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碱法草浆黑液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不添加氮、磷营养盐和不调节进水PH值条件下,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碱法草浆黑液。结果表明,在HRT=10.6d、Nv=5.3kgCODcr/m^3.d、PH=13.6和COD.r=56100mg/L时,COD.r去除率为42%,达到厌氧处理法的最大去除率的84%。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中超痕量镉的蒸气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在特制测Cd固体试剂存在的水溶液中,Cd与KBH4反应生成挥发性物种,以无色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饮用水中超痕量Cd的分析方法,CDSR-1能巧妙地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使其达到最佳测定PH范围,且能提高挥发性物种发生率,方法的灵敏度可提高1-2数量级,方法线性范围为0-5μg/L,最低检出浓度为0.08μg/L;精密度实验的变异系数为1.3%;回收率为93.0%-106.0%。  相似文献   

3.
应用数学方法确立了中性水体PH值与温度t的定量函数关系,PH(中)=7.37d-1/509.2,由引可计算任一温度下的纯水的PH值和水的离子积,使PH测定弯得简单而快捷。  相似文献   

4.
味精稀废水水解—接触氧化—混凝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楠 《环境与开发》1998,13(3):31-33
采用水解-膜法-混凝处理系统,进水CODcr,2300mg/L调节废水PH至7.5,以水解14h,以气水比25:1曝气22h后,出水CODcr140mg/L,CODcr去除率达94%。  相似文献   

5.
中越边界—河口酸沉降的来源和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嘉麒 《重庆环境科学》1998,20(6):15-17,25
河口当地无工业。燃料结构以柴禾为主,但80年代降水酸度PH值为3.80-5.12平均为4.4,频率高达100%。相距五年后,90年代进行三年连续监测,酸 雨PH值为3.82-6.90,平均为4.93,频率为97.6%。  相似文献   

6.
硼泥复合混凝剂处理大连机车车辆厂含8g/L左右硅酸根的铸钢废水,最佳投加量为6.6g/L,去除硅酸根适宜,PH值为7.2-9.0,当沉降20min,硅酸根悬浮物去除率大于98%,PH值为8.0-8.5处理费用低,操作简单 。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铁屑内电解法处理印刷电路板废水过程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铁屑床的进水PH值4-4.5,出水PH值8-8.5,停留时间30min,连续曝气时,出水的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排水标准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硫处理草浆黑液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云 《环境保护》1998,(3):16-17,20
分析,研究了用SO2酸化碱法草浆黑液,主要包括;1.用SO2酸化黑液,不同PH时黑液木质素的析出量;2.黑液吸收SO2的特性;3.黑液浓度对黑液吸收SO2的影响;4.黑液固形物等去除率与PH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液膜法自理氨氮废水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液膜法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后出水中NH3-N为1mg/L以下,SS、PH、COD均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对液膜组成及用量,膜增强剂选用,外相废水PH选择等工艺条件组合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确定以20%硫酸为内相,6%Span-80+11%液体石蜡+煤油为液膜组成、PH9.0-9.5废水为外相的处理体系,能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高浓度电泳漆废水用酸性凝聚和碱性凝聚进行处理研究,应用结果表明,在控制PH=2.5~3条件下进行酸性凝聚,COD去除率可达91%~93%酸性凝聚后出水,与低浓度废水混合,再用PFS为凝聚剂,控制PH=7~9,进行凝聚气浮处理,可使排放水质中COD,PH,SS和色度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1.
由于作用机理和反应过程不同,选用四种中和NaOH、Na2Co3、Ca(OH)2和NH3.H2O中和不同性质的酸性矿井水,使其PH值分别达到7.5、6.5、5.5、4.5,以产生不同量的絮凝体,其絮凝体中Ca^2+和SO4^2-的含量亦不同。当PH值达到7.5时,Na2Co3的用量最大,同时Ca^2+含量亦最高,当原水中的Al^3+含量相对较高时,随PH值的升高絮凝体的量是先升后降的趋势,因此选择中  相似文献   

