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在CALINE4线源扩散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信号控制对交叉口机动车排放的影响,对机动车排放源强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方法可反映出信号控制对交叉口处污染物排放的影响,但定量分析算法改进的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主城区农业源氨排放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重庆主城区畜禽养殖业氨(NH3)排放因子进行了本地化修正,估算了农业源NH3排放量。主城区农业源年排放NH38 482 t,其中化肥施用NH3排放量最大,占总排放量的66.7%;畜牧养殖业占26.3%;农作物释放占6.9%。巴南区农业源NH3排放量最大,占主城区排放总量的41%,渝中区为零排放。主城区农业源NH3排放强度为1 552.1kg/km2,大渡口区排放强度最高。主城区畜禽养殖业NH3排放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化肥施用NH3排放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全国农业源NH3排放结构类似。  相似文献   

3.
以上海内环区域高架道路和地面主干道路的交通信息为基础,基于路段的机动车动态排放清单并利用ADMSUrban模型模拟NO_x扩散变化。结果表明:道路车流以轻型客车为主,分别占高架路、主干路的77%和60%;1 139条路段工作日平均车流量为95万辆/h,车速为37.5 km/h;NO_x小时排放量为127 kg/h~2 019 kg/h,日排放量为25.8 t,重型客车NO_x排放量为道路机动车排放NO_x的主要来源;模拟NO_x质量浓度占环境空气比例为6.6%~73.4%,2:00 NO_x质量浓度最低,8:00最高,与交通密度低谷和峰值同步。  相似文献   

4.
基于情景分析法,设置5种减排情景,估算2020年不同控制情景下泉州市机动车常规污染物排放量,并分析不同减排情景下机动车污染总量的削减比例和不同车型减排量。结果表明:与2015年相比,2020年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有明显增加,排放总量为10.98万t,各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6.5%~13.7%。情景分析结果显示,实施机动车不同排放控制措施均有一定的减排效果,单一控制措施中,淘汰黄标车的减排量最大;其次是公交车优先情景,公交车优先可以有效降低机动车活动水平;再者是提高排放标准;新能源车替代情景减排量最小,减排潜力大;而综合实施各种措施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沈阳市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机动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对主要污染物排放因子进行识别与修正,建立沈阳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沈阳市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为206 804. 3 t,CO、NOx、HC和PM10的排放量分别为128 500. 4 t、44 206. 3 t、32 104. 8 t和1 992. 8 t;机动车排放的各污染物二环以内的排放量占总量70. 0%以上,和平区、沈河区和铁西区是该市机动车污染物高排放区域;小型客车和出租车对CO、HC的排放分担率较高,重型货车和轻型货车是NOx、PM10的主要排放源;沈阳市机动车污染物主要来自汽油车和柴油车,新能源机动车排放量较低。  相似文献   

6.
利用真空瓶现场采样并结合单颗粒气溶胶质谱(SPAMS)技术,对主流品牌汽油车和柴油车排放细颗粒物进行组分分析和源谱构建。结果表明:汽、柴油车尾气源谱特征整体较为相似,相似度均值达到0.88,均以碳和钙为主要特征组分;部分柴油车特征源谱中硫酸盐特征较为明显,碳组分中OC特征突出;汽油车源谱特征中磷酸盐特征相对突出,且碳组分中短链元素碳占比较高。根据建立的源谱进行实际道路观测,结合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分析,2021年2月1日—24日观测点位对应的移动源占比为33.5%,其中汽油车贡献21.0%,柴油车贡献12.5%。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机动车尾气主要成分包括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及苯并[a]芘等.其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由于其对光化学烟雾的贡献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成为近年来大气化学研究的热点.文章首次对北京市9种车辆、5种燃料在不同工况下排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车型、燃料、净化器及工况等因素对排放量产生影响,电喷车比化油器车排放低,其中,夏利比富康与奥迪排放量高;LPG与汽油车排放量最高,柴油车与CNG车排放最低.其中,-10#柴油车比0#柴油车排放更低;使用净化器可以降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量;不同工况对排放量的影响随车型、燃料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使用清洁燃料、安装净化器和使用电喷装置,可减少尾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机动车尾气排放PM10组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可吸入颗粒物PM10成分谱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提出并采用在机动车尾气检测线上采用稀释通道采样器随机采集机动车排出PM10的采样方法。采集了591辆轻、重型汽油车和柴油车尾气排放PM10,测试并分析了颗粒物的27种组分。数据表明:机动车排放颗粒物PM10中含量丰富的组分为OC、EC、NH+4、NO-3和SO2-4;柴油车排放PM10中OC和EC的质量分数为49.08%,是汽油车(38.38%)的1.3倍,汽油车的OC/EC(2.36)是柴油车(0.78)的3倍;汽油车排放PM10中的二次转化产物(SO42-+NH4++NO3-)的质量分数为19.37%,是柴油车(3.57%)的5.4倍;汽油车排放NH+4是柴油车的5.3倍。  相似文献   

