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探讨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将人类需水量纳入了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而初步探讨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估算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植被需水量及人类(生活和生产)需水量,得出当地生态环境需水总量为34.81×108m3,并提出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应根据现在和将来有效供水量和生态环境年需水量综合考虑,确定适当的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和规模,以维系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
徐煊 《绿叶》2014,(3):27-32
正岷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危机并不是任何单一因素所造成的。因而,对岷江流域的环境保护也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并行,才可能获得良好的保护效果。岷江是长江水量最大的一级支流。近年来,随着高强度的水电开发、城市扩张等人为活动影响,叠加原本不稳定的地质状况、自然灾害等,岷江流域的生态脆弱性表现日趋明显,周遭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开始受到显著影响。一、人为活动对岷江的影响(一)岷江流域水电过度开发1.岷江上游干流开发情况岷江上游多为峡谷地段,水流湍急,自然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是长江上游水电开发最超前的支流,也是我国水电开发起步最早的流域。据不完全统  相似文献   

3.
岷江流域地表水水质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个重要支流,其水质安全对维持成都平原正常的生产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岷江流域14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14个监测断面中,处于清洁和未污染程度的断面占50%,主要位于岷江流域的上游和下游,其水质状况较好;处于重污染的断面占29%,主要位于岷江流域的中游,水质状况较差。因此,需要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尤其是对岷江中游的治理,以确保岷江流域的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4.
岷江上游水电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岷江上游水力资源十分丰富,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它已成为水电开发的重点区域,干流及支流的电站建设加速进行。自源头至汶川上游河段,实行六级梯级开发方案。但由于岷江水电工程主要是涵洞引水式,原来奔腾的河流变成了地下暗流,使得岷江的多处河段变得干涸,河谷的自然生境和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干旱河谷气候变得更加干旱。也使河流生物系统受到严重影响。作者在对长江上游考察的基础上对岷江上游水电开发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应该进行流域统一规划,强化执法监督,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建设并重;加强上中下游统一管理,注重流域综合开发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提出水环境治理对策,分析国控沙段断面及流域范围内其他断面2015~2020年水质情况,以乡镇为控制单元,计算各单元内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和总磷(TP)三种污染物入河占比情况,摸清当前沙段断面流域范围内水生态环境现状。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国控沙段断面水质不稳定达到Ⅱ类考核目标,其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上游百步交接断面水质对沙段有较大影响。在污染物入河量占比中,总磷农业面源贡献比重最大,各控制单元中平桥镇和白鹤镇占比居前两位,分别为8.87%和7.13%。总磷贡献次重为生活源,赤城街道占比居首位,为7.08%。研究成果可为稳定沙段断面水质、改善河流水生态环境,提出针对性治理对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彭山岷江大桥国控断面,位于岷江干流,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其水质类别分别为IV类、劣V类和劣V类,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总磷。本文依据其上游府河中黄龙溪断面和南河中董坝子断面水质的例行监测数据来综合分析岷江大桥水质类别变化情况。分别从评价方法、浓度、流量和通量等几方面加以阐述,结果表明,2010—2012年度,岷江大桥氨氮浓度主要受黄龙溪断面水质的影响,岷江大桥总磷的变化受到黄龙溪和董坝子水质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岷江断面水质氨氮监测数据,对岷江流域水质氨氮状况进行分析,阐述了岷江流域氨氮空间分布情况,支流和干流达标率情况、氨氮浓度的月季变化,并选择了5个代表性断面进行了氨氮浓度变化趋势分析,提出了氨氮污染防治建议。结果表明干流达标率好于支流达标率,2~4月份氨氮浓度高些,8~9月份氨氮浓度较低。岷江流域的氨氮状况的分析为更好地保护岷江流域的水资源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岷江上游生态环境治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鲁晓阳 《四川环境》1999,18(1):72-74
本文对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面临危机进行了分析,提出对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建立了崂山水库上游区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并计算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需水量.结果表明崂山水库上游区生态环境需水量为3089.78×104m3,其中植被生态环境需水量为2792.7×104m3,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为291.95×104m3,水库生态环境需水量为5.13×104m3.崂山水库上游区生产生活用水总量为63.67×104m3,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032.7×104m3,说明从全年来看该区域生态环境需水能够得到基本满足.但径流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大部分集中于丰水期,枯水期的生态环境需水可能无法保障.  相似文献   

