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讯     
沙尘暴并非一无益处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的专家指出,北京出现沙尘暴概率其实很低,沙尘暴也不是一无益处。专家认为,这些年来市民对沙尘暴认识存在四大误区。一是误认为人类活动是导致沙尘暴的主要原因,认为我国沙尘暴的频繁发生,是人类近几十年活动使土地荒漠化扩大造成的。实际  相似文献   

2.
<正>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季节。在人们的印象里,沙尘暴是个名声很不好的"坏家伙",给人类带来了很大危害。然而,研究沙尘暴的专家却为其做了适当的平反,让人们知道它也有善良的一面。实际上,沙尘暴也不是尽做坏事。有关专家指出,沙尘对于人类生存环境来说既有害也有利。关键是需要科学地评价和认识沙尘暴,引导人们正确地面对,积极地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3.
冯俊学 《青海环境》2002,12(3):128-130
以历史资料及现代沙尘暴活动的统计数据信息为依据,综合分析沙尘暴在区域中时空分布、传输路径和形成源地等特征,论证了沙尘暴生成机理,并针对沙尘暴形成的区域特性提出重建生态环境,扼制沙尘暴天气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报道,国家地质试。验测试中心的分析测试表明,北京沙尘暴含有盐碱成分。我国北方许多盐湖干涸,成为化学尘暴的源头。经测算,仅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查干诺尔湖,每年被风刮跑的盐碱粉尘就超过600万吨。化学尘暴携带粉尘和盐碱等物质,可以远距离传输,并对人体造成较大危害。  相似文献   

5.
课题:关注沙尘暴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关注目标:认识地表植被破坏是导致沙尘暴的主要原因之一。2.知识目标:我国沙尘暴的分布和沙尘暴的防护。3.技能目标: 学会着手进行环境议题的调查,培养学生搜寻数据并加以处理的能力。培养利用地图的能力。4.态度目标:防止沙化,减轻沙尘暴的危害是一项长期的任务。5.参与目标:学习自护常识。研究环境策略并采取适当行动——参与种草、植树和保护绿化区的活动。重点与难点:如何搜集有关沙尘暴的信息(搜集信息的能力)。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具:中国行政区图;学生准备彩笔及有关…  相似文献   

6.
上古时代,女娲熬炼五彩石补天,人类得以繁衍生息至今——当然,这是神话传说。传说里寄寓了我们祖先美丽的幻想和智慧,似乎也给我们现代人类揭示着什么。厄尔尼诺像一个恶魔,偷偷地上岸了。现代工业的发展等等人类活动的超量热能。昼夜不息地喷吐到广袤的空间,臭氧层被烧出个大窟窿!女娲神祗不再来补天了,她老人家累了。臭氧层被破坏,南海红潮、鱼虾绝迹、淮水如漆,沙尘暴迷蒙了我们的眼睛……另一场更大的灾难正向我们逼近:自史前、唐清,以致此刻,煤田普遍发火自燃,每年烧失大量煤炭资源,危害矿井安全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释放大量有害气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在酷暑炎夏,我国素有四大火炉之谓。可是今天,早已突破此数,莫说四大火炉,恐怕八大火炉也不止!北京气温窜过了43℃,西安40℃,冰城哈尔滨38℃,就  相似文献   

7.
眼下最时尚的一个词就是“绿色”,人类对绿色如此敏感,这可能与人类是大自然的一员有关,或者说是人们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是植树造林的好时候。由于几天前一场罕见的沙尘暴,把人们原本高涨的植树热情再次掀起高潮。与往年一样,今年的植树时节,到处可见植树大军,有工人、农民、学生、军人等各种团体。在相互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不约而同地走到一起,加入到有组织或自发的种树队伍中来。去大街小巷看看,开往郊区的植树造林车队比比皆是,有统一组织的,有单位搞活动的,当然也有商业策划的。不管是哪种类…  相似文献   

8.
由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美国1990学社和中国儿童中心联合主办的“环境意识——中国少年儿童环境绘画比赛”的评选活动于2002年8月28日在北京结束。评委会从全国22个省区推荐的600余幅优秀作品中评选出了幼儿园、小学、中学组一、二、三等奖共100幅作品。参赛活动主要以各地绿色学校为组织单元,参赛选手为5—15岁的少年儿童;作品有水彩画、油画、中国画、版画、漫画、连环画等多种绘画形式。参赛作品主题涉及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植树造林、沙尘暴、未来人类美好的居住环境、保护臭氧层、水污染、大气污染、绿色校园等诸多环保主题。许多绘…  相似文献   

