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种土壤质量评价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分别用了值分级法、综台指数法、模糊数学综台评判法、灰色聚类法、等斜率灰色聚类法、宽域灰色聚类法对湖南某地10个监测点的土壤质量现状进行评价,通过比较,认为采用宽域灰色聚类法评价土壤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2.
深圳近岸海域监测站位的再优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深圳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资料,对监测站位进行聚类分级和再优化探讨。研究表明,不同评价模式的聚类分级结果非常一致,优化后的站位所表征的环境质量,与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等效,并比原常规监测站位具有代表性,可作为今后的常规监测站位。  相似文献   

3.
利用宽域灰色聚类法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先构造白化函数,引入修正系数,确定污染物权重,再计算聚类系数实现土壤样本的环境质量等级评判与排序。将此方法应用于太原市5个区县,8项指标的土壤质量评价,并与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相比较,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法与宽域灰色聚类法对于5个区县的污染级别的评价结果是一致的,而综合指数法对前四个评价点级别均比上述两种方法低一个级别,三种方法的质量排序大致相同,只有模糊综合评价中认为小店区优于万柏林区。  相似文献   

4.
宽域灰色聚类法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宽域灰色聚类法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先构造白化函数,引入修正系数,确定污染物权重,再计算聚类系数实现土壤样本的环境质量等级评判与排序。将此方法应用于太原市5个区县,8项指标的土壤质量评价,并与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相比较,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法与宽域灰色聚类法对于5个区县的污染级别的评价结果是一致的,而综合指数法对前四个评价点级别均比上述两种方法低一个级别,三种方法的质量排序大致相同,只有模糊综合评价中认为小店区优于万柏林区。  相似文献   

5.
灰色聚类法在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除了常用的综合污染指数、模糊综合评价法外,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灰色聚类分析法、灰色局势决策法已被成功地运用于环境质量评价中.采用灰色聚类法对七台河市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两阶段模糊法在海河水系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将两阶段模糊法用于海河水系监测断面的水质评价.与传统模糊聚类法不同,该方法首先将国家地表水指标转化为等级打分,再构造模糊隶属函数,确定评价对象对标准水质水平的隶属度;之后运用改进的模糊c-均值法(FCM法)选取适当模糊指标和先验类中心,对评价对象进行聚类,得到替代原观测值的一个全局水质指标,数值在0~100之间,以利于直观评价.计算了海河水系2004~2006年4个断面的432个数据,考察了季节波动规律和不同年度变化的情况,并对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两阶段模糊法对水质评价综合指标有较好的分类能力,能够得到十分科学的评价结果,且计算过程相对FCM法简便,可以运用于河流水质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应用模糊聚类法构建环境质量功能区评价模型,并将该方法用于鸡西市地面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分中,获得了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灰色聚类——模糊综合评价在空气质量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营口市2005年4个自动监测点位的监测数据,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环境空气质量聚类指标体系,确定了不同环境灰类的灰数,给出了不同灰类的白化函数,标定了灰色聚类权重,并计算出了灰色聚类系数及模糊综合评价级数。针对各监测点位进行了灰色聚类分析,又对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确定了营口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将聚类算法引入到ERT监测系统中,采用K均值(K-means)聚类、模糊C均值算法(FCM)以及混合高斯模型(GMM)3种常用聚类算法对ERT检测结果进行污染区域识别,通过一个数值模型分析了3种算法的识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污染区域与背景土壤的电阻率区分度较大时(电阻率差异性大于30%),采用3种聚类算法都可以识别出污染区域,K-means和FCM的识别效果优于GMM算法.最后,给出一个实际场地调查的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0.
利用模糊AHP法来确定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中各聚类指标权重 ,有效地将广义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中复杂的权重确定问题分解、判断、综合 ,从而建立多级灰色聚类综合评价模型。并以南京市建成区为例进行交通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评价结果客观合理 ,表明基于模糊AHP法定权的城市交通环境影响多级灰色评估可以用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