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大型高炉矿槽槽上粉尘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大型高炉矿槽槽上工艺参数及设备以及采用可逆皮带机封闭卸料口时的基本型式、设计参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并与宝钢1号高炉进行了对比分析。还介绍了皮带卸料小车、皮带机头除尘采用扁布袋除尘机组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炼铁厂高炉原料矿槽槽上除尘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迟志勇 《环境工程》2006,24(4):73-75
叙述了炼铁厂原料矿槽槽上扬尘污染的特点,及“移动式除尘通风口装置”技术在槽上除尘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武钢7#高炉供料系统槽上除尘设计的考虑因素,针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采用了槽上侧边抽风加移动式除尘通风口的除尘工艺,取得了很好的除尘效果。并给出了上料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特性及所采用的除尘设备的主要参数,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徐才建 《环境工程》1997,15(1):28-30
就炼铁高炉矿槽除尘系统的方式,提出了一些革新的措施,涉及到阀门、吸气罩、风幕及控制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某钢铁企业高炉单元出铁场、矿槽及上料系统除尘改造的工程实例。封闭出铁场并增设屋顶除尘,控制无组织排放。优化设计除尘点、除尘罩和管道以改善除尘效果。通过升级原有布袋除尘器,改造原电除尘器为脉冲布袋除尘器,增设上料及槽上除尘系统,完成除尘改造工程。采用气力输送方式将各除尘系统灰集中到一个灰仓后再外运处理,减少二次扬尘。改造后该单元范围内有组织及无组织排放均达到国家最新标准,为今后相似工程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炼铁厂是钢铁企业中散发污染物的主要车间之一,国内现有高炉烟尘控制尚不够完善,至今还是钢铁厂的一个薄弱环节。炼铁厂的烟尘控制必须妥善解决高炉矿槽、出铁场及铸铁机室的除尘,特别是矿槽卸料小车、料坑、出铁场、以及铸铁机等处的除尘。从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出发,只要提高认识,认真总结经验,加强综合防治,炼铁厂的烟尘是有办法治理的,也是可以治理好的。  相似文献   

7.
高炉矿槽布袋除尘器反吹系统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山国丰钢铁公司高炉矿槽布袋除尘器反吹系统所用液压三通阀液压缸不保压,影响除尘器正常运转,通过技术改造使其投入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8.
龙开富 《环境工程》2004,22(5):45-47
针对压缩空气输送白灰进入矿槽的空气动力学特点 ,用压力损失的预定值和脉冲间隔时间计算方法选择配带通风机的仓顶式布袋除尘器 ,既除尘又达到了卸压目的  相似文献   

9.
高炉炼铁工艺细颗粒物PM2.5排放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静电低压撞击器(electrical low pressure impactor,ELPI)对高炉出铁场、矿槽除尘后细微颗粒物(PM2.5)的粒径及质量浓度分布进行在线分析.结果表明,出铁场除尘后PM2.5粒数浓度在105~106cm-3数量级范围内,主要为粒径小于0.1μm的颗粒物,而矿槽除尘后PM2.5粒数浓度在104~105cm-3数量级范围内,主要为粒径1.0μm以下的颗粒物,质量浓度呈单峰分布;PM2.5化学组成分析表明水溶性离子SO2-4、K+、Ca2+含量较高,分别为10.32%~28.55%、10.36%~12.15%、3.97%~15.4%;主量元素主要为Fe、Si、Al,含量分别为16.8%~31.62%、2.24%~8.76%、1.24%~5.89%;含碳组分OC和EC在PM2.5中的含量也较为丰富,分别为2.7%~4.6%和0.8%~1.3%.PM2.5单体颗粒形态主要为球状颗粒和不规则颗粒.高炉出铁场、矿槽除尘后PM2.5的排放因子分别为0.045~0.085 kg·t-1、0.042~0.071 kg·t-1.  相似文献   

