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一直是我国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工作中较薄弱的一个环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的实施对环境评价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对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不够,众多环境评价工作者在评价工作中难以准确理解规范的要求,在确定主要评价对象、选择定量评价方法、采用科学的监测手段等方面陆续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技术导则》的要求以及实际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经验,从水文地质专业工作的角度,讨论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水质和水量评价方面的若干关键问题,并就《技术导则》现状监测和影响预测中较难实现的若干技术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和修订建议,以供广大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是十分宝贵的水资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的发布,对各行业的地下水环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地下水环境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关注重点应为车辆段与停车场工程,提出合理可行的环保措施,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污染防治的根本。结合包头地铁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际,总结了轨道交通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与方法,提出了轨道交通项目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的要求及环保措施,为《技术导则》在地铁建设项目中的具体应用提供借鉴意义,为城市同类工程的地下水环评及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于2016年1月7日起实施,是当前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依据,本文对新旧地下水导则变化之处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够提高导则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下水环境正呈现出逐年恶化的趋势,2011年6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的实施,为地下水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依据。文中针对污染型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关注的几方面问题进行了阐述,从项目选址、预测模型、保护措施提出了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几点个人理解。  相似文献   

5.
随着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和深入,各行各业在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的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这给电力工程地下水环境勘测评价工作的开展造成了诸多不便,尤其是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和范围的界定方面.文章根据对电力行业地下水环境工作的认识,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主要针对最新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进行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及范围确定方法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HJ610-201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预测工作具有非常具体的指导作用,但在建设项目环评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导则的运用必须紧密结合特定行业、现状和环境,才能更有效和精准地对项目的地下水环境进行预测,本文以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为例,采用地下水环境预测软件,对非正常情况下的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进行解析模拟预测,以为环评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的要求,结合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方式,从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现状调查内容和评价、预测内容和方法、地下水保护措施、地下水动态监测等方面提出了煤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为煤矿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环保部门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对各行业领域的水环境评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地下水是非常宝贵的水资源,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就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而言,着重是针对停车场以及车辆路段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情况进行评价。因此,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环保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各地区地下水的水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地下水环境管理和保护工作中的问题,指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的工作等级划分、环境影响识别、环境现状调查、影响评价及污染防治等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汇总了评价导则执行后,对各类项目进行地下水评价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对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环境评价工作中一个薄弱环节,基于对水文地质条件认知不够,很多环境评价工作者在进行评价工作时对规范的要求掌握不到位,在选取定量评价方法、运用科学监测方法等措施上显露出部分问题。文中根据《技术导则》的要求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经验,从水文专业视角,讨论了了地下水质和水量评价方面碰到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地下人防项目是指战时用于人员、物资掩蔽,平时为商业用途的地下工程。地下人防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应遵循《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相关要求,结合项目场区所在地的地下水水位、地下水分布及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污染源状况、地下水开采利用状况及具体施工情况,分析地下水水位变化诱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范围、程度及项目建设对地下水水质污染,重点关注水位变化分析和地面沉降分析,污染防治措施主要从防治地下水水质污染、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两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2.
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要求,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及预测的过程,案例中采用地下水预测模型系统GMS模拟地下水流场。根据案例预测结果,污水站主要构筑物发生污水渗漏或溢流事故后污染物的下渗均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且发生超标现象,在10 000 d时仍存在浓度超标的区域。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地下水环境污染问题备受关注,随着城市建设,各类建设项目(尤其是地下水污染类项目)的实施,为了防范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尤为重要。本研究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以下称"新导则")的基础上,以实际养殖项目为例对地下水污染源的环境影响预测主要评价内容进行了分析,根据预测结果给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煤炭开采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编制的框架下,结合煤炭开采工程的环境影响特点和多年矿井环评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在导则中地下水评价专题的编制思路,即以煤炭开采和配套的水源地作为地下水评价内容,以煤系地层上覆含水层及下伏含水层作为评价对象,以地下水水量作为评价等级划分依据及评价重点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5.
文中提出水泥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不能忽视生态环境影响,并按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的要求,对水泥工业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详细论述,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现行《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与当前环评管理战略转型要求、现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及当前产业园区环境管理要求衔接存在的差距。据此,提出落实新时期环评改革要求,强化规划环评的约束和指导作用;无缝衔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全面优化区域环评导则内容;强调对园区的宏观指导,兼顾不同园区的特殊性等修改建议,旨在全面提升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导则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强化其约束和指导作用,更好地服务环境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崔小爱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8):185-187,191
从总则及编写要求、评价等级、声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声环境影响预测几个方面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95版和09版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以江苏省内公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为例,浅析了导则09版实施后在环评工作中应重视的一些问题,供学习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中提出了场地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时评价等级划分方法,其中将地下水排水规模和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影响范围的大小作为划分等级的两个定量指标。线性工程线路较长,涉及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工艺也因工程而异,均会影响两个指标大小的确定。对地下水排水规模和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影响范围两个指标在地铁工程、山岭隧道和引水隧洞三类典型线性工程中定量方法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工程(成都地铁7号线、G215国道改线和滇中引水工程)对两个指标定量预测与定级问题进行实际应用分析,以为线性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环境影响评价本身是一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不断改进、拓展和完善,同时环境影响评价又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是需要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一项法律制度。因此,为了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和指导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国家制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成为最为直接和有效的管理措施。本文在简要介绍环境影响评价内涵及其理论发展的基础上,着重对大气、地表水和生态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点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的实施,工程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日渐增多,Visual MODFLOW和FEFLOW数值模拟软件已被广泛地运用于该类工作中,但很少以工程案例来指出二者的使用差异。文章以宁夏枣泉电厂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为例,在详细分析案例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范围、边界、含水层结构等概化,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运用Visual MODFLOW和FEFLOW软件分别构建了相应的数值模型,并建立了符合案例区特征的溶质运移模型;利用模型对案例的污染工况分别进行了预测计算。对比2种软件的建模过程及计算结果,指出Visual MODFLOW在建模过程中需重视边界资料的获取并在保证计算量可接受前提下尽量提高模型的网格剖分精度,而FEFLOW在建模过程中则应对源汇项进行前期必要的叠加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