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切可燃物质,由于种类及其组成该物质元素的不同,其闪点、燃点、受热自燃、本身自燃和爆炸着火的现象也不相同。掌握可燃物质燃烧的基本现象; 对于我们预防火灾的发生和同火灾作斗争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闪燃与闪点 可燃液体受热时所挥发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引起闪电式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为什么会发生闪电式燃烧呢? 当用明火放到不同温度的可燃液体表面上去试验时,会发生不燃、闪燃、着火三种现象。当某种可燃液体的温度被提高到一定程度后,这种液体蒸发速度加快,蒸气浓度增加,用明火接触时,即能引起闪电式的燃烧。但由于液体在该…  相似文献   

2.
《劳动保护》2002,(11):50-51
①按燃烧性,危险物品分为几类?按燃烧性,凡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物品统称为危险物品,可分为以下7类:1.爆炸物品。凡是受到高热、摩擦、冲击等外力作用或受其他因素激发,能在很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气体和热量,同时伴有巨大声响而爆炸的物质,就是爆炸物品。如:雷管、炸药、鞭炮药等。2.易燃和可燃液体。这类物质极易挥发和燃烧。如汽油、煤油、溶剂油等。3.易燃和助燃气体。这类物质受热、受冲击或遇火花能燃烧或发生爆炸,或有助燃能力,能扩大火灾。如氢、氯、煤气、乙炔等。4.自燃物品。不需要外界火源的作用,由于本身受空气氧…  相似文献   

3.
按照危险物质的分类方法,工厂常见火灾事故一般分为以下5类:1 气体火灾 它是以管道或其它设备中泄漏出来的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乙炔气等,被火点燃而发生的火灾。 在很多情况下,泄放出来的可燃气体已充满室内,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燃爆性混合物,遇到火源就发生燃烧爆炸,危害很大。扑灭这类火灾可用化学干粉、高压水等,并要设法关闭阀门或堵塞泄漏处,防止气体继续泄  相似文献   

4.
火灾系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火灾大多数是一种社会现象,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人为的不安全行为(含放火);二是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三是工艺技术的缺陷。而人为的不安全行为是最主要的因素。火灾依据物质燃烧特性,可划分  相似文献   

5.
防火防爆是企业安全生产中主要的安全防范技术措施。从理论上讲,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须防止和限制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当燃烧爆炸物质不可避免地出现时,要尽可能地消除和或隔离各类点火源;阻止和限制火灾爆炸的蔓延扩展,尽量降低火灾爆炸事故造成的损失。但是在实践中,往往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以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程度,甚至还应考虑其他辅助措施,以便在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减少危害程度,将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6.
攀钢热电厂运用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对锅炉车间燃烧爆炸危险性进行评价,确定可能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客观地量化锅炉车间潜在的燃烧爆炸的危险性,向管理部门通报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和措施,确保了热电厂的安全运作。评价方法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是对工艺装置及所含物科的潜在火灾爆炸和反应性危险按逐步推算的方法进行客观的评价。该法主要用于评价储存、处理、生产易燃、可燃、活性物质的操作过程。热电厂锅炉车间  相似文献   

7.
四氯化碳是不燃也不助燃的液体,易挥发,遇热迅速气化,1公斤四氯化碳液体可以气化为145升蒸气。这种蒸气比空气重5.5倍。能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隔绝空气,窒息燃烧。四氯化碳液体的电阻率很高,2.5毫米厚的四氯化碳液体能耐2万多伏电压,其蒸气的绝缘强度比空气高5-6倍,可以扑灭电气火灾。因此,四氯化碳灭火机的主要用途是扑救电气设备火灾和少量油脂、易燃液体火灾。 但是,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能用四氯化碳灭火机扑救金属钾、钠、镁,电石,二硫化碳等火灾,这是因为四氯化碳与灼热的金属钾、钠等接触能发生强烈分解,甚至爆炸。 二、四…  相似文献   

8.
李英 《劳动保护》2003,(7):61-63
空气中易燃易爆物质主要是指空气中存在的可燃气体和易燃液体蒸气(简称为可燃气体)。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时遇火源可发生燃爆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LEL),用容积百分数(V%)或每立方米中的毫克数表示(mg/m^3)。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上、下限之间的爆炸浓度称为爆炸范围。  相似文献   

9.
化学物质的自燃 在化学物质中,有些物质的自燃点很低,能够在低温下自燃。能够低温自燃的化学物质,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1)遇空气能自燃的,有黄磷、磷化氢、铝粉,炭黑等。这类物质发生自燃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们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剧烈的氧化反映,放出大量的热,将物质加热到自燃点而燃烧。因此,为了防止这类物质发生火灾,通常是将它们与空气隔绝。 (2)与水作用能发生自燃的,有钾、钠、电石、磷化钙、保险粉等。这类物质发生自燃的原因,主要是它们能与水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将析出的可燃气体加热到自燃点而发生燃烧。因此,凡是遇水…  相似文献   

10.
<正>天然气是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其爆炸极限是5.3%15%,燃烧速度快、放热量大。其安全事故的破坏方式主要包括天然气燃烧、爆燃以及爆炸产生的高温、冲击波等。天然气储配站为甲类运输厂站,属于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高压球形储罐  相似文献   

