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最近刚刚发布的我国首个环保指数—“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以下简称“民生指数”)显示,2005年中国公众环保指数得分为68.05分。这一数据反映出公众对环保关注度虽然很高,但参与度不强。近日,笔者从《人民日报》上看到两则消息,一则消息是沈阳市率先出台了《沈阳市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办法》,政府用规章办法来保障公众参与环保的权利;另一则消息是上海市环保局在目前编制完成的2006年至2008年“上海新三年环保行动计划”中,将环保指标纳入干部的考核体系,并将“公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评价指标,让老百姓评价当地政府的环保业绩。这两则消息向…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2月 23日,就在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第二天,四十余家环保 NGO代表汇聚北大,在为《办法》的出台击节叫好的同时,就如何落实和完善《办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NGO代表高度评价了这部刚出台的规章,他们一致认为,《办法》具有“开拓性的意义”,是“环评公众参与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绿叶》2007,(5)
4月25日,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这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发布后的第一部有关环境信息公开的综合性部门规章,也是国家环保总局继2006年3月出台《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之后,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又一重要举措。“办法”一经推出,便吸引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五一”黄金周期间,众多专家学者、环保NGO以及广大环保志愿者在互联网上针对“办法”展开了持续而热烈的大讨论,为黄金周期间的网络世界,增添了一道绿色的风景。本刊特此摘发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政策法规     
<正>《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出台社会各界期待落实环境保护部近日印发《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环保社会组织和网友纷纷点赞,称《办法》是对新环保法第五章内容的扩展和延续,彰显出环境保护部门对公众参与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5.
李景平 《绿叶》2014,(9):4-10
《山西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的出台,在环保公众参与的制度、内涵与效应上实现了突破,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遭遇了一些矛盾,如管理性参与的公众调查悖论、公益性参与的环保无奈悖论、监督性参与的三棱刮刀悖论、目的性参与的叶公好龙悖论、承诺性参与的政府失灵悖论。环保公众参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出台规范性文件,更需要实施地方性立法,通过政策和法规的完善,来促进环保公众参与渐至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正重庆市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平台刚刚上线两天,大足区双桥实验小学五年级二班师生就迫不及待通过公众开放平台进行报名参观中天电子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按照《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关于推进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实施向公众开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重庆市紧紧围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就是构建和完善环境治理体系的既务实的又有效的一项举措"重要理念,扎实抓好环保设施建设,加强公众开放力度,搭建市民与环保部门有效沟通交流的平台与桥梁,使公众理解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激发公众  相似文献   

7.
2007年3月31日,在“绿色中国——环保公益日”倡议活动上,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提出,公众应该充分行使《宪法》所赋予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各类环保公共事务进行深度参与。“深度参与”的提法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但也不乏疑问和不解:公众为何要深度参与、如何深度参与?  相似文献   

8.
推进公众参与是开展环境保护的神圣职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动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相继开展了“绿色与环保”、“北京国际论坛”、“关注森林”、“保护母亲河”和“保护长江万里行”等一系列大型公益环保活动,并开展了20多项环保专题调研。为了能够使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我们建议:第一,要扩大环境信息公开化的程度。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了解和掌握信息是前提。1998年,35个来自欧洲和中亚的国家在丹麦签署了《奥胡斯公约》。其核心内容是强调公众的环境信息知情权,随后又有39个国家也加入了该公约。国家环保总局高度重视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公布环境公报,…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自2015年9月1日起,由环境保护部制定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该《办法》是新环保法实施以来,首个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做出具体实施规定的部委文件。该《办法》共20条,主要内容依次为:立法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参与原则、参与方式、各方主体权。《办法》强调依法、有序、自愿、便利的公众参与原则,明确规定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通过  相似文献   

10.
《绿叶》2006,(2)
本刊讯国家环保总局1月 22日正式发布《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表示,这是中国环保领域第一部公众参与的规范性文件,更是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实际行动。将公众参与制度化地引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将可以真正保障公众环境权益,加强环境决策民主化。潘岳指出,在中国现行的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以来,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立足《南京市环境教育促进办法》,面向以学校为主体的社会公众等不同人群,开展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工作。公众参与多点铺陈,推进绿色共享共治组织召开"绿色力量,共治共享"南京环保公众参与年会,表彰了一批先进环保工作人员、环保民间组织、环保志愿者、环保观察员以及环境守护者;开展中华虎凤蝶同步调查,采用多地点直播方式对调查过程跟踪记录;全国环保设施公众开放现场观  相似文献   

