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灾害经济学中的害利互变原理表明,灾害也有“利”的一面。它在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也塑造了奇异独特的灾害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效用是其他旅游资源无法代替的。本文系统阐述了灾害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特性、类型及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设想,以便使灾害旅游资源可以发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洪水的灾害与资源效应及其转化模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河流流量变化特性入手,讨论了流量变化所导致的洪水的灾害与资源效应及其特性。根据流量变化的特点,提出了洪水灾害特性向资源特性转化的几种基本模式,通过“留”、“配”、“引”、“防”可以减小洪水灾害的风险,使洪水灾害转化为洪水资源。  相似文献   

3.
田红 《灾害学》2003,18(4):51-55
分析了安徽“两山一湖”区域独特的气候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的主要气象灾害(暴雨与洪涝、雨淞、冰雹与大风、雾危害、低温冻害、干旱、雪灾)逐一进行了论述,指出了趋利避害、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保护“两山一湖”区域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灾害学》2020,(1)
由于近年来旅游景区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对旅游景区的景观资源、基础设施以及景区内人员安全带来很大危害。因此初步探讨制定旅游景区突发泥石流灾害应急对策,分析泥石流形成原因: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强度关系、降雨、旅游景区内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等;在此基础上分析泥石流灾害特征,及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游客安全、旅游景区周边环境等存在的危害;针对这些危害采用检测与预防、加强旅游景区人员的防范机制教育、加强泥石流应急预案的演练等应急措施,降低泥石流灾害对旅游景区造成的危害;在合理规划旅游景区当地的城镇村庄布局、强化通讯装备、灾后注意防范疾病发生和疫情流行等方面,深入思考了旅游景区突发泥石流的应急策略。  相似文献   

5.
蔡影  蒋梅英 《灾害学》2019,(4):64-67
通过泥石流灾害模拟模型与灾害损失率计算方法了解旅游景区的损失状况,研究自然灾害对旅游景区的破坏作用。旅游景区洪灾模拟模型由分流模型与汇流模型构成,根据泥石流多相流成分中固液两相分离原则构建泥石流分流模型;引用DEM数据得到泥石流流域栅格的汇流方向,根据经验模型计算汇流用时,采用八方向方法获取河道信息,基于这些数据构建泥石流模拟的汇流模型,采用ArcGis软件实时呈现该模型的泥石流灾害模拟效果;结合ArcGis软件显示的灾情数据,采用洪灾损失率计算方法获取旅游景区自然灾害损失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旅游景区建筑损失率误差均小于5%,在有效模拟泥石流灾害的同时,可准确描述自然灾害对旅游景区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6.
《灾害学》2020,(1)
有效评估冰冻灾害后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性,对于提高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性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应用意义。在分析冰冻灾害对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性造成的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退化、火灾爆发、水质降低、滑坡、泥石流出现、病虫害诱发、禽流感发生等次生灾害的基础上,并从恢复与重建前期准备、灾后旅游景区林地清理措施、灾后森林旅游景区生态恢复重建工程三个方面,开展灾后旅游景区生态恢复重建工作。在此基础上,为了确保景区生态安全,设置科学性、可行性、层次性以及动态性原则设置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性评估标准,并计算评估指标安全系数,最终确立灾后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性评估指标体系,确保冰冻灾害后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主要体现之一就是大规模的基础工程、道路交通和城市建设。近年来,各种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巨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也给"国土规划建设"和"城市防灾规划"工作提出了更迫切更严峻的挑战。我国拥有广大面积的洪泛区[2],洪灾是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又是淡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雨水是淡水,应变灾害为资源。调整区域土地的使用性质和格局,国土规划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内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做好国土规划建设刻不容缓。把国土规划建设结合其它城市灾害提出具体的措施,整体提高我国城市防灾规划水平,以达到节约投入,节省时间,根治水患、长期受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赵亮  王伟  孔锋  张磊 《灾害学》2024,(2):185-191
积极开展重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区旅游项目评价对提升灾后重建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对汶川地震重灾区绵阳市灾后恢复重建旅游项目开展评价,结合“重建得更好”理念提出灾害多发地区旅游业韧性发展路径。研究发现:(1)结合灾区实际和数据局限性,灾区恢复重建项目后评价可依据恢复重建项目完工情况与投资完成情况来综合确定。评价得出绵阳市城乡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评价等级为良好,其中历史文化遗产与风景名胜区项目恢复重建实施情况相对较差;(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通过制定政策保障,提升配套服务功能,创新营销模式等途径振兴旅游产业,但由于特色旅游资源多处于复杂地质环境区域、灾后救援资源局限以及次生灾害影响促使恢复重建的效果降低。(3)结合“重建得更好”理念提出从旅游规划、结构韧性、防灾减灾、经济与生计、社会与心理、体制机制、法律规章、监测评估八个方面构建旅游业韧性发展路径。为实现灾害多发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分析不同产业间的内在联系,以便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振兴带动灾区社会经济的改善,提升灾后重建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9.
应急网站与应急数据库内容质量与利用效率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应急信息管理领域的重要分支和重点研究课题,将行为研究理论和用户研究理论引入应急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是一个持续引人关注并且具有显著价值的研究课题。该文围绕灾害数据库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这一核心课题,以行为研究理论和用户研究理论为总体技术方法,整合了管理领域广泛应用的技术接受模型TAM和任务技术适配模型TTF的思想,设定了评价灾害数据库资源利用效率的TAM-TTF概念模型。论文以中国主要灾害数据库用户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里克特量表法进行了问卷调查。以通过了信效度检验的问卷数据来对概念模型进行验证与修正,并对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数据库的可使用性和准确性是影响灾害数据库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提高灾害数据库的利用效率,相对增长用户访问时长而言,提出增加用户访问频率的措施会更加有效;改变或影响网络用户的行为意向在提高中国灾害数据库实际使用概率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据此,论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提高灾害数据库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工业灾害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绛垣  黄敏 《灾害学》1998,13(1):83-87
介绍了工业灾害、可持续发展及其相互之间的辩证关系,明确了防治工业灾害.保护环境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历史的必然,并提出了防治工业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贺俐  徐孝平 《灾害学》1998,13(2):17-21
水质数学模型是水中污染灾害演化特征的高度概括,也是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基本工具.本文根据对恒定流动的Thomas模型方程组的分析,确定水质灾害的判别标准,预测氧亏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12.
再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63,自引:50,他引:163  
本文在作者1991年发表的“研究的现状与实践”一文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当前国外灾害理论研究的进展,对灾害理论研究中的2灾因子论,孕灾环境论,承灾体论进行了评述,并系统地阐述了区域灾害系统论的主要内容,即在综合分析组成区域灾害系统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的基础上,通过对致灾因子的风险性评估,孕灾环境稳定性的分析,承灾体易损性的评价,揭示区域致灾与成灾过程中灾 情纬傻亩ρЩ?  相似文献   

