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实验研究了臭氧接触氧化时间对于印染废水中有机物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对CODCr的去除效率并不与接触时间成正比,其反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均属于一级反应。也表明单一利用臭氧氧化实现印染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不够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2.
以对硝基苯甲酸废水、鸟嘌呤废水、乙醛废水和乙醇胺废水为例,对臭氧/活性炭氧化去除废水中有机物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考察了臭氧投加量、pH值和紫外光等因素对臭氧/活性炭催化氧化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影响,并在最优条件下,验证了该工艺作为高浓度有机废水预处理手段,在去除废水中COD和提高可生化性(BOD5/COD)等方面的综合效果.结果表明,活性炭作为催化剂与臭氧共同作用,对对硝基苯甲酸废水COD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单独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臭氧/活性炭氧化对乙醛废水和乙醇胺废水这类短链类有机物降解作用不大,但对硝基苯甲酸废水、鸟嘌呤废水这些含有苯环类、长链类的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在中性偏碱时,pH的提高有利于COD的去除,但过高pH对COD的降解效果反而有所减弱,pH=9.0是比较合适的;在紫外光催化的条件下,采用臭氧/活性炭氧化工艺处理对硝基苯甲酸废水,COD去除率可达到52%,废水的生化性(BOD5/COD)由原来的0.10提高到0.32,大大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印染废水高有机物、高色度、水质水量变化大的特点,研究开发处理效率高,适应性强的印染废水处理集成工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采用多相催化臭氧化工艺对印染废水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浸渍法制备出的负载型铁锰氧化物催化剂FexOy+MnOx/AC较单组分催化剂具有更好的活性及稳定性;经多相催化臭氧氧化处理后,印染废水COD、氨氮、总磷、色度去除率分别为81.7%、90.2%、93.4%、99.1%,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
酸性凝聚——过氧化氢氧化法处理染色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染废水的特点是COD、BOD和色度等均较高。COD、色度一般适于用活性炭吸附、氯氧化、臭氧氧化、反渗透等物化法处理,但这些方法处理成本都较高。本文所述酸性凝聚-过氧化氢氧化联合处理新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染色废水中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和色度,方法简便,处理成本低,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臭氧-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对石化废水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系统探讨了pH值对臭氧氧化单元的影响,组合工艺对废水中COD、UV254的去除效果,对废水中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以及荧光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10 mg·L-1,接触时间为4 min,pH值偏碱性时,臭氧预氧化石化二级出水效果较好.臭氧氧化能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物质,使得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的有机物比例增加约15%,有效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后续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在曝气生物滤池的停留时间为3 h,气水比为3∶1时,组合工艺对COD、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0.8%和45.8%.在最佳运行条件下,进水平均COD为86.5 mg·L-1时,组合工艺出水平均COD为49.4 mg·L-1.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开展了印染废水臭氧氧化影响因素、降解动力学和淬灭实验,测定了自由基物种、降解产物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结果表明,苯胺去除效率随着pH值、臭氧投加量和臭氧投加速率的增加分别逐渐减小、增加和减小,且臭氧浓度为24 mg·L-1时苯胺去除效率最高.臭氧氧化苯胺的适宜条件为:臭氧浓度为24 mg·L-1、臭氧投加量为200 mg·L-1和臭氧投加速率为4 mg·min-1,此时苯胺的去除效率为47.2%.臭氧氧化苯胺是直接氧化为主结合羟基自由基反应的作用过程.苯胺脱氨基和裂解苯环后生成戊二酸或L-焦谷氨酸直至矿化.大肠杆菌在原水和臭氧氧化后废水中的酶抑制率分别为83.4%和24.7%.臭氧氧化前处理后,混凝去除色度、SS、COD、总氮、总磷、硫化物和苯胺的效能分别提高了0.72%、0.46%、31.40%、9.40%、22.80%、31.40%和63.30%.研究结果为臭氧氧化印染工业园废水前处理的应用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浓度制药废水预处理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制药厂排出的制药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比较了混凝法、Fenton氧化法、臭氧氧化法、电解法和微电解法对废水的预处理效果。发现混凝法不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性的有机物,微电解法和电解法对去除有机物有很好的效果,CODcr的去除率可达65%以上。Fenton氧化和微电解法对色度的去除效果较好,臭氧氧化和电解由于氧化还原反应可能生成一些新的物质,使得废水色度反而上升。除化学混凝法外,其他各种方法均能明显提高废水的B/C值,为后续的生化处理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采用臭氧-生物滤池对石化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臭氧对废水COD的去除效果,废水中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及荧光物质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加O3后出水COD明显下降,臭氧投加量为20 mg/L,接触时间为15 min,臭氧能有效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物质。使相对分子质量为2.5×103~3.5×103的有机物所占比例由28.46%下降至23.45%,稳定运行时,臭氧-生物滤池对COD平均去除率为47%。  相似文献   

9.
