法),并对各种方法的应用效果分别进行了分析、验证和比较。结果表明:(1)沙尘信息提取方法中,热红外窗区法较分层提取法物理意义明显,稳定性低较高,步骤简单,更适合于业务化实现。(2)沙尘强度监测方法中,密度分割法相对简单,能定性描述沙尘灾害强弱分布;变化矢量分析法虽是一种较好的监测方法,但对数据要求苛刻;可比沙尘强度指数法可用于多源遥感数据动态监测应用,是较为理想的沙尘强度监测方法。(3)综合利用遥感和地面监测数据是沙尘灾害强度监测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同时,解决多种卫星数据监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是实现卫星协同使用、提高沙尘灾害监测时间分辩率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7.
旱情监测预警系统是干旱灾害风险管理重要的关键环节,我国农业旱情监测手段从旱情统计上报制度,发展到测定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从烘干法发展到电子测量技术。分析卫星遥感影像与地面土壤含水量的相关关系,实现了旱情范围空间分布的快速监测,解决了原有手段存在的问题,是未来旱情监测的发展方向。黑龙江省承担了国家土壤含水量监测技术的项目试点工作,在旱情监测新技术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8.
《灾害学》2020,(3)
为实现对山东省全区域干旱的动态监测,建立了基于多源遥感数据与有序加权平均(OWA)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干旱监测模型。在该模型中,首先选取植被条件指数(VCI)、土壤水分状况指数(SMCI)和降水条件指数(PCI)三种单指标干旱指数;然后结合基于遗传算法的改进层次分析法(AGA-AHP)与移动窗口法,得到山东省区域的这三种指标权重值,进而用OWA方法计算综合遥感干旱评价指数OWA-IDI(Integrated Drought Index)。采用综合干旱指数对山东省1982-2014年的干旱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OWA-IDI与SPI的相关系数大于0.7,达到显著相关的程度;在33年长时间段中,发现了历史上的严重干旱年;在短时间段的时间序列上,2006-2014年的月序列干旱发生过程与《中国水旱灾害公报》记录的干旱事件进行对比,获得了满意的一致性;在空间上,2004年每个月的干旱区域分布与《山东统计年鉴》的降水数据进行分析、对比,验证了干旱区域分布的合理性;通过5 d合成序列的模型与月序列模型在时间上对应比较,显示了更精确的干旱监测,表明OWA-IDI在干旱评价与监测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广西喀斯特干旱农业区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中部喀斯特平原区是广西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旱灾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障碍.利用EOS/MODIS数据,采用植被状态指数(IVC)和温度条件指数(ITC),构建了干旱指数ID的遥感监测模型, 统计分析了ID与农业受旱率的相关系数,从而确定了模型中各参数的权重系数.将该模型应用于2005年秋旱监测,经与旱情实况及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干旱指数ID的有效性.通过对ID随ITC和IVC变化的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ITC和IVC都能反映旱情变化,但ITC反映旱情的敏感性高于IVC,以ITC和IVC为因子构建的干旱遥感监测模型适用于广西中部喀斯特干旱农业区的旱情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10.
RS在森林病虫害监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森林病虫害是影响森林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森林病虫害的快速准确监测、检测及其损害评估无论对森林经营者还是生态学家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大的空间尺度上,遥感数据早已被广泛有效地用于检测森林病虫害所引起的失叶现象。目前,在森林病虫害的遥感监测方面所利用的遥感数据主要有Landsat TM,MSS和SPOT HRV等卫星遥感数据和多种航空遥感数据;此外,各种地面辅助地理散据和野外调查数据可以提高对森林病虫害的监测精度。不同类型的森林往往感染不同的森林病虫害,而不同的森林病虫害所引起的森林受损症状不同,有的病虫害导致森林反射光谱的显著变化,有的则导致森林大量失叶。因此,对不同病虫害的遥感监测方法不同。随着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图像增强、图像分类和影像差等病虫害监测技术已显粗糙。近年来,更多、更复杂的图像处理方法被广泛用于检测病虫害引起的森林变化,各种数学方法和GIS技术也为病虫害的遥感监测提供了新的活力。虽然森林病虫害的遥感监测面临挑战,但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遥感技术的进步,森林病虫害的遥感检测依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山西旱涝动态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是山西的主要气象灾害,但长期以来,该省一直没有一个科学的、实用的干旱指标。分析了目前有关干旱指标研究的不同思路和方法,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给出了适合该省的“综合判断法”和“Z指数”干旱指标,并建立了“山西旱涝动态监测预警服务系统”,该系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山西省的旱涝状态实施动态诊断。  相似文献   

