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内外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证实,人类的生殖障碍、发育异常、某些癌症及某些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疾病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效应有关,本文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概念及问题产生背景、种类、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作用机制作了浅要的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对污染现状的认识与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前处理方法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因其能够紊乱生物体正常内分泌功能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内分泌干扰物在水环境中浓度极低,水体中复杂机质的干扰较大,在分析监测前一般要经过样品前处理过程,以起到富集痕量组分、消除基体干扰、提高方法灵敏度的作用。针对不同环境样品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前处理方法不同,分别介绍了液体、固体或类固体环境样品的前处理技术,提出了各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总结并展望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样品前处理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4.
论述了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的种类、危害及毒性作用机理、相关的筛选测试和降解技术,并对有待开展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可为国内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处理研究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环境中许多化学物质在低剂量作用于生物时,不仅具有类似生物激素的活性,还可能对生物体的内分泌系统产生复合干扰损害作用,严重的可能会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环境雌激素分析上的应用,用浓度为3.7×10-9mol/L的17β-雌二醇(E2)处理MCF-7细胞2或3天后进行双向电泳,对比不同的蛋白质提取、染色方法,利用光密度扫描仪将电泳图像数字化,并使用PDQuest软件进行图像分析,以观察雌激素诱导下的蛋白质表达图谱。结果表明,在蛋白质的提取上,冻融法比超声裂解法更有效;在蛋白质染色上,银染法比考马斯亮蓝染色法能得到更多可显示的蛋白质斑点。用E2处理72h后的MCF-7细胞,可检测到40个下调蛋白和5个上调蛋白。该蛋白质表达模式的改变提示了环境雌激素诱导下的特异性蛋白质表达图谱变化。本研究为分析雌激素类内分泌干扰物的内在作用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方法,也为建立其高通量筛选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的癌症,EDCs(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具有雌激素活性,能促进乳腺细胞的增殖,明确EDCs在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和机制,有助于乳腺癌的预防.在归纳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总结了EDCs通过激活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和改变细胞周期等方面促进乳腺细胞的增殖,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了全面综述.EDCs促进乳腺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有:①EDCs通过与雌激素核受体(nERs)结合形成二聚体,改变受体构象,并结合到靶基因雌激素响应元件(ERE)上,进而调控增殖相关靶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②EDCs也可通过与雌激素膜受体(mERs)结合,激活快速非基因组信号通路,改变靶蛋白活性或靶基因表达;③EDCs也可通过上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和Bcl-xL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④EDCs还可通过上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表达、提高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s)活性,加快细胞周期;⑤EDCs通过基因组、非基因组信号途径的交互,上调cyclin D和c-Myc表达,再通过CDK磷酸化细胞周期调节因子Rb蛋白,释放转录因子E2Fs,加速细胞从G1期向S期的转变,促进细胞增殖.建议今后从与内源激素交互、影响雌激素E2合成以及低剂量联合作用3个方面来探讨EDCs对乳腺细胞的增殖机制,以期为乳腺致癌物的筛查、乳腺癌预防和治疗以及乳腺细胞增殖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介绍了发光细菌法、重组基因酵母法、免疫分析法、细胞增殖法、受体结合活性法、卵黄蛋白法、酵母双杂交法等几种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的生物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欧美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系统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s),为此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负责EDs研究的规划与协调工作。研究框架包括确认EDs对人类和生态效应的方法,剂量一效应关系模型以及检测环境暴露水平等。研究对环境威胁最大受试物的主要毒理学终点有致癌性,生殖发育毒性,神经毒性和免疫毒性,目前危险评价的新进展是应用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预测化学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水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质的臭氧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静态实验中,考察了臭氧投加量、HCO-3浓度和pH值对O3氧化去除水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EDs)E1、E2、EE2、DES和4-n-NP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EDs的去除率随O3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O3浓度达到63.6 μg/L时可去除92.0%以上的EDs,HCO-3(0~100 mg/L)的引入抑制了O3氧化,O3氧化去除EDs的能力随溶液pH值升高而大幅度提高.在中性(pH≈7.0)和碱性(pH>10.6)条件下,O3氧化5种EDs的表观二级反应速率常数(20℃±0.5℃)分别在(1.67~3.89)×106 L·(mol·s)-1和(0.93~1.75)×109 L·(mol·s)-1范围内,表明这5种物质在水中可被O3迅速氧化去除.计算得出5种EDs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20℃±0.5℃),发现O3与离子态的EDs反应活性[1.21×109~3.81×109 L·(mol·s)-1]是其与分子态EDs的反应活性[7.62×105~2.55×106 L·(mol·s)-1]的103~104倍.对比不同水质本底下O3氧化去除EDs的实验发现,滤后水和江水中EDs的去除率较其在超纯水中分别降低了26.5%~50.3%和57.3%~72.0%,表明实际水体中的有机物通过竞争氧化剂,抑制了EDs的O3氧化去除. 相似文献
12.
环境激素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环境激素污染,使生物与人类的持续生存和繁衍受到威胁,有关环境激素的研究在整体上尚属起步阶段。该文通过以下3方向:环境激素物质快速筛选的方法研究;环境激素对生物与人体的毒理影响研究;环境激素的表生行为和环境效应研究;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环境激素的研究及进展。有机污染在我国相当严重,已发现许多有机物具雌激素作用,故开展环境激素污染的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严重制约着污染防治水平的提高,落后的生产方式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依据科技力量,选择先进的环保技术,建立环保产业及环保市场,改革现有的环境管理制度,从经验管理向科技管理转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15.
环境专家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环境专家系统(EES)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进展及其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结合近几年来国内外大量的实践案例和相关研究文献。对环境专家系统的发展历史、开发语言,空间分析能力,应用功能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全面回顾,并针对当前环境专家系统研究及应用的主要领域一环境影响评价专家系统(EIA—ES)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16.
17.
针对成都市水环境质量逐年改善的现状,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模型对成都市水环境进行了实证研究。选用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排放量和水环境质量中相对应的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浓度作为研究重点,构建了水环境质量指数、水污染物排放指数,从实证的角度,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水环境因子和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计量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结果显示,成都市经济和水环境两者关系基本符合EKC曲线特征,且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相比,在经济发展水平更低的情况下实现转折点,据此分析了成都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成都市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