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党川 《四川环境》1989,8(4):112-117
前言本文利用数理统计学中抽样调查原理,通过简单随机抽样对成都市整个市区噪声统计声级大小及其空间分布特性进行了测试,在一定置信度下,使样本噪声统计结果在一定精度范围内描述了全市总体噪声水平及其评价统计值,反映了成都市  相似文献   

2.
当房间空调器室外风机与压缩机的激励频率相近时会产生拍振噪声。在半消声室采集拍振噪声样本,采用评分法对拍振噪声声品质进行主观评价,并对噪声样本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其A计权声压级、响度、抖动强度等声品质客观评价参量值。对主观、客观评价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提出拍振噪声声品质主观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房间空调器拍振噪声声品质主要受突出比、响度、抖动强度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四川省2007年城市功能区声环境、城市区域声环境和道路交通声环境数据,阐明全省城市声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城市声源构成、各等级声覆盖率及其变化趋势.与国内一般情况相比,四川省城市声源构成具有社会生活噪声影响范围更最广,交通噪声影响范围较小等特点.四川省城市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上处于较好水平,且有逐年下降趋势.同时,存在部分不同程度的噪声污染区,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度污染区.  相似文献   

4.
噪声污染是环境污染类型之一。通过对2019—2021年南充市主城区4类声环境功能区噪声污染水平及噪声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可得:南充市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夜间的噪声污染较昼间严重;1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有改善趋势但达标率相对较低,2类、3类和4a类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受城区居民生活、出行和生产的影响,南充市主城区各声环境功能区噪声日变化曲线总体呈“双峰型”。建议今后南充市主城区应加强夜间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以大气环境地面监测数据及其对应的地面气象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分析了2005~2014年间川南城市群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10年来,川南城市群PM_(10)存在典型的双峰变化,NO_2和SO_2年平均值总体保持稳定趋势;季节上表现为冬季大气污染最严重,夏季大气污染最轻。风速对PM_(10)浓度影响较大,能见度与PM_(10)呈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用最小二乘法分析1980—2013年间京津冀地区各个站点的平均风速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京津冀各个站点中距离风电场较近的怀来、承德站点的风速呈增加趋势,而北京、石家庄、泊头这三个距离风电场分布较远的站点的风速呈减小趋势。2003年前后是风速变化的突变点,2003年以后的风速分布与2003年以前风速分布相比,相对集中在一个较小的数值范围内。通过分析华北地区风电发展情况得知,2000年以后是中国风电迅猛发展的时期,这与风速的变化情况几乎是同步的,加之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雾霾问题越来越严重,使得风电发展、风速变化、雾霾日趋严重三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华北地区风电发展对京津冀重雾霾形成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7.
如何以最少的样本和最短的样本长度获得对客观事物最准确的了解,这是科技工作者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噪声测量中日值和小时值的取得,谈谈采样技术对测量误差的影响。根据国环办统一规定的环境噪声测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2015年我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的发展环境,分析了行业市场特点及行业总体技术进展,提出了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中国环保产业》2012,(10):14-19,26
综述了2011年我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的发展环境以及行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介绍并分析了行业总体技术进展及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概况、主要骨干企业的发展情况;针对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客观反映轨道交通建设对声环境的影响,以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采用实测分析法研究轨道交通声源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测声环境敏感点多为夜间超标,超标敏感点大都临近既有道路,主要受既有交通噪声的影响,而轨道交通设备引起的噪声增量仅为1.4~1.9 d B(A),对敏感点的影响较小;室内二次结构噪声监测结果显示其噪声实测值与背景值相差均小于0.5 d B(A),说明轨道交通的运行对室内二次结构噪声敏感点影响也较小。因此,轨道交通建设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后对周围敏感目标的声环境影响是可控的,且轨道交通通过大量吸引客流将使地面交通噪声增量减少。总体上轨道交通地下线的建设对城市声环境的改善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大庆油田主要交通干线噪声的监测结果与机动车流量、重车率、机动车运行速度及道路宽度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了影响交通噪声的主要因素。回归分析表明:交通噪声与上述4个参数均呈正相关,其中机动车流量、道路宽度对交通噪声的影响较小,机动车运行速度对交通噪声的影响较大,对交通噪声影响最大的是重车率。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交通噪声预测模式及控制交通噪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低频噪声的影响日益加剧,已对人们的生活及休息造成了较大影响。文章从噪声的评价、低频噪声的影响、烦恼度、控制、掩蔽等方面对低频噪声进行了分析讨论,力求探索低频噪声的形成及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城区近地面CH_4浓度特征,于2015年在潍坊市开展了CH_4连续观测实验,分析了地面风向、风速对CH_4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潍坊城区CH_4浓度均值为1.411 mg/m~3,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月均浓度分布在0.872~1.788 mg/m~3之间;日变化呈现出单峰型形态,凌晨高、下午低;偏西和偏南风向上,地面风速越大,CH_4浓度越高,在偏东风向上,CH_4浓度随风速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以中原城市群强市-新乡市为例,介绍城市环境噪声的声源构成主要以工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为主。随着城镇化规模的扩大,近年来的噪声监测值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道路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有增高趋势。结合声环境质量现状,提出了合理规划功能区布局、加强声环境管理、利用城市绿地降低噪声、提高单体建筑规划设计水平等改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5~2019年茶卡盐湖景区附近气象站资料对茶卡盐湖景区的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统计,构建了茶卡盐湖景区天空之镜摄影指数预报模型。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影响茶卡盐湖天空之镜摄影指数的主要气象因子是云量、能见度、风速和降水。天气晴朗、能见度极好、静风等气象条件特别利于天空之镜摄影拍照;天气阴或中雨及以上降水、能见度很差或极差、风速极大等气象条件非常不利于天空之镜摄影拍照。根据对茶卡盐湖景区气象要素的统计分析,将天空之镜摄影气象指数分为4级,分别为无影响、影响较小、影响较大和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是全国人口最集中且周边地势起伏最大的区域之一,以石化燃料为主要能源,排放量较大,是我国4大雾霾高发地之一,研究四川盆地大气层结对雾霾天气的影响十分重要。利用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网提供的高空探测资料,分析1980~2012年成都地区大气层结的分布和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地区近30年平均大气层结特征总体表现为:年平均温度随高度呈""型变化,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特征。温度在地面时最大,在100h Pa附近最小;年平均温度露点差总体呈上升的变化趋势,在925h Pa以下近地面夜间平均温度露点差远高于白天;年平均风速在近地面最小约为3.5m/s,同时随高度逐渐增加。在200h Pa附近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小。在50h Pa高度以上高空风速维持在10m/s左右。在2005年12月的雾霾天气个例中,四川盆地东部连续4天出现了重度雾霾,各日14时能见度均低于2km,日较差不高于5℃,在对此次雾霾天气发生过程的观测中发现在700h Pa附近有逆温层的出现,同时在雾霾发展中期500h Pa~700h Pa间相对湿度较大;在2013年1月7日~16日的雾霾天气个例中,发现在500h Pa~700h Pa之间存在有明显扰动逆温,700h Pa以下相对湿度较大。总的来说,四川盆地雾霾天气常发生在冬季,在雾霾天气发生前期具有大气层结偏稳定,相对湿度较大,风速较小,近地面易出现逆温层等特征;在雾霾天气发生中期,逆温层的强度明显增强,相对湿度增大;雾霾天气后期,随着风速增加或降雨等大气层结的不稳定变化,雾霾天气过程结束。  相似文献   