12.
李登科  杜继稳 《灾害学》2006,21(1):55-58
基于对以往沙尘暴监测和预报的研究,依托天气气候观测网,应用不断发展的卫星遥感监测和天气预报技术,提出符合陕西省天气气候特点的沙尘暴监测、综合预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系统中最大的部门灾害,其大面积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业灾害表现为规模增大、程度加深的趋势。农业灾害的遥感监测克服了传统监测方法的不足,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当前主要农业灾害遥感监测应用的原理和方法,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要提高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范围和精度,必须进一步加强农业灾害遥感机理的研究,采用多传感器、多时相、多分辨率遥感数据相结合的监测方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黄淮海平源旱情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GIS技术,提出了用集遥感图像、图形、数据为一体的作物缺水指数模型监测黄淮海平原旱灾的方法。实时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速度快、精度高,从点到面各种形式的黄淮海平原旱情分布结果均与实际吻合,基本上达到了实时监测旱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中国在1991~1995年期间,应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了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信息系统,它包括洪水、林火、干旱、雪灾、地震、沙漠化和松毛虫灾害等七种自然灾害。整个研究和应用工作主要包括下述几部分:·建立灾害历史数据库和灾害背景数据库;·研究重大自然灾害的区划和危害程度分区;·建立单灾种的监测与评估系统(在微机或工作站系统上);·对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如洪水、林火、地震等)建立应急反应系统;·应用这些技术和系统对1991年以来发生的洪水、干旱、林火等进行监测与评估,为主管部门防灾救灾提供辅助决策依据。本文是在集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并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三“S”一体化技术在林火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在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正日益朝集成化、一体化方向迈进。“3S技术”一体化为林火灾害监测提供了新的极具潜力的技术支持。本文从“3S技术”一体化角度,探讨了它在未来林火监测中应用的可能性及应用模式,最后提出了建立全国林火遥感监测系统的总体设想。  相似文献   

17.
农业旱灾遥感监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综述了各种旱灾遥感监测模型和方法的适宜地区和优缺点,并从植被覆盖度的角度对模型进行了分类,总结了针对区域选择旱灾遥感监测模型的要点。  相似文献   

18.
汤逊湖水体叶绿素浓度遥感估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陆水体叶绿素浓度遥感监测的各种经验模型在模型的方法和参数上都有一定的时空限制。为了实现武汉汤逊湖叶绿素浓度的遥感监测,利用同步实测的光谱数据和水质数据进行了该湖泊叶绿素浓度的遥感定量反演研究。首先分析了汤逊湖水体的反射率光谱曲线;其次通过相关分析的方法,发现了汤逊湖水体反射率在单波段法、一阶微分法和比值法建模中的最优波段或组合,并进行了一元线性建模;最后对3种模型的反演精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汤逊湖叶绿素浓度遥感反演,一阶微分法和比值法优于单波段法,一阶微分法的最优波段在446.9 nm附近,比值法的最优波段组合为R861.1/R865.7,二者回归R2都在0.86以上。本项研究可为汤逊湖叶绿素浓度的遥感估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极轨气象卫星遥感资料用于陕西洪涝灾害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杰明  张树誉 《灾害学》1997,12(2):18-22
介绍了利用极轨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洪涝灾害的原理、监测方法和资料处理流程,以及对1996年初黄河陕西段凌汛的成功动态监测的实例。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海洋灾害遥感动态监测系统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及时获取海洋灾害发生及其影响的监测信息,并为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服务,根据渤海湾海洋灾害发生的特点,从风暴潮、赤潮、海冰、海域污染等海洋灾害的遥感监测技术方法研究入手,介绍了河北省海洋灾害遥感动态监测系统的功能。应用服务情况表明,该系统对渤海的风暴潮、赤潮、海冰、海域污染的遥感监测效果良好。重点对利用NOAA/AVHRR数据开展的1998—2006年春季渤海海域污染遥感监测情况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结果表明,渤海湾近海水域从1999年开始出现大范围污染,其中,2002年最为严重,2003年以后有所好转,但是近两年的污染状况又趋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