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生物膜与悬浮生长强化处理工艺,提高了高负荷生物滤池后续活性污泥的抗冲击负荷和可生化性.综合了生物滤池与活性污泥法各自的优越性,提高了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物膜与悬浮生长强化处理工艺,提高了高负荷生物滤池后续活性污泥的抗冲击负荷和可生化性.综合了生物滤池与活性污泥法各自的优越性,提高了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AOAB(水解酸化A1+生物接触氧化O+深度水解酸化A2+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处理难降解混合化工污水,重点研究工艺挂膜方式和生物膜的驯化。结果表明,采用分段连续式挂膜法进行反应器挂膜,20 d即可完成快速挂膜启动;采用分阶段同步培养驯化法驯化生物膜,30 d内可完成高浓度多组分混合化工污水进水的驯化,最终进水COD 1 456 mg/L,出水COD 324 mg/L,总去除率76.85%,驯化效果显著;整个工艺对COD的降解主要集中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和曝气生物滤池,驯化期间生物接触氧化池去除率稳定在40%左右,曝气生物滤池去除率稳定在50%以上。同时,通过对比一段水解酸化和深度水解酸化的VFA(挥发性脂肪酸)产出,表明在高有机负荷进水时,一段水解酸化降解大分子有机物的能力有限,但这些有机物可通过二段水解酸化再次降解,由此体现了AOAB工艺在处理多组分混合型的难降解化工污水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中的生物膜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稳态运行时反应器内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生物膜的活性特征和微生物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生物膜的形态、颜色和厚度沿水流方向有显著改变。进水端至中间部分的生物膜较厚, 生物量较多,颜色为黑灰色;沿水流方向生物膜逐渐变薄,颜色也渐变为浅褐色;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内COD转化速率沿滤池长度逐渐减小,NH3-N转化速率沿滤池长度逐渐增加,微生物耗氧速率沿滤池长度是呈先下降然后上升的趋势,但总体上差别不大;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的微生物种群丰富,组成多样,在滤池内不同位置的生物膜上都生长着与其污水水质相适应的优势菌种,能够较好地完成污水处理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率、研发新型具有结构和功能优势的颗粒填料,采用间歇式完全混合循环流态化反应器,探究了自制复合颗粒A、自制复合颗粒B、中劲陶粒及石英砂颗粒填料在4个水力停留时间下的挂膜性能、动力学参数及生物膜活性等生物膜特性,建立了生物膜微生物动力学参数实验测定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8~12 h时,自制复合颗粒A、B挂膜性能优于石英砂和中劲陶粒,生物膜增殖速率分别为95.83、63.75 mg·(L·h)-1(以COD去除率标准评价)和54.13、29.23 mg·(L·h)-1(以氨氮降解率标准评价);装填复合颗粒A的完全混合循环流态化反应器氨氮降解效率最高,相应生物膜表观产率系数最低,剩余污泥量最少;当水力停留时间超过8 h后,复合颗粒附着生长生物膜的脱氢酶活性、表面蛋白质、多糖含量最高。由此可知,以自制复合颗粒A、B为颗粒填料能优化曝气生物滤池的处理效率。本研究结果可为新型生物滤池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流动媒体生物处理装置,称为生物流化床,是一种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优点的高效的生物处理设施。七十年代初期,美国、加拿大、日本首先开始试验。目前国内外多用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和粪便污水。我们用生物流化床对丝绸印染废水处理进行  相似文献   