9.
针对双怠速法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过程中经常大量出现过量空气系数(λ)不合格现象,结合相关标准和工作实践对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取样管路的气密性差、系统响应时间未达标准、测试软件程序设置错误、高怠速转速设置不合理及由于车辆特性导致的选用标准及操作错误均会导致λ测试结果超标,影响双怠速检测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分析和统计的86家印染工业企业当中,废水总排口中的总锑超标率为25.6%,质量浓度0.050 mg/L以下较低排放浓度所占比例最大,达62.8%。印染废水锑排放源主要有涤棉和涤纶化纤类布料的染色、印花工艺废水,碱减量工艺废水等,工业液碱、废酸以及硫酸铝污水处理剂等原料当中含锑浓度较高。印染废水经污水处理厂集中纳管深度处理后,锑排放浓度较低,锑去除效率最高达到88.0%,大大降低了环境地表水体锑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A funded research project was conducted during the period July1992 through November 1994. The project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indoor and ambient air quality in and around buildings of different types and uses in Riyadh, the capital of Saudi Arabia.Thirty intercity buildings and two outercity (background) siteswere carefully selected and monitored for air quality. Ten airpollutants, together with relevant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monitored indoor and outdoor at each site continuously andsimultaneously for a period of two weeks covering summer and winter seasons.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sults obtained for sulfur dioxide (SO2), ammonia (NH3) and formaldehyde (HCHO). Results of this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at most sites had on the averageexceeded the recommended standards for SO2 and NH3 bothindoor and outdoor, with indoor levels being worse than outdoorduring winter time. Several sites also showed high levels of HCHO, with outdoor levels being consistently higher than indoor.Statistical and frequency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on the collected data, showing seasonal and sector by sector variability, and outdoor-indoor correlations.  相似文献   

12.
以环境NH3为观测对象,对ALPHA被动采样法的采样吸附膜制备、样品保存和采样时间开展适用性研究,并与主动采样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在上海市不同功能区开展了实地观测应用研究。结果显示:酸浸渍法制备的吸附膜NH4+含量均值为(0.27±0.13)μg,比未处理吸附膜的NH4+含量高约8%,且可在膜液比(张/mL)为1:4~8:4范围内增加膜的单次浸渍数量以降低制备过程中的溶剂使用量,酸浸渍法的制备流程及不同膜液比处理方式对空白吸附膜的NH4+含量影响不大。当采样温度为20℃,采样时长为168 h时,该被动法测定环境NH3的方法检出限为0.08 μg/m3。密实袋双层密封、4℃冷藏、保存时间小于30 d的保存方式未显著增加空白膜的NH4+含量,适用于空白吸附膜和样品膜的保存。采样时间适用性验证结果表明:城市地区使用ALPHA被动采样法测定环境NH3时,采样时间不少于6 d且至少在30 d内进行连续采样。使用ALPHA被动采样法与主动采样方法观测NH3浓度时,观测结果变化趋势较一致,测量结果吻合良好(相关系数为0.87,斜率为1.16),进一步证明了该研究采用的被动NH3采样方法对环境NH3浓度的测量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实际观测结果显示,2022年上海市夏季环境NH3平均浓度为(10.01±5.22)μg/m3,受2022年夏季极端高温气候影响,NH3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已有研究结果。不同功能区的NH3浓度排序为农业区[(13.36±5.24)μg/m3]>工业区[(11.22±5.24)μg/m3]>城区[(10.35±4.39)μg/m3]>生态区[(4.28±2.4)μg/m3],说明虽然与农业活动相关的监测站点NH3浓度高值显著,但城区和工业区的非农业源排放对NH3浓度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ALPHA被动采样方法能较好地捕捉城市不同功能区的NH3浓度特征,可满足城市环境NH3浓度观测应用,适用性验证及实际应用结果可为区域和城市NH3的精准测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研究了汾河河津段2004—2013年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溶解氧含量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特性。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含量有显著下降趋势,溶解氧含量有显著上升趋势。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含量在1、2月较大,8、9月较小;溶解氧含量在1、2月较大,6、7月较小。高锰酸盐指数含量在2004—2009年差异较大;氨氮含量在2004—2013年差异均较大;溶解氧含量在2010—2013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特征及水质改善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污染排放信息是环境决策的重要依据。分析了北京市水环境质量的现状,基于最新源排放清单,解析北京市当前主控污染物COD、氨氮排放的结构特征和空间特征,以期为北京市开展基于流域综合治理的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管理提供依据。按照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处理设施的环境统计口径,2013年,COD、氨氮的排放构成分别为2.7%、37.1%、35.0%、25.3%和1.5%、20.1%、54.8%、23.6%。其中,农业源中畜禽养殖排放是主要来源,COD、氨氮总排放分别占农业源总排放量的94.7%和87.0%。在北京市五大水系中,北运河流域排放量最大,COD、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市总排放量的53.3%和57.4%。为改善北京市水环境质量,建议从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推动面源污染治理、加强水利联通、合理规划城市规模布局等4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欧美等国家对于O_3污染的研究开展较早,已建立较成熟的O_3污染生成、扩散及空气质量等模型。文章主要介绍评述了美国环保局推荐使用的计算O_3前体物的相关模型(MOVES、NONROAD、SMOKE、EMFAC和EDMS),从基本原理和功能、污染源类型、研究尺度、所需参数等方面对比分析各模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综述其国内外研究应用情况;讨论了中国在这些模型的使用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如加强开展模型计算结果验证和基础实验获得本土化的模型参数,以及中国开发的相关模型的优势和适用性等。  相似文献   

