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我国大西北自然资源的开发战略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开发我国西北地区自然资源的目的和意义。重点对具有全国经济意义的4大类自然资源开发的态势和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本区自然资源开发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对策。旨在尽早加快开发大西北的自然资源,平衡布局全国的生产力,为大西北资源产区的核心地位奠定基础,发挥地区优势,积极促进西部经济增长点的发育。  相似文献   

2.
湖南地处我国东部季风湿润区中亚热带,境内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全省土地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2.1%,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3%,森林面积占全国森林总面积5.6%,森林蓄积量居全国的第14位,河川径流量占全国总径流量的7.9%。本省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高,全省已有粮食、生猪、油料等资源产品在国内占有一定地位。但是,同全省资源量及潜力相比,仍不相称。为了充分合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农业生产,必须认识和了解全省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分析研究其结构、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从而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正确方向与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同步;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其开发战略目标与发展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X37 9901510浙江省农业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战略研究/朱明芬…(中国水稻研究所)//资源科学/中科院自然资源综考会一1995,20(6)一35~39 环信N一2 针对浙江省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程度高、资源环境压力大,资源浪费和污染等问题,结合浙江省资源的构成特点,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观点,提出保护耕地,发展节水农业,着重开发山、海资源的战略。并指出在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应实行产业化布局、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管理。参3X37 9901511省(区)自然资源综合评价研究一一以山西省为例/张复明(山西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资源开发与市场/四川省…  相似文献   

5.
人类为了生存,一点也离不开土地、淡水、动物、植物等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如果人类能对它们妥善保护,就可以再生,供人类持久开发,永续利用;如果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与合理的使用,就会遭到破坏,甚至永远不能恢复。近百年来,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破坏。人口的急剧增加,更加重了自然资源的负担并减弱了可再生资源的生产能力,使自然资源受到很  相似文献   

6.
我国北方干早地区资源合理化开发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是经济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区域。文章在分析该区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基础上,应用自然资源转换开发模式,提出该区自然资源合理开发的意见:认为应从6个方面建设配套的协调发展的资源-经济发展体系及建立8个资源-经济开发区,以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全国掀起了生态经济 的热潮,陕西省地处我国西北部,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众多,如果进行合理的开发,能够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当地产业经济发展.地热资源就属于这一类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对发展陕西旅游业和生态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陕西咸阳市的地热资源开发为例,分析了地热资源开发的要点和开发全过程的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8.
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做好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以最低的环境成本,资源代价取得农业生产的高效益,取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实现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本文所试图论证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运用经济与法律手段进行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歆莹  刘玉川 《环境科技》2005,18(Z1):170-172
通过对我国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现状的阐述与反思,对如何利用经济与法律手段进行环境管理原理进行分析,提出利用经济与法律手段进行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建议,试图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寻找一条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0.
地表基质是自然作用形成的,正在或可以孕育支撑各类自然资源的基础物质。岩、砾、砂、土、泥等不同类型的地表基质通过自然作用同水、气、生等物质有机组合形成地表基质层,与地表覆盖层相互孕育支撑、演替互馈,维持着地球表层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同时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态和生活服务。中国东北黑土地作为弥足珍贵的自然资源,是特殊的地表基质层,支撑孕育了大面积的耕地和林地,发挥了不容忽视的生产、生态服务功能。黑土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重视。通过宝清地区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构建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内容、指标要素和技术要求,开展黑土地表基质数量、质量、结构、功能“四位一体”调查评价,在基本查明宝清地区黑土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黑土资源合理开发的适宜性评价建议。基于地表基质的黑土地资源适宜性综合调查评价,对科学合理利用开发黑土资源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发展,资源开发规模和强度不断加大,黑龙江省的生态环境日趋脆弱,生态功能逐渐减弱,土地退化问题十分严重。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土地退化的主要类型特征,并从自然与人文两个方面对黑龙江省土地退化的驱动力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黑龙江省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盐渍化等方面,其土地退化是在地形地貌复杂、土壤侵蚀、自然因素组合不够协调等自然因素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等人为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粮食安全关系到中国稳定与发展和国际贸易秩序。以省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基于2016—2018年各省份常住人口、农产品消费量、农业数据及相关参数,采用生态足迹和水足迹评价方法,在只考虑食用和再生产消费且不考虑地区耕地质量差异的条件下,核算各省份农产品自给的水土资源需求,评价中国省域水土资源承载力状态。结果显示:(1)中国现有耕地资源总量可满足自身耕地总需求(前者是后者1.81倍),但省际差异大,东部沿海省市耕地不足。(2)农业可用水资源总量亦可满足农业可持续生产需求,但区域严重不平衡,华北平原与宁夏水资源赤字严重,而青藏高原地区、长江以南省份农业可用水资源丰富。(3)水土资源空间不匹配制约了中国农业的粮食生产潜力,不考虑环境净化用水,水土资源匹配状态可满足全国粮食自给需求;但考虑环境净化用水,中国粮食难以实现自给,承载力赤字达33715.50万人。以资源环境可持续为导向,未来中国应从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产业与人口转移、农产品进口和农业国际合作等方面着手,解决中国农产品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态补偿的国际经验及启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长期的粗放型农业经营模式,中国农业生态系统遭到了极大破坏.根据农业发达国家经验,农业生态补偿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的农业生态补偿做法进行经验总结,包括土地休耕计划、农业环境补贴、生态农业认证等.基于国际先进经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包括健全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法规、完善农业生态补偿的投融资模式、明晰自然资源产权关系、因地制宜制定补偿标准等.  相似文献   

