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飞鹞鹰     
去年正月的一个早晨,我出门遛弯。天气清冷,但小区便道旁的冬青已经透出一丝春的信息。 不经意间,我发现冬青树丛上伏着一只小鸟,有喜鹊般大小。当我靠近时,它只微微一动,竟然没有飞走。我怀疑它不是受了伤就是生了病。正猜想间,一位邻居走来对我说:“这只鸟是我昨晚从小区门口捡的,被炮崩伤了。一宿不吃不喝也不动,我估摸它活不长,就放到这儿了。我不想让它死在我家。”  相似文献   

2.
难忘的伤疤     
难忘的伤疤山东海洋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尚玉华10年前的一天,我在青岛某化工厂实习,那天正上中班,师傅说窑内下灰箅子被灰堵住,让我赶紧排除。我急忙进入窑底,窑内温度50℃左右,排除灰渣后,我大汗淋漓,恨不得马上出去凉快一下。不料,刚走几步,便撞在钢制横梁上...  相似文献   

3.
黎开耀 《环境》2009,(3):88-90
又是春暖花开的日子,又一届大学生绿色营开始了酝酿和筹划,作为一个老营员,每每看见新营员的期待与兴奋,我都会受感染,会被感动,似乎一次次重回绿色营,重新体验那一段难忘记忆。  相似文献   

4.
梁杰桃 《环境》2009,(2):40-41
很多年以前看过一出韩剧,女主角哭着对男主角说下辈子想做一棵树,一直种在那里,这样就可以不再和他分开。当时被她的那番话感动得眼泪直流,于是就立下志向下辈子也要做一棵树,一棵参天大树。这么多年过去以后,每每想起女主角的那句话心里还是会隐隐地感动,只是我的志向已经有所改变,下辈子的事太过遥远,而我,现在想种棵属于自己的一树。  相似文献   

5.
“在路上”这三个字,在当下人们的心灵里,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了,它被太多的人渲染过、写过、唱过。而当我走进呼伦贝尔草原,我不想走了,“在路上”这一神秘的美丽的意象,竞像轻烟一样飘过我的眼前,飘散在青青的碧草丛中,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想走。一句“在路上”,细细想来,其实也是人的一种存在的方式。人一生下来就注定要回去,从第一声响亮的啼哭,到走过童年、少年、中年、老年,回到天堂,这一切都是走在路上。  相似文献   

6.
检修未按规定办,导致2人被黄磷烧伤,我不仅被撤销了班长职务,而且还受到了万余元的经济处罚。在这件事上,我不怨任何人,只是后悔自己当初没把安全管理工作当回事儿。  相似文献   

7.
一起去观鸟     
每当我在黎明时被一片繁盛的鸟鸣声叫醒 时,每当我看到灵巧的小麻雀在阳台上轻盈地蹦跳时.每当我听到叽叽喳喳和呱呱的叫声时,我的内心就会泛起一种冲动:想走近它们。此时,我的脑海中更是浮想联翩:一望无际的草原,一轮当空的红日,一个或者几个在那遥不可及的天空中缓慢移动的黑点,有时再伴着几声鸣叫,这一切令人内心洋溢起一片温暖和壮美;一波湖水,半轮明月,一群水鸟将头埋在身上静静地休憩着,这一切让人内心充满了宁静与安详;一棵大树,几条枝蔓,一只小鸟在不停地蹦跳着,追逐着它的野味,这一切使人享受到了动感和欢悦。 …  相似文献   

8.
每当听到《天路》那优美的旋律,我的思绪都会被带到那遥远的雪域高原。都说“出国容易进藏难”,我对这句话体会颇深。作为一名旅行爱好者,我曾于2011年7月和2012年8月两次进藏。第一次因为是坐火车,所以并未感受到有多“难”;第二次是自驾游,个中甘苦,则难以言表。时光如流水,一晃儿,第二次进藏已经过去整整一年了,可是进藏路上那一个个艰难的日夜,一幕幕惊险的场面,时常蒙太奇般地在我心头缭绕,那些人,那些事,那一切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相似文献   

9.
梁杰桃 《环境》2009,(3):50-50
小时候听过一句话:天上飞的除了飞机,地上四只脚的除了板凳,广州人样样敢吃。相信这句话很多的广州人也都听过,而且它现在更被大多数的外省朋友所认同。只是,我不禁想问,我能把这句话理解为一种赞美吗?用这样的一句话来代表广州人,身为广州人的我们能为此感到自豪吗?  相似文献   

10.
抚摸音乐     
<正>很久没有这样抚摸音乐,同时也被音乐抚摸了。这是一条遥远的心灵的归乡之路。我仿佛泊在天庭的湖波中,被浪花轻轻地、轻轻地濯洗,伤心、悲凉、无奈,而又幸福无比。这是一种被刺痛的快乐、一种被伤害的温柔。当旋律把我包围和笼罩时,我甚至眼眶溢满了泪水。在我心醉神迷的时候,我才发现痛楚和愉悦原来竟是靠得那么近,甚至无法区分。  相似文献   