7.
通过设计和生产规模测试 ,开发了一套一体化污水处理和中水制备的专利装置 ,集射流曝气、接触氧化、斜板沉淀和多格双层过滤于一体 ,可适用于生活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 ,出水消毒后可全面达到中水水质标准。同时对射流曝气、生物接触氧化及多格双层滤池的设计及运行中的—些关键问题 ,如氧化池填料及负荷的选用 ,填料上生物膜正常脱落的条件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一体化污水处理和中水制备装置设计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设计和生产规模测试,开发了一套一体化污水处理和中水制备的专利装置,集射流曝气、接触氧化、斜板沉淀和多格双层过滤于一体,可适用于生活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出水消毒后可全面达到中水水质标准。同时对射流曝气、生物接触氧化及多格双层滤池的设计及运行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如氧化池填料及负荷的选用,填料上生物膜正常脱落的条件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污水处理用填料的种类、性能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一、前言 19世纪以来,德国就开始把生物接触氧化法用于废水处理,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没有适当的填料,未能广泛应用。到了20世纪70年代,由于合成塑料工业的迅速发展,轻质蜂窝填料问世,才开始普遍研究和应用生物接触氧化法。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法兼有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的特点,具有管理简单、耐冲击负荷、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从70年代后期开始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 填料是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废水的核心部分,它作为微生物的载体影响着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脱落的整个过程,它的性能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处理的效果。 随着生物接触氧化法应用范围的逐渐扩  相似文献   

10.
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混合印染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反应器作为混合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工艺,对BAF的启动情况和不同气水比条件下BAF的深度处理效能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采用同步连续法可实现BAF在15 d内快速启动;当气水比为3∶1时,二级处理出水的处理效果最好,氨氮、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77.8%、61.5%和90%。比较BAF中生物膜和活性污泥对二级处理出水的深度处理效能性能时发现,在相同生物量和环境条件下生物膜表现了出更强深度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生物流化床是新近发展的处理有机污水的高效生物处理工艺。流化床载体提供了生物膜生长的基地,它不仅增加了生物膜的数量,而且使活性得到提高,处理效果远优于普通活性污泥法。显而易见,载体上生物膜的生长状况是影响处理效果的重要因子。在通常活性污泥法中往往采用单位体积内生物膜重量(MLSS)和单位体积内挥发性生物量(MLVSS)来评述生物膜的情况。但在生物流化床中主要以单位重  相似文献   

12.
颗粒填料生物滤池运行过程中,微生物在颗粒填料表层不断生长积累,造成生物堵塞,严重影响生物滤池长期稳定运行。针对生物滤池颗粒填料层动态堵塞过程,综合基质迁移与降解模型、微生物生长与衰亡模型、孔隙率变化模型和渗滤系数变化模型,构建颗粒填料生物滤池生物堵塞模型。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参数采用原位测定方法,能够反映附着生物膜生长情况。基于玻璃微珠填料生物滤池研究表明,修正生物堵塞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玻璃微珠生物滤池颗粒填料层的动态堵塞过程。  相似文献   

13.
改进型曝气生物滤池的生物量和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进型曝气生物滤池为下向流中部曝气法,采用进水水力负荷为1.63 m/d,气水比为10∶1,温度25~30℃,气水联合反冲与局部反冲相结合的方式,利用重量法及脂磷法对曝气生物滤池内的生物量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生物滤池沿程生物量逐渐减少,进水口及曝气口附近生物量生长密集,生物膜沿程好氧速率(OUR)逐渐减少,滤层深度90 cm处最低,出水端OUR值反弹升高;生物TTC-脱氢酶活性沿水流方向逐渐减低,滤层深度90 cm处附近反弹增加。  相似文献   