12.
聚乙烯醇包埋厌氧活性污泥处理废水的最优化条件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以聚乙醇为主要包埋材料的混合载体法固定厌氧活性污泥处理有机废水的最优化条件。混合载体由聚乙烯醇(PVA)、0.15%海藻酸钠,2%Fe粉,0.3%CaCO3,4%SiO2粉末组成,结果表明,PVA8%,初始污泥浓度15%时最适宜,凝固凝饱和硼PH对包埋效果有影响,用Na2CO3调节硼酸PH至6.7可使包埋颗粒强度及产CH4活性提高,混合载体法有效地解决了固定化细胞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所面临的成球  相似文献   

13.
重庆地区酸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重酸雨区重庆市郊六个不同酸度水体中的藻类和浮游动物进行调查和比较的结果表明,酸化水体(PH<5.0)中的藻类和浮游动物的种类数分别较同一地区正常水体的少41.88%50.0%;细胞或个体密度分别较正常水体的少70.0%和34-67%。轻度酸化水体(6.0>PH>5.0)的上述指标亦较正常水体的低,但不如酸化水体的明显。  相似文献   

14.
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值对丙烯酰胺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絮凝效果最佳的合成反应条件为三聚氰胺/甲醛/丙烯酰胺(质量比)=1/5(2-3),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4h,PH值为9.0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低PH和铝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或联合毒性效应,进一步研究钙缓解作用机理,用放射性核力’Ca作为示踪剂,研究在低pH值及加铝条件下,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对钙离子的吸收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生长在pH为7.10时,45Ca在泥鳅体内各器官的96h放射性比度为:皮肤39532Cpm/g,骨骼38116Cpm/g,鳃25495cpm/g,肌肉1651cpm/s;低pH(4.70)条件下,泥鳅体内45Ca含量较正常条件下(对照组PH7.0)下降百分比为:皮肤81.07%,骨骼84.41%,鳃80.11%,肌肉5.88%;在低PH值并加铝时,泥鳅体内备器官45C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下降百分比分别为:皮肤89.87%.骨骼88.83%,鳃86.17%,肌肉26.47%.并讨论了酸雨危害对鱼体钙代谢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南方土壤酸沉降敏感性研究Ⅶ——盐基淋溶与缓冲机理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研究了模拟酸雨对我国南方主要土壤类型盐基离子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PH低于3.0或3.5时,盐基离子淋溶总量明显增加,但PH高于3.5时,则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松木粉对铜的脱除效率及影响因素:松木粉的用量、吸附时间、溶液PH值及木粉预处理的影响等。实验表明,松木粉对Cu^2+脱除效果好,在溶液PH为7.5左右,木粉含量为5g/L时,铜离子的脱除率大于85%。  相似文献   

18.
植物油精炼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PFC物化混凝破乳及PAC生物处理技术,对炼油、皂脚混合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废水在PH为9-13.CODCR为1万-10mg/L时,采用PFS混凝破乳,PAC生物处理后,CODCR和BOD5总去除率分别为99.6%和99.4%。废水经过处理,含渍量,CODCR、BOD5、色度,PH等指标中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利用适当混凝对废乳化液破乳絮凝,其出水通过生物接触氧化装置,然后辅以煤渣灰吸附,可使CODCF=15660mg/L,油含量13600mg/L,PH为11左右的呈乳白色的废乳化液处理为CODCr为88mg/L,含油3.1mg/L,PH为7.1,清澈透明,无色无嗅的出水,并呆回收乳化油,减轻了由于混凝絮渣引起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20.
酸解一氧化絮凝法处理二基二硫合成废水这一新工艺,能够脱除不可生化有机废水中高浓度的COD和S^-2。本工艺较佳运行条件是:酸解一级处理,PH值1.5以下,反应时间为1.0-2.0h;反应温度100-120℃,二级氧化絮凝处理;PH值在10-12之间;反应时间2.0-3.0h,在此条件下,当进水COD浓度为11000mg/L和S^+240000mg/L以下时,出水完全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C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