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采用Aki尾波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张家口台的近场数字地震记录资料,分析了张北地震序列尾波Qc值随频率的衰减关系;当流逝时间为35 s时,张北地区的平均Qc值为Qc(f)=(76.8±17.6)f 0.9606±0.22,Qc值较低,在76.8±17.6范围内波动,这表明该区域目前处于低Qc值的构造活跃期,同时,主震发生后靠近震中区的这个椭球形的散射体内能量大释放已基本完成,目前该震源体正处于应力的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2.
利用红山数字地震台记录到的,自2001年3月到2006年7月近震波形资料,采用从i的尾波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该台站周围50 km内的尾波Qc值;该范围代表了邢台震区的地下介质的特征,经多地震拟合后得出尾波与频率的衰减关系.并给出震区的尾波Qc值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发现在邢台2002年4月22日的M5.0级地震前后尾波Qc值由低升高然后再降低.  相似文献   

3.
研究通过HHT变换,将噪声脉动信号不同周期成分分离,形成不同频率随时间变化的多个时间系列,分析大量的频率随时间变化的集中区域,揭示信号内部的局部特征和信息,结合2008年以来省内2次4.5级以上地震及哈尔滨市有明显震感的前郭5级地震研究、总结前兆性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中的特征。研究发现:(1)地震发生前存在频率幅值增高现象,频率集中在20~49μHz,其中优势幅值频率在32μHz、38μHz和43μHz;(2)幅值增高现象在时域上一般表现在10天以上;(3)频率幅值与震级存在一定的正比例关系;(4)震中距与幅值存在一定的反比例关系;(5)距离震中越近的台站,可能越早出现异常;(6)对频率幅度高值的台站进行互相关,发现震前相关性存在离散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安艺的尾波理论,使用赤峰台单台记录的地方震、近震尾波资料,通过数值计算,测定了赤峰地区(41°~44°N,117°~121°E)地壳介质的品质因数。结果表明,在赤峰市南部地区介质Q值分布呈西高东低的态势,而北部地区介质状态差异很大,个别局部区域存在Q值异常区。最后对本方法求得的Q值所涉及的范围及Q值与深度和频率的关系作了简单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世界众多江河洪水序列形成的环境背景“一致性”已不复存在,传统极值流量分析的“极值理论”需修正。东江流域变化环境后,龙川和河源站年最大日流量序列M-K检验通过0.01 显著水平,呈下降趋势。采用时间变化矩模型对年最大日流量序列作非一致性处理,选择5 种分布线型、8 种趋势模型共40 种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龙川站对数正态分布搭配CP趋势(均值和标准差相关且具有抛物线趋势)模型、河源站Gumbel分布搭配CP趋势模型拟合效果最优。水文情势变化后,传统洪水重现期概念应该被修正。基于传统频率分析方法得到的100 a 一遇洪水设计值,均表现出其重现期由水利工程建设前小于100 a 一遇变化到2000 年后的大于400 a 一遇,而非100 a 一遇。若仍采用传统方法计算,两站均会高估设计洪水量级。非一致性背景下,推荐考虑现状时间基点下的洪水设计值。  相似文献   

6.
航空发动机叶片振动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获得航空发动机叶片一阶弯曲振动频率,并在一阶弯曲振动模态下获取叶片所受应力与叶片自振频率、叶片振幅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叶片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叶片的一阶弯曲振动频率。在振动试验系统上,通过扫频试验验证叶片发生一阶弯曲共振的频率,对叶片进行高应力振动试验。结果叶片一阶弯曲振动频率理论计算值为3584 Hz,实验值为3286 Hz,误差为8.31%,满足工程误差小于10%的要求。叶片所受应力与叶片自振频率、叶片振幅之间的关系为σ=1.8759af。结论得到了叶片的一阶弯曲振动频率以及叶片所受应力与叶片自振频率、叶片振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印度尼西亚地区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安达曼M9.0地震前后地震b值的计算.我们得出这一地区苏门答腊-安达曼地震前后的地震b值的变化曲线.计算得到在地震b值变化的各阶段中各级地震的数目占各段地震总数的比例.得出在苏门答腊-安达曼地震前后,这一地区中、强地震增加了.  相似文献   