14.
以乙酸钠为碳源,分别考察了以石英砂和生物陶粒为滤料的2种反硝化滤池在不同C/N比条件下的脱氮效果,并对生物膜量和微生物种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滤池对硝酸盐和TN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生物陶粒滤池要明显优于石英砂滤池;从经济性考虑,C/N比为4时的碳源投加量是最佳的,此时石英砂池和生物陶粒池出水TN平均浓度分别低于10 mg·L~(-1)和5 mg·L~(-1),亚硝酸盐含量在0.5 mg·L~(-1)以下。2柱的生物膜量沿着水流方向都逐渐减少,且生物陶粒池的生物膜量明显高于石英砂池。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2滤池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相差不大,在门的分类水平上,2个系统的主要优势菌群都属于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含量在94%以上;在属的分类水平上,2柱的反硝化功能菌都主要是Dechloromonas(脱氯单胞菌属)和Thauera(陶厄氏菌属),但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含染料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 ,尤其是在物化法 (包括辐射法、吸附 萃取法、磁分离法、混凝沉降法和氧化法 )、生物法 (好氧 厌氧氧化 -还原序列反应器、固定化微生物降解、膜生物反应器 )及生物 -物化联合法 (生物吸附剂、生物活性炭、厌氧折流板反应池 -生物接触氧化池 -混凝沉淀 -砂滤池处理工艺、水解酸化 -接触氧化法等 )中的新技术的研究现状 ,新方法、材料、工艺的应用方面 ,对提高此类废水的处理效果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65,自引:2,他引:65  
概述了含染料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尤其是在物化法(包括辐射法、吸附,萃取法、磁分离法、混凝沉降法和氧化法)、生物法(好氧,厌氧氧化—还原序列反应器、固定化微生物降解、膜生物反应器)及生物—物化联合法(生物吸附剂、生物活性炭、厌氧折流板反应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混凝沉淀—砂滤池处理工艺、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法等)中的新技术的研究现状,新方法、材料、工艺的应用方面,对提高此类废水的处理效果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物膜处理城市河道污染水体的挂膜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以城市河道污染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水体中土著微生物的富集过程,利用自行设计的生物接触氧化装置进行动态挂膜试验研究.讨论了挂膜过程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变化、生物膜及其生物相的变化;同时考察了填料上SS以及VSS的变化;分析了影响填料挂膜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判断生物膜成熟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滤料及挂膜方式对养殖污水处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填装不同滤料的4种生物滤池在3种挂膜方式下生物功能启动的情况。结果表明,相同挂膜方式下不同生物滤池中,氨氮浓度都随着系统运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亚硝态氮浓度先上升达到峰值后下降,但悬浮球形滤料处理污水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滤料。悬浮球形滤料下不同挂膜方式,系统稳定时间不同,自然挂膜、活性污泥挂膜、优势菌挂膜三者依次约为39、30和21 d,但采用优势菌挂膜由于生物膜容易脱落,氨氮的处理效果较差。采用活性污泥法加入悬浮球形生物滤料是处理养殖污水行之有效的方法。系统运行27 d可使氨氮的浓度降低到0.033 mg/L,系统运行33 d,亚硝态氮浓度可下降到0.045 mg/L左右。  相似文献   

19.
采用序批式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以牡蛎壳为填料、含海水污水为处理对象,系统考察不同的海水含率、原水葡萄糖和氨氮浓度等原水条件下的硝化性能。结果表明,对于海水含率在40%到100%的污水处理,氨氮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表明该生物滤池中的氨氧化菌(AOB)可耐受较高的海水盐度;耐海水盐度的驯化硝化细菌中,AOB的耐盐度抑制能力强于亚硝酸氧化菌(NOB),当海水含率大于70%时,NOB的活性更容易受到抑制。在高海水盐度下,降低原水的葡萄糖与氨氮浓度可提高NOB活性。牡蛎壳附着生物膜与液相悬浮污泥中的AOB和NOB均参与了氨氮去除,生物膜中的AOB和NOB活性高于悬浮污泥。  相似文献   

20.
盾式填料的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接触氧化法兼有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特点,具有管理简便,耐冲击负荷,处理效果及容积负荷率较高,污泥量小,没有膨胀问题,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所以,在污水处理领域已被广泛采用。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处理效果。一种理想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填料在技术上必需满足以下条件: 1.实际使用比表面积大; 2.气、水再分布能力强,氧的利用率高; 3.易挂膜,老化的生物膜易剥落; 4.不堵塞,有效使用周期长; 5.具有适合工艺条件的化学、物理性能; 6.价格便宜,运输安装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