10.
姚建  张军  朱莞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1):977-979,982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岷江上游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选取了测度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的20个指标、25个样本年的2500个数据,采用逆向测度法构建了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的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到了影响岷江上游的六大驱动因子:生态环境背景状况、人口承载与结构水平状况、水土流失状况、土地垦殖与利用状况、产业结构水平状况、投资水平与结构状况,为岷江上游生态脆弱区恢复重建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乌江干流梯级电站生态调度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江是我国十三大水电基地之一,主要的开发任务为发电,其次为航运,兼顾防洪及其他。本研究在乌江干流上选取了4个具有代表性的断面,运用修正的Tennant法和综合法计算了维持乌江干流各代表性河段基本健康所需的生态需水量。研究表明,目前乌江干流梯级电站采取的调度措施能够满足各代表性河段所需的最小生态需水量。但目前的调度措施仍是建立在发电效益最大化基础上的,未能从干流生态环境系统的特殊要求进行调度,给干流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最后提出了从多方面开展乌江干流梯级电站生态调度研究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徐文贤 《四川环境》2007,26(6):63-68
采用现场调查监测,并结合收集的水电、渔业等方面资料,对闽江上游渔塘溪支流上的布上、碧州、马坪三级电站开发对植被、水土保持、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水质的影响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电站开发造成库区污染严重、富营养化、河段断流并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等。提出其环境减缓补救措施及今后闽江支流梯级电站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促进流域水生态环境资源资产增值、实施流域综合治理的长效政策手段。在借鉴全国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建立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长江经济带实施生态优先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提出了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框架,建议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重点处理好八大关系,本文可为长江流域可持续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岷江上游流域震后水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强度最大、破坏最严重的一次地震,使本就脆弱的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和水环境受到极大影响,岷江是成都市和都江堰市的主要水源,本次地震又发生在这两大城市的上游,震区中岷江水质直接关系到这两个城市的用水安全。本文根据跟岷江映秀段的水质监测结果,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研究震后岷江水质特征,为岷江的水环境保护及成都与都江堰的饮用水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闽江下游福州城区段为研究区间,分析了闽江下游福州段的水环境质量现状,采用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研究了枯水期城市排污口布局和排污强度规划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感潮河段排污存在明显的污染物上溯现象,在东南区水厂至马尾水厂备用水源地之间形成高浓度污染团,洋里和连坂排污口对东南区水厂水源地水质影响最为显著,高潮时刻的高锰酸盐指数增量将达1.0mg/L,氨氮增量将达约0.15mg/L,叠加本底值后水质已接近Ⅲ类标准限值。建议逐步将取水口向城市上游淮安段转移,更换取消东南区水厂的取水口。  相似文献   

16.
尼洋河流域水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巨大,生态环境良好。随着西藏经济的发展,必将出现大规模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趋势,探讨流域水资源和环境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尼洋河流域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尼洋河流域的特点与现存的问题,根据收集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流域污染源概况和构成,以未进行水环境功能区划为前提,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尼洋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进行现状评价,并对超标断面进行了原因分析,通过对2012年尼洋河流域14个监测断面监测成果的评价,得出尼洋河流域水质现状良好的结论,为以后的水功能区划分、水质目标的确定以及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电站的建设会造成坝址下游河段减水,对水环境和水生生物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电站生态流量的确定和泄放措施的可行性对于维护河流生态环境至关重要。以硕曲河去学水电站为例,基于可行性研究阶段提出的生态流量泄放措施方案,采用数学模型和理论分析方法,从生态流量取水水温、泄洪洞事故条件下生态流量保证率以及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等方面进一步对生态流量泄放方案进行了优化比选。提出的优化方案提高了生态流量取水口的布置高程,在泄洪洞之外单独布置生态泄放系统,并增设生态流量发电机组等。对比分析表明,该优化方案在改善生态流量的下泄水温、提高生态流量泄放保证率、合理高效利用水能资源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本研究为水电工程中生态流量泄放措施保障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