16.
以四川省南充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调研、现场测试及结合统计年鉴等获得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南充市2014年大气PM_(10)、PM_(2.5)排放量并建立排放清单。结果表明,南充市2014年扬尘源、移动源、生物质燃烧源、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工艺过程源排放总量PM_(10)分别为85 187、1 777、9 175、2 417、3 519 t,PM_(2.5)分别为16 093、1 619、7 322、914、1 585 t,PM_(10)贡献率分别为83.5%、1.7%、9.0%、2.4%、3.4%,PM_(2.5)贡献率分别为58.4%、5.9%、26.6%、3.3%、5.8%。城市区域扬尘源、生物质燃烧源、移动源、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工艺过程源对PM_(10)贡献分别为60.0%、12.5%、6.3%、8.6%、12.5%,对PM_(2.5)贡献分别为41.8%、21.6%、14.4%、8.1%、14.1%。南充市2014年大气PM_(10)、PM_(2.5)排放源总量和贡献率以及区域空间分布特征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上海淀山湖超级站2017—2021年的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PM2.5浓度和组分、颗粒物光学散射和吸收特性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淀山湖地区PM2.5浓度逐年下降,年均下降率约为2.1%。以西北区域和本地影响为主导的天气型PM2.5改善幅度最大且具有显著年际变化趋势,年均降幅为6.1~7.8 μg/m3;而以滨海区域影响为主的天气型PM2.5改善幅度较小且变化趋势不显著。硫酸盐浓度大幅下降,但硝酸盐和二次有机组分的占比较高且处于上升趋势,PM2.5二次生成贡献愈加显著。随着PM2.5浓度的显著下降,颗粒物散射系数也呈逐年下降趋势,冬季下降率可达30.6%,在4个季节里下降幅度最大,但吸收系数则无明显改善。初步评估颗粒物对O3和NO2光解速率的影响发现,吸收性颗粒物对O3生成起抑制作用,散射性颗粒物与O3之间的相关性则存在季节差异。具体来说,冬春季O3受“气溶胶抑制机制”影响,夏秋季节两者呈正相关的协同污染特征,其影响因素可能包括季节间的颗粒物不同来源,太阳天顶角的变化以及颗粒物散射效应对近地面光化辐射通量的影响差异。夏秋季J (NO2)与PM2.5呈正相关,进一步验证了太阳辐射较强时,颗粒物浓度增加可能使多次散射效应增强,增加光化辐射通量,有利于J (NO2)升高和O3生成的推论。  相似文献   

18.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城市内部的二氧化碳柱浓度(XCO2)时空特征逐渐能够被识别。本研究基于轨道碳观测卫星(OCO-3)快拍(SAM)模式XCO2观测数据,探讨了上海市2020—2022年XCO2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该数据对于火电厂CO2烟羽信号来源识别的能力。结果表明,上海市XCO2呈现春季>冬季>夏季的特征,上海市XCO2年均值为418.3×10-6,高于华东地区的年平均值。从XCO2空间分布差异来看,中部和东北部是上海冬季XCO2的高值区域,这主要是由于城市中部人口密集,北部沿江区域大型电厂较为集中,在冬季盛行风西北风的作用下,CO2被传输至东部沿江多个行政区域。此外,结合近地面风场、CO2人为排放清单、电厂点源信息、对流层监测仪器(TROPOMI)卫星观测数据等,证实了OCO-3快拍模式具有探测到重点点源信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三氟甲烷、四氟甲烷、六氟乙烷和六氟化硫的采样和气质联用分析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6、0.15、0.21、0.71 mg/m3,精密度在3.2%以下,相关系数大于0.999 6,并对浙江省内2家典型企业排放的温室气体进行了监测,实际样品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废气中4种温室气体的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20.
杭州市大气PM2.5和PM10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24,自引:1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在杭州市两个环境受体点位采集不同季节大气中PM2.5和PM10样品,同时采集了多种颗粒物源类样品,分析了其质量浓度和多种化学成分,包括21种无机元素、5种无机水溶性离子以及有机碳和元素碳等,并据此构建了杭州市PM2.5和PM10的源与受体化学成分谱;用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解析其来源。结果表明,杭州市PM2.5和PM10污染较严重,其年均浓度分别为77.5μg/m3和111.0μg/m3;各主要源类对PM2.5的贡献率依次为机动车尾气尘21.6%、硫酸盐18.8%、煤烟尘16.7%、燃油尘10.2%、硝酸盐9.9%、土壤尘8.2%、建筑水泥尘4.0%、海盐粒子1.5%。各主要源类对PM10贡献率依次为土壤尘17.0%、机动车尾气尘16.9%、硫酸盐14.3%、煤烟尘13.9%、硝酸盐粒8.2%、建筑水泥尘8.0%、燃油尘5.5%、海盐粒子3.4%、冶金尘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