刘春  陈蕊  张静  杨旭  陈晓轩  郭延凯  武明泽  庞勃 《环境科学》2022,43(9):4608-4615
采用臭氧微气泡预处理实际制药废水,并与氮气微气泡、臭氧普通气泡和氮气普通气泡处理过程比较,考察悬浮固体(SS)和有机物去除过程和性能.结果表明,臭氧微气泡存在强吸附-气浮-氧化作用,显著增强SS去除能力,60 min时SS去除率可达到81.67%,同时SS粒径减小,SS表面负电荷转变为正电荷.微气泡臭氧化具有强·OH氧化作用,显著增强有机物降解去除能力,60 min时溶解性COD (SCOD)去除率可达到36.60%,且SS去除可加速SCOD去除,UV254去除率可达到36.91%,同时可生化性改善和生物毒性消除作用明显.三维荧光和GC-MS分析表明,微气泡臭氧化可有效氧化破坏废水中复杂结构大分子有机物,显著降低废水中有机物芳香性.微气泡臭氧化可为高浓度难降解实际制药废水提供高效可行的预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通常印染废水采用混凝法-生物法进行二级处理,但由于人工合成的染料具有很强毒性,生化降解性差,二级生化处理只能除去废水中有机物浓度的80%,不能满足印染废水治理和废水回用的要求。应用高频高压电源、沿面放电技术产生的高浓度臭氧,可进行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氧化分解掉生化法难以处理的有机物,使COD值降到100mg/L以下,达到“纺织印染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UV/O_3降解硫醇甲基锡生产废水中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UV/O3工艺对硫醇甲基锡生产废水中有机物降解效果的研究。进水COD为800mg/L时,COD去除率可达到54%。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且随着UV剂量的增大而提高;处理效果随着臭氧投量的增大而提高,由于废水中存在着臭氧不能氧化的有机物,有机物的去除与臭氧的增量并不是成比例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的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金属催化臭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均相和非均相金属催化剂能增强臭氧氧化能力,进而提高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率。阐述了金属催化臭氧化技术降解有机污水的机理、工艺流程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提出了金属催化臭氧化技术应加强对高效催化剂、新型反应器的研制及催化过程中反应机理、影响因素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3.