11.
地下复杂组合受限空间火灾分区现象与初期模式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地下狭长与组合受限空间油料介质火灾分区现象、初期火灾主要模式模拟实验研究结果与讨论;地下组合受限空间火灾呈现出特殊的分区现象。一般可分为燃烧区、新鲜空气补充区、烟气流区、过渡区和火焰后面的“惰化区”五区。有上下两层的地下复杂组合受限空间可分为燃烧区、烟气流区、新鲜空气补充区和“惰化区”4区。地下受限空间(包括组合受限空间、容积式受限空间和狭长受限空间)密闭条件下火灾初期模式主要有:爆炸、爆炸减弱、爆炸增强、燃烧、爆燃向爆轰发展。地下复杂组合受限空间下部与下部狭长受限空间分别全开口条件下着火后火灾主要模式为爆炸、燃烧、爆炸后持续燃烧、爆炸后短时燃烧、爆炸后发展为出口外爆炸;爆炸又可分为爆炸强度逐步加强、爆炸由爆燃发展为爆轰、爆炸强度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12.
金属焊接切割作业时,要使用高温、明火,且经常与可燃易爆物质及压力容器接触。因此,在焊接操作中存在着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这类事故容易造成重大伤亡,而且还会使企业生产和国家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因此,预防焊接作业中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对保护职工安全、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和保护国家财产具有重要意义。1焊接防火措施燃烧和爆炸实质主要是氧化反应,两者关系密切。由于发生火灾后引起爆炸,或者由于发生爆炸引起火灾。因此,焊接防火防爆措施要引起高度重视。11作业现场要加强安全检查焊工进入工作现场后,首先必须检查操作…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计算流体软件FLUENT对高架仓库发生的火灾进行了研究,应用涡团耗散模型对机械排烟模式下仓库火灾烟气的特性进行了模拟,详细讨论了不同时刻系统不同截面的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易挥发物质的燃烧非常剧烈,在火灾发生的初期,系统温度的最大值发生在空气入口附近;持续燃烧2s后温度最大值发生在燃料储存罐周围。机械排烟设备的启动使大量高温烟气导流至室外,烟气出口温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粉尘爆炸是面粉加工业的一大危害。面粉粉尘,是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受动力的影响而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由于它是一种可燃性物质,研磨成细小颗粒后,表面积增大,当它与氧气均匀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后,遇有火种,就会强烈燃烧、迅速蔓延。由于燃烧的气体和热量不能很快消散而又有效的传播给附近的粉尘,使这些粉尘也迅速燃烧起来。随着温度不断的升高,导致局部压力越来越高,就发生了爆炸。此过程是在瞬间连续不断进行的。 面粉粉尘爆炸要具备三个要素:一是粉尘达到一定浓度。一般面粉粉尘爆炸浓度下限为9.7克/立方米。二是有足够的氧气,即粉尘与氧…  相似文献   

15.
烟花爆竹作为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过程从原料到产品都是易燃易爆物质,稍有不慎,便会引起燃烧和爆炸,甚至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本文对烟花爆竹火灾爆炸事故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这类事故的产生原因,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对策,这些研究结果对减少烟花爆竹火灾爆炸事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火灾的一般定义是指失去控制的燃烧而造成的灾害。换言之,火灾是违反人的意愿而发生或扩大之燃烧现象。火灾在燃烧可以持续之状况下,有向四周无限扩大的特性。在不受其它因素之影响下,通常其燃烧的面积与经过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丁平方模型)。而燃烧现象指的就是,以火焰呈现出来的燃料或氧化物在适当环境下产生的放热化学反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火灾系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火灾大多数是一种社会现象,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人为的不安全行为(含放火);二是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三是工艺技术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沈斐敏  伍良 《安全与健康》2002,(11):35-36,39
1、引言 燃气泄漏后,与空气混合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火源很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里的火灾爆炸风险评价是指评估燃气火灾爆炸发生后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效应),以及由此引起的对建筑物、设备等的损毁.由于燃气泄漏的情况较为复杂,遇火源的情形也千差万别,所以燃气火灾爆炸风险评价中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第五讲 防火与防爆 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使用易燃易爆的材料甚多,采用的生产工艺也有不少是极易引起燃烧或发生化学性爆炸的。因此,由于种种原因发生火灾或爆炸,是生产活动中经常见到的灾害性事故。预防这类事故,是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环。 所谓爆炸事故,应包括压力容器及锅炉爆炸、化学性爆炸,在本讲里讲的只指化学性爆炸。 一、火灾爆炸事故的特点 事故发生突然是火灾与爆炸的共同特点。 火灾 起火后向四周和上方蔓延。随时间的延长,火势很快增大.蔓延的速度就更高,着火的范围急剧扩大。在扑救之后,火势受到控制,随后熄灭。 爆…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我国是大陆性气候的国家,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冬季寒冷干燥,致使物品含水量降低,遇火容易燃烧;冬季雨雪时,遇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遇雨水、受潮会发生爆炸、火灾事故;冬季用火、用电、用气增多,又逢烤火取暖时期,起火因素多;冬季生产繁忙,安全易被忽视,而且冬季又是储藏季节,无论是工厂企业,还是居民家庭,物资财富相对集中,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大的损失。冬季,人们大多在室内,冬季火灾又大多发生在夜间和节假日,因此在火灾、爆炸事故发生时,容易造成重大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冬季逢有元旦、春节和元宵节三大节日,生活用火、交通运输、商业物品储存销售等环节易发生火灾,也是群众燃放烟花爆竹的高峰,故而容易导致爆炸、火灾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