8.
泾河流域枯水复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枯水复杂性作为枯水的重要特征,在枯水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以泾河流域张家山水文站1933—2010年的月径流序列为研究对象,基于距平法和均值标准差法对比确定月枯水序列,基于近似熵(ApEn)分析枯水的复杂性。结果表明:1)年径流在0.01水平下呈现极显著的递减趋势,流域1997年以来发生枯水的频率越来越大。张家山水文站月枯水量上界为 9 369.67×104 m3,1、2和12月径流量小于月枯水量上界的月份比例远大于其他月份的比例,故以这3个月的月枯水组成枯水序列;2)枯水序列的ApEn值为1.059 1,与同期整个月径流序列的ApEn值(1.059 7)接近,说明发生于1、2和12月的15个非枯水月份径流对枯水序列的复杂度影响不大;3)月枯水复杂度在0.05水平下呈现显著的波动递增趋势,与月枯水径流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与月降水量不显著相关,表明降水不是枯水径流系统的主要输入,降水量的变化对枯水复杂度的变化不起关键作用,而径流惯性可能是引起枯水复杂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计算地震活动能量距平场,研究了黑龙江及其附近区域3次中等地震前的研究区能量场在地震孕育过程中相关的物理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地震活动能量场的时间曲线呈较大幅度上升可能预示了发生中强震的时间段,而地震活动能量场等值线高值变化区对应了可能发生M5以上地震的区域。结合热红外卫星长波辐射(OLR)值发现,地震前能量场等值线高值变化区升温明显,表明研究区能量场处于能量积累(释放)增强的状态。这些特征的提取,对该地区中强地震的中短期预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波分析应用于大气污染物浓度的预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分析了国内外大气污染预报模式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将小波分析应用于大气污染物时间序列的预报;利用小波分析可以将时间序列通过小波分解一层一层分解到不同的频率通道上,分解后序列的平稳性比原始序列好得多。其小波分解后的序列用时间序列模型来预报,最后再合成得到原时间序列的预报值。  相似文献   

11.
三江源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土壤侵蚀模型与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三江源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土壤侵蚀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利用模型对土壤侵蚀进行模拟。通过构建NetLogo模型,模拟了研究区3年时限土壤侵蚀面积的变化,表现为随时间的延续侵蚀面积增大,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间未达极显著差异(P〉0.01)。以研究区当前土壤侵蚀现状为初始状态,模拟单位草地面积上侵蚀比例达100%时经历的年限,则坡地中度退化、坡地重度退化、滩地中度退化、滩地重度退化样地经历的年限分别为27.10±0.23 a、13.83±0.40 a、32.03±0.29 a、25.70±0.30 a。  相似文献   

12.
选取长江三角洲北翼兴化-通州地区(分属东台和南通第四纪地层小区)的5个实测钻孔,以岩石地层、年代地层和磁性地层为基础,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对研究区第四纪地层进行初步划分,共划分出下更新统(Qp1)、中更新统(Qp2)、上更新统(Qp3)和全新统(Qh)4个地层单元。讨论了区内第四纪以来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及古河道变迁的过程。研究区内北部东台地层小区第四纪以来以陆相河湖沉积为主;南部南通地层小区第四纪早期以陆相河湖沉积为主,中晚期为海陆交互沉积。第四纪以来古河道在海安以南区域摆动,至晚更新世晚期南移接近现长江位置。  相似文献   