17.
以长沙市10个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2013年的历史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PM2.5质量浓度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并采用非参数分析(Pearson相关性)法,研究了气象因素对长沙市PM2.5质量浓度周期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PM2.5日均质量浓度在不同季节的绝对值和变化周期都相差很大。总体上,PM2.5在冬季的浓度高于夏季;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周期在3~8d。在2013年4个典型月份内,温度和风速与PM2.5质量浓度负相关,而湿度和气压与PM2.5质量浓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3、-0.395、0.519和0.440。PM2.5周期性变化与区域内大气环境容量相关,而大风、降雨等强对流天气是终结PM2.5变化周期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8.
瓦里关地区气象因子对近地面臭氧浓度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给出了瓦里关地区1995-1999年近地面臭氧(O3)浓度年、季变化及日变化。分析了1999年气象因子对地面O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瓦里关地面O3浓度与云天状况、风向风速、垂直风速、气压等要素的变化比较明显。当瓦里关地区出现晴天、大风、偏NE风、下沉气流较强、地面受高压控制等天气时,为地面O3出现高浓度的天气条件。  相似文献   

19.
利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考察了成都地区PM10的变化趋势及不同气象要素对PM10变化的作用。结果表明,成都地区PM10逐年递减,月际尺度上呈典型的“U”型分布。PM10质量浓度的变化与最大风速、降水量及气压、日照时数、平均风速的变化负相关,与气温及相对湿度的变化正相关。不同季节影响PM10变化的典型气象因子不同,冬、春季最大风速影响最大,夏、秋季平均风速影响最大。通过建立PM10变化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为成都地区PM10变化的预测及管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乌鲁木齐市地面风场特征及其对空气污染影响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5—2006年乌鲁木齐辖区9个地面自动气象站逐日逐时风速和风向监测数据,初步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地面风场的主要特征;通过对2006—01—12乌鲁木齐市区连续多日出现重污染时段地面风场的分析,得出地面风场对重度空气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