水洗、印染废水中的悬浮物含量高、色度高、难降解有机物含量较高,处理达标难度大,根据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应达到的标准,确定采用厌氧池、卡鲁塞尔氧化沟组合工艺,对水洗、印染废水进行处理.出水可以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CODCr去除效率为97.1%,SS去除效率为90%以上,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对水环境质量要求逐步提高,对于纺织印染废水处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排放要求.臭氧(O3)工艺已常用于纺织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但存在臭氧利用率低、氧化不彻底等问题.该研究通过自制陶粒催化剂,构建多相催化臭氧氧化体系,以期改善接触条件,提高处理效率,同时在此基础上引入超声波进一步强化体系处理效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陶粒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超声波频率对印染尾水的CODCr去除率,并通过三维荧光光谱、GC/MS等分析了反应前后尾水中有机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自制陶粒催化剂表面较为粗糙,晶面尺寸在36~50 nm之间,投入后可提高臭氧(O3)体系对印染尾水的CODCr去除率(提高了10%~15%),具有较好的催化效率.②引入超声波可进一步提升体系的氧化效率,当超声频率为200 kHz时,出水ρ(CODCr)可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要求.③自制陶粒催化剂与超声波的引入主要促进了芳香性蛋白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氧化分解,且有效地破坏了长链烷烃、环状烷烃、复杂苯系物等有机物,从而实现印染尾水中ρ(CODCr)的进一步降解.研究显示,自制陶粒催化剂协同超声波可提高O3体系对印染尾水的矿化效率且绿色环保,可为我国水环境敏感区域内纺织印染企业或园区废水深度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臭氧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印染废水大都采用混凝加生化的联合处理工艺 ,但处理后出水的CODcr和色度去除率低 ,尤其对高分子合成浆料和人工合成染料的处理率更低。文中选择了较为典型的印染废水用臭氧氧化的方法进行处理 ,并在不同的pH、温度、接触时间、初始浓度、UV状态下 ,通过试验探索其氧化降解过程及氧化机理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16.
X742.03 200401710 炼化废水再生过程微量有机物的去除研究/何群彪(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同济大学.-2003,31(10).- 1223~1228 环图N-19 炼化废水再生过程采用臭氧部分氧化和生物活性炭工艺去除微量有机物,总出水的水质优良, 可回用到多种领域。研究表明,臭氧的投加量为10~20mg·L-1时可起到部分氧化的作用,对色度  相似文献   

17.
混凝-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港口洗舱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船舶清洗废水水质变化大,成分复杂,生物毒性高的特点,提出了混凝-臭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BAF)的组合工艺.该组合工艺的关键是采用臭氧进行氧化处理,去除色度和部分有机物,并且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再通过后续的BAF工艺去除大部分有机物.中试结果表明,在原水CODCr为2 000~3 500 mg/L的情况下,最终出水的CODCr低于300 mg/L,能有效处理此类有机物浓度高,水质变化复杂的洗舱废水.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影响臭氧氧化工艺运行效果的因素并优化其运行参数,介绍了臭氧氧化工艺的处理机制,基于文献分析了环境条件、臭氧投加量、臭氧接触时间对臭氧氧化效果的影响,明确了最佳臭氧投加量与最佳接触时间。分析表明:温度的上升能够提高臭氧消耗率和反应速率,但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较小;最理想的反应pH为7;臭氧最佳投加量的范围约为O3/COD=0.13~0.25或O3/TOC=0.5~1.2;当二级出水TOC12 mg/L时,最佳臭氧接触时间为4~5 min;当二级出水TOC12 mg/L时,最佳臭氧接触时间为10~15 min。  相似文献   

19.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氧化还原电位高,能氧化水中多种有机物,臭氧对己内酰胺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能有效去除水中残留的COD和色度,且臭氧投加量越多,污染物去除率越高,但去除的增加幅度越来越小;考虑到工程投资及运行费用,建议臭氧投加量在40mg/L的条件下,利用臭氧提升的可生化性,再进行深度生化为最经济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20.
采用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生化耦合工艺对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查了污染物去除性能,并分析了处理过程中含氮杂环芳烃类污染物降解和废水可生化性变化.结果表明,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对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COD平均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为26.4%和1.46kg/(m~3·d),并将废水BOD5/COD值由0.038提高至0.30,从而改善后续生化处理COD去除性能,使得COD总去除率达到62.4%,显著优于单独生化处理.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降解含氮杂环芳烃后释放氨氮,其在后续生化处理中被有效去除.此外,耦合处理对废水UV_(254)的总去除率可达68.9%.对耦合处理过程中废水GC-M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含氮杂环芳烃是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中主要难降解污染物.同时证实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可有效降解去除含氮杂环芳烃,生成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废水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