14.
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与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上游广大山丘区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土资源,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从1989年开展实施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6年来以其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说明:水土保持不仅控制土壤侵蚀,改善生态环境,而且维护了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成为支持长江上游山丘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5.
滩涂是陆地与海洋间重要的生态交错带以及生态系统之一,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滩涂围垦成为缓解区域土地利用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论文通过对不同围垦年限以及不同人类干扰强度下土壤粒径分布(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的时空差异研究,比较了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垦区环境的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60 a的围垦过程中,在强烈、中度和无人类干扰强度下,土壤粒径分布均表现出在脱盐过程中随围垦年限增加而砂粒减少、粉粒和粘粒增加的过程,脱盐后砂粒的年均下降率可达0.72%;2)在无干扰强度下,土壤粒径分布反映出滩涂围垦和脱离海水影响的自然过程,而强烈和中度干扰强度则在此基础上反映出人为和自然干扰的综合效果;3)耕种方式、时间以及土壤侵蚀等因素均会对土壤粒径分布的变化强度造成影响而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4)土壤粒径的时空分布可以综合反映出滩涂围垦区的环境特点,对指导垦区内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期的围垦过程中,不同的开发利用时间及区位表现出了不同的关键影响因素,使垦区内土地利用格局和资源配置仍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随之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为未来滩涂围垦区的合理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及其危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土壤侵蚀面积达492km^2,除土壤,降雨,植物被等自然因素外,超载放牧,陡坡开荒,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影响也很大,土壤侵蚀不仅破坏土地资源,而且制约粮食生产,污染水环境,淤积库容湖泊,危害城市安全,必须积极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7.
密云水库上游石匣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坡面处理措施及土地利用方式是控制水土流失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合适的坡面措施与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以有效地抑制土壤侵蚀,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坏境。论文通过对石匣小流域不同处理的径流试验小区的实测资料分析,研究了坡面综合水土保持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坡耕地、开荒地相比,梯田和水平条可以有效地拦蓄地面径流,控制水土流失,减沙率可达64.83%~91.81%,并且阴坡上的水平条的蓄水保土作用好于阳坡,有土埂的大水平条的减水拦沙效率好于无土埂的水平条;综合水保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更高,对径流量的拦蓄率高达96.21%~99.38%,并且进行综合措施处理的坡面的土壤侵蚀模数都小于水利部发布的北方土石山区允许土壤流失量200t/km2.a;对坡面的自然封禁能够有效地控制坡面水土流失;同时由于综合水保措施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天津市盐渍土农业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盐渍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宜耕后备资源,其农业开发利用已成为解决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等问题的重要措施。论文通过天津市盐渍土农业利用中面临的水土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后得出:目前天津市盐渍土面积为32.42×104 hm2,其中,重度盐渍土与盐土大多分布在滨海平原地区,这些区域恰恰是补充耕地的主要来源,然而由于其盐渍化程度原本就高,即使改良后很快又会返盐;天津市目前年均缺水量为6×108~9×108 m3,水资源短缺已成为限制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问题,若改良这些盐渍土宜耕后备资源并继续采用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将会进一步加大农业用水缺口,农药、化肥、地膜的过量施用,也加重了环境污染危害;并且,耗费巨大成本改良后的耕地,由于比较效益差、后续利用与管理资金难以维系,面临着无人耕种的困境。随着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结构的变化,农业早已不再是天津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但是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天津市也必须承担一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鉴于大都市区对蔬菜的巨大需求,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环境与效益因素,在滨海平原的盐渍土上发展设施水培蔬菜,不仅可有效缓解耕地保护压力,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将北京市的蔬菜基地外迁至滨海平原,也有助于促进京津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can be viewed as consisting of three interrelated components: resources,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 (R-T-E). The quantities, qualities and terms of availability of resources condition the kinds of technology available to farmers and their choices among them. The technologies employed, in turn, may damage the environment, generating demands for policies to reduce the damages, and they also affect the future terms of availability of resources. The components of R-T-E systems are thus interdependent, and the relations among them change with time.In thinking about the future of world R-T-E systems in agriculture it is useful to group countries in four categories, given presently available technologies: (1) low productivity potential/high land potential; (2) high productivity potential/high land potential; (3) high productivity potential/low land potential; and (4) low productivity potential/low land potential. Given prospective increases in real prices, or scarcity of energy, fertilizer, and water for irrigation, farmers in Category 1 countries (e.g., the United States) are likely to respond by adopting more land-using technologies than in the past, and soil erosion is likely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result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 In Category 2 countries (e.g., Brazil) also, land-using technologies will appear attractive, but the use of agricultural chemicals will also increase sharpl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erosion, habitat loss and pesticide damage are likely to increase. Category 3 countries (e.g., India) will adopt more land-saving technologies despite rising prices of non-land inputs,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large irrigation systems are likely to become more important. The options for Category 4 countries (e.g., Western Europe) are more limited. The most likely response will be towards larger farms rather than major changes in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griculture are not now of major importance in these countries and this is not likely to change.Governments have three broad options for dealing with energing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R-T-E systems.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es rely on regulations or on a variety of financial inducements to move farmers towards more socially desirable patterns of resource use. A third, less traditional, approach is to invest in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which simultaneously are economically attractive to farmers and less damaging to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20.
河北沧州黑龙港地区粮食作物生产潜力估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采用屡次分析法,运用1∶10万TM卫星图象对黑龙港类型区(沧州区域为例)农业生产水平类型划分的结果,分析计算了该区各种类型土地(高、中、低产田)的各级生产潜力和粮食作物生产潜力。得出沧州区域提高粮食生产潜力着眼点在高、中产田,主要措施是增加能量投入,合理用水,改良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