12.
环保保护向来强调公众参与,只有公众参与的环保保护才有实际意义。让人高兴的是,在中国大地上,活跃着许多这样的人,这样的组织。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向广大读者推介这些最可爱的人做的有关环境教育的事,是我们今年全新栏目《公众参与》的宗旨。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全新的栏目,激发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当中,全民参与,为绿色中国出一份力。这一期,我们为读者介绍的是来自香港民间环保慈善组织“地球之友”的“寸草心”讲师团的一次西藏环保教育行活动。“寸草心”环境教育培训活动旨在通过独特的风格和手段,示范国际上如何开展环境教育教学活动,以此把国际新的环保信息和手段带给大家。“寸草心”成员由社会环保专家、教授和“地球奖”获奖者以及环保志愿者组成。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环保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努力构建全民参与环保的社会行动体系,环境保护部近日出台了《关于培育引导环保社会组织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近年来环保社会组织在提升公众环境意识、促进公众环保参与、改善公众环保行为、开展环境维权与法律援  相似文献   

14.
<正>杜少中(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低碳智慧研究院院长):笔者认为,要推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的实施,就要解决当前5个认识误区。第1个误区,即环保公众参与的对象,有说法认为是政府管理的相对人,也有的说是老百姓。从国内外环保的实践和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来看,显然都不准确。环保公众参与主体应该是社会全体成员,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环境的参与者,既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也是环境建设的参加者,没有人可以把自  相似文献   

15.
正从2013年起,江苏就启动"带着公众看环保"活动,选择部分环境监测站以及污水、垃圾、电子废弃物处理设施作为开放点,组织公众深入其中,学习环保知识,感受环保变化。面向公众开放环境保护设施,是落实《环境保护法》,扩大环境信息公开,引导公众参与和监督环保工作的重要措施;是普及环保科学知识、展示环保发展成果,把环境教育课堂搬到现场的生动实践;也是带领公众亲历环保,进而促进了解、消除隔阂,缓解环保"邻避"效应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6.
公众如何有效参与环境保护?一直是湖南省环保宣教中心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2012年,策划了一系列环保宣教公众参与活动,使公众参与环保的形式有了新的突破。湖南省环保宣教中心以《纲要》为指引,积极探索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新途径,着力创新环保宣教的新形式,普及公众环保知识,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和良好的社会环境。2012年,湖南省环保宣教中心秉承"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的指导思想,在新闻宣传、舆情监控、公众参与等方面积极谋划、狠抓落实,力求宣教工作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自2005年以来,国家环保总局就开始着手进行公众参与制度化的尝试,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这次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是国家环保总局制度化公众参与的重要成果。《办法》的出台,使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信  相似文献   

18.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6月22日发出《中华环境奖奖励办法》的通知,9月27日召开了首届“中华环境奖”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逐步提高,参与程度显著增加,从事环保事业的队伍扩大了。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一大批热心环境保护、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有志之士,有的在本职岗位密切联系环保默默奉献,有的利用业余时间身体力行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有的为了保护环境贡献了自己毕生精力、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对这些为了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和优异成就的个人和集体,应该重奖鼓励他们继续为中国环保做贡献。社会的舆论也非常…  相似文献   

19.
石油天然气行业建设项目以生态影响类为主,在环评、竣工环保验收、环境影响后评价等阶段相关环保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优化需求。文章以川渝地区石油天然气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为基础,结合外环境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特点,探讨项目在执行相关环保规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并就《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石油天然气行业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等文件中部分条款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与环保     
新闻与环保有着天然的联系,可谓唇齿相依,密不可分。环保首先是一种先进的理念,从《寂静的春天》到《增长的极限》,这些科学良知的发现,为环保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而传播先进的理念,弘扬科学精神,则是新闻工作的重要内容。环保是一项公众参与的事业,参与环保是公众的权利。潘岳同志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一切有责任心的中国人,都有义务来积极推动和参与环保事业。而新闻则是大众传媒,是对大众活动的跟踪报道。环保是一种社会监督。1979年颁布实施的《环境保护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