9.
应该这样做     
王佳宁 《环境教育》2014,(10):83-83
正现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环境却遭到了无尽的破坏。沙尘暴频发,荒漠化严重,污水四溢,空气污浊……这所有的现象都在提醒我们人类——地球虽然无言,但环境恶化带来的报复和惩罚正在上演。在各种灾难面前,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极其渺小。当我们在追究灾害原因时,往往忘记了这正是人类自己破坏环境所造成的恶果。所有的灾难都在  相似文献   

10.
沙尘暴的危害和影响可能超出你的想象。据统计,中国近20个省会城市受源起西北地区的沙尘污染,其中远至重庆、南京和杭州等地。春天快到了,北京还会来沙尘暴吗?  相似文献   

11.
沙漠扩大及土地沙化是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对沙漠化的影响是其研究的重点。确定人类活动影响的性质和强度,并寻求解决方法,对理论研究及生产实践都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1985—1987年在阿勒泰地区进行的环境研究,拟对该区沙漠的进退演化同人类活动的关系作初步讨论,并与同行磋商。  相似文献   

12.
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法国巴黎向全世界领导人发出了最严厉的警告:人类活动,尤其对化石能源的无节制使用,正是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元凶,全球升温威胁就在眼前。这份报告认为,在过去50年中,“很可能”是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在IPCC的用词中,“很可能”表示可能性至少在90‰以上,这是IPCC成立以来,首次使用这样严重的措辞形容人类活动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关联。IPCC在2001年发布的上一次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使用的词语是“可能”,表示60%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人类早期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主要靠采集、捕猎自然食物来取得生活资料。即使在农业出现以后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野生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仍是人类重要的生产活动。虽然,随着人类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野生生物资源的依赖逐渐减弱,但在上古时期,野生生物资源的破坏仍会造成局部地区生活资料的匮乏。为了生存,人们开始  相似文献   

14.
徒步穿越第一峡谷 1998年12月3日,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和国家民政部的领导与关怀下,由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和珠海天年高科技国际企业公司主办,北京巨星文化传播中心和北京全艺国际公共关系有限公司承办的“1998人类首次徒步穿越世界第一大峡谷”的科学考察活动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15.
李群绩  梅林  王灵恩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11):1036-1039,F0004
吉林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生态风险源来自人类活动,该保护区目前以开展生态旅游为主。以吉林省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运用生态风险评估的一般方法系统分析影响其生态风险的因素,确定其主要生态风险源为干旱、盐碱化、水土流失和人类活动,其中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特别突出。将ArcGIS应用于生态风险的评价当中,结合2004--2011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绘制综合生态风险等级分布图,提出针对性的旅游开发对策以降低该保护区面临的生态风险,实现吉林省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的消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艾灿   《新疆环境保护》1994,16(2):20-23
通过论述纵贯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塔里木河下游的天然绿色走廊地区几千年来的兴衰过程,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因人类经济活动而引起的巨变。剖析人类对大自然无情的索取和破坏,对该地区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后果。阐明该干旱地区在今后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小时候,每当沙尘暴来临,他就把自己当作"齐天大圣"孙悟空,迎着风沙站在外面,试图用身体阻挡沙尘。他把铺天盖地的沙尘暴当作展示自己"英雄"形象的舞台,其结果可想而知。5月10日深夜,北京牡丹联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森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与垃圾分类相关的内容:垃圾分类小科普——利乐包是什么垃圾?是可回收垃圾还是其他垃圾?选择什么垃圾桶扔?他在这条微信  相似文献   

18.
黄南藏族自治州麦秀林场八连沟2007年山洪爆发造成巨大损失,作者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森林采伐、气候因子、地形条件、人为活动等因素,认为本次山洪爆发的主要原因是长期生产活动的结果,其破坏性在全省天然林区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洪水、沙尘暴等灾害频繁光顾大众生活,公众对环保的注意力与日俱增,各种主题的环保活动也不失时机地掀起了高潮。不仅有针对中小学生的手拉手共建地球村、清洁地球妈妈等活动,还有针对成人的环境责任区落户、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达标等政府行为,媒体上"环保"二字已经成了出镜明星,似乎全民环保的时代已经来临。不过,真要到街头巷尾问问路人环保是什么,大部分人只是认为不乱扔垃圾、打扫自己周围  相似文献   

20.
金昌市沙尘暴中重金属Ni、Cu、Pb、Cd、As分布及污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金昌市沙尘暴中的Ni、Cu、Ph、Cd、As的污染现状及污染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金昌市环境空气中Ni、Cu的污染水平较高,冶炼烟气是主要的污染源。另外,沙尘暴的发生加剧了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其污染源仍为本地工业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