13.
对京杭运河常州段8个研究点位水体中的氮形态(TN、NH4+-N、NO2--N和NO3--N)和环境因子(pH、T和DO)进行了连续9个月的动态监测,全面研究了各氮形态的随时间和空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对各氮形态及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常州段水体月平均NH4+-N变化范围为(0.589±0.351)~(3.148±1.178)mg.L-1,TN变化范围为(3.373±1.379)~(7.373±2.307)mg.L-1,枯水期到丰水期各氮形态整体表现出波动性下降趋势,其中出境断面NH4+-N下降趋势平稳,NO3--N则是主导出境断面TN含量的主要形态。各点位NH4+-N的平均浓度范围为(1.202±0.492)~(2.813±1.566)mg.L-1,TN范围为(3.520±0.504)~(8.349±3.679)mg.L-1,各形态氮含量基本呈现出上游段(S)〈新运河(G)〈老运河(L)〈下游(X)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下游段存在一个重要的氮素上升突变段,NO3--N是对TN的贡献率(43.8%~57.4%)最大的无机态氮,其次是NH4+-N、ON、NO2--N,其中有机氮对TN的贡献率(13.3%)则以老河段最高。NH4+-N和NO3--N、TN、pH相关系数分别为0.397**、0.932**、0.261*,与DO相关系数为-0.344**,陆源输入及DO不足是京杭运河常州段氮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MATLAB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快速Fourier变换,对青海湟源地震台记录的云南大姚6.1级地震的P波和LG波进行频谱分析,找出其优势频率及衰减情况;根据爆破频率、噪声干扰频率和地震频率的不同,运用MATLAB滤波技术设计了Butterworth型低通数字滤波器、Butterworth型高通数字滤波器和Chebyshev Ⅰ型带通数字滤波器,对库尔勒台的爆破和地震叠加记录做滤炮处理,对湟源台记录的民乐—山丹两个余震进行噪声干扰滤波,爆破、噪声干扰经过滤波器合理滤波后,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地震波的真实信息,从而提高台站震相分析和地震波基础理论研究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MATLAB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快速Fourier变换,对青海湟源地震台记录的云南大姚6.1级地震的P波和LG波进行频谱分析,找出其优势频率及衰减情况;根据爆破频率、噪声干扰频率和地震频率的不同,运用MATLAB滤波技术设计了Butterworth型低通数字滤波器、Butterworth型高通数字滤波器和Chebyshev I型带通数字滤波器,对库尔勒台的爆破和地震叠加记录做滤炮处理,对湟源台记录的民乐—山丹两个余震进行噪声干扰滤波,爆破、噪声干扰经过滤波器合理滤波后,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地震波的真实信息,从而提高台站震相分析和地震波基础理论研究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5个台站的波形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提取了智利地震激发的地球球型自由振荡,并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PREM)的理论自由振荡周期进行对比,发现球型振荡振型周期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预测的球型自由振荡周期基本吻合。所得结果可以进一步用来研究地震震源机制和地球内部结构,并对大地震的震源破裂分布给出一定的约束。  相似文献   

17.
近岸海域风电场等海洋工程产生的水下噪声可以影响海洋环境。本文以如东海域为研究区域,划分为港口区、风电场区和鱼类洄游区,分别监测其海洋环境噪声,获得水下噪声和水文气象要素数据,计算海洋环境噪声功率谱值,对噪声的频谱和区域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海洋工程的影响下如东海域不同频率段的噪声功率谱显著增加,同时噪声功率谱峰值也有所增多。港口区低于140 Hz的水下噪声出现浅层大于深层的现象,异于其他区域;风电场区域噪声功率谱的极值增加最大;鱼类洄游区海域的噪声功率谱在1000 Hz以下出现多个峰值。港口区和风电场区海域水下噪声呈现近岸海域大于远岸。如东海域的水下噪声在海洋工程的影响下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噪声主要频率与该海域部分海洋生物的敏感频段相似,噪声功率谱临界甚至超过其听觉阈值,这会干扰海洋生物的听力和生存,严重者可直接致死,因此亟须对如东海域水下环境噪声进行长期的监测和治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垂直向的Pg和Sg波的最大振幅比方法,计算2000年1月15日云南姚安6.5级地震后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通过统计和系统聚类分析,再结合震中分布图,综合分析了云南姚安6.5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区应力场破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震源断层的走向为SEE-NWW占主导,其平均解为120°,震区主压应力轴平均解为145°,即SSE向,与震源区现今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一致,表明余震的应力场主要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境适宜度的成都震后大熊猫生境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维  张哲  江源  刘孝富  许超 《环境科学研究》2010,23(9):1128-1135
通过分析大熊猫生境适宜度指标,评价“5\512汶川大地震”对成都地震灾区大熊猫生境的影响并提出恢复措施. 结合大熊猫生境的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压力三方面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利用GIS空间叠加分析对大熊猫生境适宜度进行综合评价,将结果分为最适宜、适宜、较不适宜和不适宜4种类型. 对比地震前后大熊猫生境适宜度变化显示:震后大熊猫生境的景观破碎化程度明显增加,生态廊道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大熊猫适宜生境面积减少,其中,彭州市龙门山镇变化最大,适宜生境减少2 729.5 hm2;其次为都江堰市虹口乡、龙池镇与彭州市小鱼洞镇,其适宜生境分别减少1 760.4,303.5和241.1 hm2. 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恢复重建的优先次序以及需要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给出优先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并辅助以自然恢复的修复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