10.
移动式卸料机除尘系统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对移动式卸料机特性的分析及不同控制方案的比较,确定了卸料机除尘系统设计方案,打破了传统吹吸气流控制粉尘的方式,采用空气幕 排风联合的捕集方式对移动式卸料机进行除尘系统设计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炉出铁场高温烟尘扩散与捕集特性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珲  张璞  朱法强  庄剑恒 《环境工程》2020,38(11):123-129
高炉出铁场在出铁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烟尘污染范围广、时间长、阵发性强。高温铁水上方的气流运动为热羽流,受通风气流影响极大,现有除尘罩设计方法无法有效解决高温烟尘的污染问题。针对我国中小型高炉出铁场厂房形式及出铁特点,建立了出铁场厂房内的两相流动模型及高温烟尘扩散与捕集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发现,高炉前方的气流上升速度先增加后减小,形成了典型的受限空间热羽流。由于出铁口除尘罩与高炉间存在间隙,在抽吸作用下,底部气流在高炉壁面产生向上的高速气流,使除尘罩对高炉间的气流不具有捕集作用。因屋顶通风量较自然通风少2/3,在仅设屋顶通风除尘时,带走的热量减少,使厂房内温度整体偏高。加设出铁口除尘罩后,厂房整体温度明显降低。出铁口除尘罩对颗粒物的整体捕集率可以达到89.66%,但主沟前方颗粒物大量逃逸,捕集率仅为47.71%,铁水沟后方释放的颗粒物距除尘罩较远,捕集率为86.34%,造成的污染范围较大,是目前出铁场作业环境质量不达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该项目通过对筛运焦皮带系统封闭喷洒系统优化、安装提升式装焦除尘系统,特别是首次采用在扬尘浓度较高处设计新型除尘装置,将该装置与推焦除尘管道相连,借助推焦除尘风机的运转解决粉尘回收及二次污染的问题,环保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正>玖龙纸业(天津)有限公司热电联产输煤系统共计设计运行11条皮带,7座转运站。庞大复杂的输煤系统由于购进煤炭颗粒度较细从而扬尘较大,无法达到行业的标准要求,给设备运行和运行人员身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该输煤系统自09年投产运行以来尝试了旋风水膜除尘、电除尘以及布袋除尘等多种方案,均未能实现导料槽出口处粉尘浓度检测低于国家标准4mg/m3的行业要求,而达到完全抑尘的目的。公司技术人员几经考察确认:从节能、环保、绿色  相似文献   

14.
吴双云 《环境工程》2013,(Z1):406-408
根据大型高炉上料系统的特点,结合首钢京唐2×5500 m3高炉联合料仓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在设计中更好地划分除尘系统、合理分配尘源点风量、优化管路设计等方面,以及如何采用一系列尘源控制密闭措施和系统平衡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成功应用,为大型高炉上料除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首钢2#高炉出铁场除尘技术历次改造的剖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首钢 2 #高炉三次改造的剖析 ,陈述了高炉出铁场除尘系统从无到有 ,不断改进和完善 ,直至实现清洁化生产的典型发展历程。文中从技术角度分析了出铁场除尘的难点 ,特别指出结合出铁工艺 ,设计合理的捕集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据截止到6月3日的调度数统计,5月份全国化工系统县以上国有企业因工死亡8人,与去年同期的调度数9人相比,减少1人,下降11.1%。5月5日22时50分,云南磷集团公司海口矿中试厂脱水工段皮带工李某(女,26岁)发现所在岗位的受矿槽物料阻塞,随即来到原...  相似文献   

17.
詹茂华 《环境工程》2011,29(6):76-78
目前国家钢铁行业政策明确要求:炼铁高炉应大型化以更好满足环保和节能减排的要求。新建大型高炉有效容积一般在3 200~5 500 m3之间,其除尘系统一般划分为供料、出铁场、炉顶等三个除尘系统,采用高效捕集罩、高效布袋除尘器、高效电机变频调速节能等技术。国内大型高炉的设计、建设、生产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刘纪元 《环境工程》2000,18(4):30-32
根据出铁场烟尘特性 ,结合唐钢 2 5 6 0m3 高炉出铁厂实际情况 ,阐述了高炉出铁场除尘采用电除尘器成功经验 ,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成都钢铁厂有100米~3高炉一座,主要生产铸造生铁,近期生产炼钢生铁。高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和副产品,一是高炉煤气。高炉煤气已经布袋干法除尘,净化后的煤气除供高炉球式热风炉燃烧外,还用作轧钢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获得双槽阶梯槽的干气密封性能。方法 运用热流固耦合方法,对双槽阶梯槽、单螺旋槽密封动、静环进行变形与应力分析,得到在不同工况下2种槽型密封环的变形图和应力分布图,讨论不同工况对2种槽型密封环变形量和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 随压力的增加,单螺旋槽密封环最大变形量的增长率低于双槽阶梯槽,而双槽阶梯槽密封环最大应力值的增长率高于单螺旋槽。随转速的增加,2种槽型密封环的变形量均减小。在转速为25 000 r/min时,双槽阶梯槽动环的最大变形量比单螺旋槽低13.7%。在转速变化范围内,单螺旋槽和双槽阶梯槽的最大应力值分别下降了8%、13.9%。随着转速的增加,相对应的2槽型密封环最大应力值的差值越大。结论 双槽阶梯槽密封环最大变形量和最大应力的增长率均高于单螺旋槽,双槽阶梯槽密封环的变形量和最大应力值均小于单螺旋槽。这表明在高速工况下,双槽阶梯槽运行更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