13.
郝革宗 《灾害学》2001,16(1):50-54
1999年10月3日贵州省马岭河风景区发生了一起起灾害性旅游安全事故,本文介绍了这次事故发生概况,并从缆车设计与施工存在重大隐患,马岭河风景区管理十分混乱,游客精神文明不足,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旅游保险度作重点一环等方面对“10.3事故”原因作了剖析,并指出各极旅游主管剖门和旅游工作者必须把游客的安全放在首要地位,从“10.3事故”中吸取有益的教训。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国内外典型地震的共振震害个例。论述了致灾的长周期和大振幅地震波形成规律:①地震波周期随震级和震中距而增大;②长周期波出现与地基类型有关,软弱地基能传递长周期地震波,地基越软弱,越厚所能传递的波周期越长;③松软地基对地震波起放大作用,特别是表层松软、下层坚硬的地基,放大作用更显著,对高大建筑物危害更大。提出了减轻共振震害的对策。随着经济发展,高大建筑和结构物越来越多,潜在震害日益加重,研究共振震害对防震减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泥石流堆积泛滥区危险度的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泥石流堆积泛滥区危险度是指山地沟谷一旦发生泥石流后,在堆积区不同地段泛滥成灾的程度或最大威胁程度.本文探讨了泥石流堆积泛滥区危险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划分了四级危险度。应用泥石流二维非恒定流理论建立了危险度评价的数学模型。以云南东川市城区为实例,模拟了100年一遇超标准泥石流泛滥成灾过程,并作出泥石流堆积区的最大流速分布图、最大泥深分布图和危险范围内的危险度分区图.通过数值模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危险度评价结果,提出了该数学模型在减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试论安全减灾科学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磊  徐德蜀 《灾害学》1999,14(3):83-88
自90 年代初中期安全科学技术, 已获得国家一级学科地位, 但从综合减灾的观点考虑,仍需完善和拓展。减灾与安全有其共性, 减灾的成效与否必须树立综合的大安全减灾观。安全、减灾、环保相关学科的渗透与交叉, 将会使 21 世纪的减灾事业变得更加兴旺、更加繁荣  相似文献   

17.
师亚芹  王晓军 《灾害学》1998,13(4):76-80
对房屋建筑震害预测的“评分法”作了一些改进,并根据陕西耀县县城建筑物的特点,对群体建筑物、重要建筑物和古建筑物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震害预测,得出了合理的结论,本文的工作方法对其它小城镇的震害预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贵州农业“两旱”的气候特征及其防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炳南  陈世平 《灾害学》1997,12(2):44-48
研究了对贵州农业有重要影响的春旱、夏旱两种灾害性天气的气候规律,指出了贵州春旱呈西重东轻,夏旱则呈东重西轻的地区分布特点.并在分析其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两旱”灾害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公害的演变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红英  窦贻俭 《灾害学》1999,14(4):71-76
在概述公害的发展与演变的基础上, 简要介绍了地方级应急意识与准备(APELL) 计划的有关内容, 以及我国首家实施该计划的上海市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20.
许晓路  申秀英 《灾害学》1994,9(3):58-61
随着东阳市经济的迅速发展.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等原因,导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林相单一、水土流失严重、洪旱灾害频繁、环境污染严重等灾害。据此,本文提出保护东阳市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