11.
先锋     
筱卉 《环境》2023,(9):68-70
<正>一没想到,在拥有2291种高等植物的鼎湖山上,竟是匍匐在地毫不惹眼的苔藓触动了我。身处绿林幽壑,彼时的我眼中只有层峦叠翠,古木奇藤,蝶飞花舞,溪水轻流。又一桢美景被框入相机后,我转身踏上台阶,快步跟上大部队。为我们导游的中科院植物研究员正为大家讲解:“生长环境不好的时候,苔藓就会形成半干状态,附着在石头缝里,不争不抢,安静地维持一种低能耗的生活方式。一旦环境适合,它就会重新蓬勃生长。”  相似文献   

12.
我厂1993年安全工作创历史最好水平辽宁轮胎厂马瑞华我厂1993年的安全工作是喜人的,成效显著,累计千人负伤率为0.14%,比1992年又下降0.07%。是历年来事故率最低的一年,被辽宁省安委会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我厂1993年安全工作几步...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滴油,当我被机器从地壳的深处源源抽取出,并经过化工厂一系列工序后,我成了油罐中的一员,被运往世界的各个角落发挥着不同功效,给干家万户带去光明和热量.  相似文献   

14.
看海     
我仅仅移动观照的画框来看海。海是看不厌的。 中国的海域--东海、南海、黄海、渤海,我都到过了。海色多变,所观海景和依托的城镇、乡野及时间有关。我觉得海南三亚牙龙海的海水最蓝,犹如一匹新染的蓝底白花的蓝布;尚少人迹的沙滩如纯净玉帛,每一沙粒仿佛是珍珠,经月光孕育筛选过的。那年当地领导人和我说,某外商巡察,觉得比夏威夷棒,准备投资开发,开始规划修建海滨游乐场一类设施,一晃十多年了,不知那里的海水被污染了末?青岛北戴河、秦皇岛,海色蓝而呈橄榄绿。我在北戴河喝过几口咸涩的海水,从涌来齐肩的细浪望海平线碧…  相似文献   

15.
薛游 《沿海环境》2000,(4):26-28
廖晓义简介廖晓义,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创办人和负责人,198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国际环境政治专业访问学者。1998年7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期间,被邀请参加克氏在桂林召开的环保圆桌会议。“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接触了环保。”我在1986年中山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被调中国社科院马列所做研究工作,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接触了环保。我的一个朋友在写关于生态环境的报告,她对人类的未来非常悲观,认为人类活不到下个世纪,因为人类会被自己制造的各…  相似文献   

16.
声音     
我不喜欢环保是一种主义、一种时尚这样的说法,我觉得环保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生存意识、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杨家佳/镇江在这里做个牲畜都好辛苦:一场大风过后,就能在草场中找到被刮死的羊,活着的羊也只能饿着肚子艰难度日。——某记者在内蒙古沙尘暴源采访后的感慨全球着眼,身边着手。——世界环保志愿者格言我的父母不懂什么是环保,可会把洗衣水、洗菜水、淘米水留起来擦地、冲厕所。他们很少用洗衣机,基本上不打车,三站之内都是步行。旧衣服都洗净包好送到乡下,旧东西能用尽量用,他们不会说这是为了环保,只是…  相似文献   

17.
MyDreamandExpectation我非常荣幸地来到东京这座美丽的城市,接受蓝色星球奖。我知道,这一崇高的荣誉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褒奖,它同时也象征着日本人民的深厚友谊和对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热情支持。37年前,当人类寓居的星球被污染的乌云笼罩之时,一位居弱却坚强的女性,以她的睿知、激情和勇气,发出了一声令世人震惊的环境保护呐喊。这位“大自然的女儿”,抱着对地球母亲的挚爱之情,写了一部不朽的名著——(寂静的春天)。这本书是她生命的绝唱。她的呐喊不仅惊醒了整个美国,而且惊醒了整个世界。她播下的环境保护的种子,现在已…  相似文献   

18.
大熊猫模式标本的由来说到大熊猫,人们可能马上会想到卧龙,而大熊猫的模式标本产地——蜂桶寨,却鲜为人知。   1862年,一位年仅 36岁,名为吉恩·皮埃尔·戴维的法国人被派到中国北京的苦修会工作。在服务于苦修会的同时,让戴维感兴趣的还有自然历史科学。 1869年 3月 11日那天,戴维记下了他生平第一次见到大熊猫皮的情景:“在我返回教堂的途中,这条山谷中的主要土地占有者——一个姓李的人邀请我们到他家去用茶点。在他家里,我见到张展开的黑白熊皮。这张皮非常奇特。我的猎人告诉我,我很快就会见到这种动物。我听说猎人们明天…  相似文献   

19.
俞小平 《环境保护》2023,(Z2):46-47
<正>我叫俞小平,是浙江省安吉县余村的党支部副书记,担任村干部已经15年了。安吉余村是浙北的一个小山村,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余村人靠山吃山,开石矿、办水泥厂,成为全县有名的富裕村。我家就住在矿山下面,从小我就目睹了开山采矿造成的巨大的环境破坏:水土流失,河水被污染,山体被大面积破坏,满目疮痍。  相似文献   

20.
最近,有一本叫做《健康手册——我与健康同行》的画册,从齐鲁公司烯烃厂员工手中传出,被邻居好友们借阅,有人还复印了送给父母亲朋。这不是名家著作,而是他们汇总职工查体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以及职工在工作中接触的主要有害物质,有针对性地编制的员工健康手册。2007年以来,该厂不断深化“安康杯”竞赛,开展了“职工身边无隐患,我与企业双平安”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