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环境》2014,(5)
正第三届核安全峰会24日在荷兰海牙举行。这次峰会以"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为主题,共有53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与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介绍中国核安全措施和成就,阐述中国关于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实现核能持久安全和发展。习近平指出,人类要更好利用核能、实  相似文献   

2.
袁达松 《环境保护》2013,(Z1):44-47
核安全问题始终贯穿核能开发利用的全过程,欧美等国核能开发利用较早,积累了较多核安全管理经验。尤其是美国、俄罗斯、日本在分别经历三哩岛、切尔诺贝利及福岛核安全事故后,其所采取的补救措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原子的发现和核能的开发利用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极大增强了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核能发展也伴生着核安全风险和挑战。人类要利用好核能、实现更大发展,就必须应对好各种核安全风险和挑战,维护好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作者在此结合多年来从事核电厂安全审查的工作,介绍核电厂的安全情况,希望能够把  相似文献   

4.
随着核能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核安全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核能的和平利用与核安全的保障。目前已有的核安全国际条约对确保世界核安全、控制核污染、保护环境和促进人类福祉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核安全法律法规是核能安全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核安全监管工作的依据和指引,建立健全的法规体系,加强法规宣传贯彻则是满足政府报告中提到"确保安全"要求的前提。随着世界核能产业的发展,核安全监管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福岛核事故后,中国、美国、法国、  相似文献   

6.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国际社会对核能的危险性更为敏感,德、日等国计划削减或关闭核电产业,我国政府在事故发生后也紧急叫停了新的核电项目.核能利用过程中的放射性污染及热污染等问题伴随而生,核安全问题始终贯穿核能开发利用的全过程.2012年10月国务院审议通过《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核安全规划》),提出要"坚持以提高核能和核技术利用安全水平,加快放射性污染防治为核心,以加强科技研发、提升应急响应和核安全管理为依托,全面加强我国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欧美等国核能开发利用较早,积累了较多核安全管理经验.尤其是美国、俄罗斯、日本在分别经历三哩岛、切尔诺贝利及福岛核安全事故后,其所采取的补救措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以社交和信息发布为特征的网络媒体平台和客户端已成为"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成为网络舆情产生和传播的聚集地。中国正处于从核能核技术利用大国向核安全监管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核安全被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同时也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有效防范涉核网络舆情风险,提升核能公众可接受度,确保核能安全高效发展,是核安全面临的诸多挑战之一。因此,有效掌握新媒体环境下的舆情演变规律,总结网络舆情应对经验,  相似文献   

8.
陈润羊 《环境保护》2013,41(5):50-52
时值日本福岛核事故两周年,核安全是核能生命线的观点持续强化,保障核安全,公众认识、态度和行为都至关重要,公众的广泛有效参与是保障核安全的重要条件。推动我国核安全公共宣传和信息公开向常态化、专业化和职业化方向发展,通过探索建立适用于我国政治法律实际的核安全公众参与机制,将促进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两年前的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对世界核能政策的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引发了全球对核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一些国家如德  相似文献   

9.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保障核安全是推动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此前提下发展核能是促进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分析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保障核安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并提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核安全监管的方向与重点,包括加强核电安全监管、完善核安全监管制度建设以及做好核安全风险防范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正《核安全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将核安全法的原则表述为:核安全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责任明确、严格管理、全过程全方位覆盖保障、技术安全、持续改进、独立监管的原则。鉴于该原则的重要性以及实用性,可从如下三方面予以理解:首先,从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历史看,核能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危害人体和环境的电离辐射,如果核能风险无法得到有效规制,势必给人体健康、社会安定和环境安全带来巨  相似文献   

11.
核能、核安全一直是国内外公众关注的焦点,我国核能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公众的大力支持,而公众的支持、接纳首先要对核能、核安全有全面清晰的认识。本文采用分析对比等方法,就什么是核安全问题、核电厂设计中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核安全、如何看待核安全问题、如何进行核安全监管进行详细、清晰的阐述,以期为我国核能健康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保护》2017,45(7)
正核能的发现和运用,如同普罗米修斯带到人间的火种,为人类发展拓展了美好前景。但是,如果不能有效维护核安全,不能妥善应对核材料和核设施的潜在安全风险,则会给这一美好前景蒙上阴影,甚至带来灾难。我国是核能核技术利用大国,在建核电机组数量世界第一,如何处理好核能发展和安全的矛盾,尤显重要。为确保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安全高效发展,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规  相似文献   

13.
唐应茂 《环境保护》2013,(Z1):38-40
制定核安全法是我国作为核能利用大国应该履行的国际义务,同时,也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要求。我国研究制定核安全法,既有其他国家立法实践可供参考,也有我国20多年的核安全监管经验作为基础,具备可行性。进一步推进核安全法立法工作,应该继续深入研究国外核安全法律制度、全面梳理国内现有法律法规和规章,并加强调查研究,归纳和总结我国核安全监管亟需解决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2013,(Z1):15
核能是一种低碳能源,发展核能是确保我国能源供应安全的有力保障,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举措,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力量。核安全是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保障核安全是实现核能核技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快速发展,各类核活动显著增加,由此带来的安全风险不断加大,社会各界对核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近期国务院批复的《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核安全规划》)是指导"十二五"时期及未来我国核安全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提高我国核安全水平,保障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推动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简称"中心")是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支持体系中惟一、全面、综合性技术支持单位,在国家和环境保护部的高度重视下,近两年来取得长足进步.随着《核安全规划》发布,未来5~10年中心将进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心将秉承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加快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审评技术水平,实现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提供全面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刘华 《环境保护》2013,(Z1):23-26
编制《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核安全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确保核与辐射安全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确保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汲取福岛核事故教训、提升我国核安全水平的现实要求,是我国政府对社会关切的积极回应。《核安全规  相似文献   

17.
发展核能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污染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和核电"走出去"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是我国核能发展的基本要求。福岛核事故后,世界核能发展的安全性再次受到质疑,我国也不例外。本文介绍了我国核电和核安全发展现状,分析了核电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述了核安全与核能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核安全的角度提出了核能发展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宗明 《环境保护》2013,(Z1):34-37
新建核电必须采用最新的安全标准、成熟先进的堆型、高效可靠的工程措施确保安全。近年来,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快速发展,各类核活动显著增加,由此带来的安全风险不断加大,社会各界对核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近期国务院批复的《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核安全规划》)是指导"十二五"时期及未来我国核安全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提高我  相似文献   

19.
正核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事业发展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对核安全问题高度重视,2014年在海牙国际核安全峰会上提出了"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为我国核事业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2018年是全面落实《"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国《核安全法》的实施年。为全面推进我国核事业安全、可持续发展,为核能造福人类提供强有力、可持续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李干杰 《环境保护》2013,(Z1):16-22
核能作为一种低碳能源,代表着能源优质化的方向,是目前唯一可大规模发展的替代能源。国务院审议通过和发布实施《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核安全规划》),是我国核能开发和核技术利用领域的一件大事,对于推动我国核能开发和核技术利用事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