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根据国内外大量实测数据,说明全世界大气层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出现“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近地而大气层气温变化的情况;从而引起海面水温变化,使海洋上冰块瓦和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按世界各国学者研究的结果,近百年全球近地面大气层气温变化总的趋势是上升,北半球比较明显。海平面孔 有上升的趋势。按近40年中海平面可能上升0.4~1m的预测值,估计了海平面可能对珠江水位、沿海风暴潮潮位及咸潮入侵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对珠江三角洲、特别广州可能产生的危害。作者认为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当前还是一个不确定性问题,宜加强科学研究和实测。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我们生活的地球正在升温,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小组(IPCC)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温度还将上升1.6到5.5摄氏度。最近一份研究表明,人为导致的温度上升正在加剧,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是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世界环境》2008,(1):94-95
佛朗西斯-摩尔(FrancesMoore)最近在世界政治研究所做报告时说:地球温度一直在上升,2007年成为历史上第二热的一年。2007年全球平均温度为14.73摄氏度(58.5华氏度,只比最热的2005年低0.03度)。仅北半球,2007的平均温度为15.04摄氏度,是自1880年以来北半球最热的一年。  相似文献   

4.
环境厅关于地球变暖问题研讨会中的“影响评价分科会”和“对策分科会”最近汇总了中间报告。该报告对地球变暖引起的气候变化作了如下予测:雨量增加,蒸发旺盛,特别是降雨方式将变为热带性不稳定的集中暴雨型,这对保水性差的日本来说有可能导致干旱:农作物生长发育加快;西日本侧的太平洋地域也有可能受到高温袭击;由于温度上升会使浓度臭高氧的持续时间增长,因此臭氧暴露地域将扩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次监测,多点取样,模拟试验,我们已经得出结论。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春季温度上升之后,松花江不会引起第二次污染。”3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黑龙江省101名代表的密切关注下,解答了松花江水目前是否清洁、安全,百姓是否可以放心饮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水温对混凝过程流动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究了水温变化对水处理混凝过程流动电流参数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 ,随着温度的上升 ,胶体颗粒的流动电流值负增长 ,胶粒的稳定性增强 ;在相同絮凝剂剂量下胶体流动电流值上升到等电点所需的时间变长 ,甚至达不到等电点 ;最佳投药量增加。因此 ,温度的升高不利于胶粒的凝聚 ,水厂应根据水温的变化对流动电流设定值作出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不同烧制温度下玉米秸秆生物炭的性质及对萘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黄华  王雅雄  唐景春  朱文英 《环境科学》2014,35(5):1884-1890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300、500和700℃这3个温度下烧制生物炭,使用元素分析仪测定其元素组成,扫描电镜观测其表面特性,并采用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生物炭对萘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随烧制温度升高,玉米秸秆生物炭的碳元素含量从66.79%上升到76.30%,氢和氧元素从4.92%和19.25%下降到3.18%和9.53%;H/C、O/C和(O+N)/C值降低,芳香性和疏水性增强,极性降低.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玉米秸秆生物炭主要是片状颗粒,孔隙少,生物炭表面粗糙程度随温度升高增加.对萘的动力学吸附曲线符合Lagergren准二级模型,初始吸附速率与平衡吸附量随烧制温度上升而上升;等温吸附曲线可用Freundlich模型进行描述,生物炭的吸附能力随烧制温度升高而增强,非线性先下降后上升.玉米秸秆生物炭表面形态上具有显著特点,且不同烧制温度对其元素组成、表面特征和对萘的吸附行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整140万t/a催化裂化装置的工艺运行参数,收集、分析试验数据,摸索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反应温度对产品分布、汽油收率及汽油辛烷值的影响,并得出最佳的操作参数。研究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汽油、液化气收率依次下降,柴油、油浆、干气收率依次上升;液化气中丙烯含量逐渐上升;汽油中烯烃含量先增后减,最后增加,汽油中辛烷值逐渐上升。当反应温度超过"过裂化点"后,热裂化反应明显增大,汽油产率下降,辛烷值不变。  相似文献   

9.
高温烟气中颗粒静电脱除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温度90~450℃条件下静电除尘器的放电特性及除尘特性,分析温度、工作电压、烟气流速及颗粒浓度等关键参数对于颗粒静电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从90℃上升至450℃,在比收尘面积为46.5m2/(m3·s-1),粉尘初始浓度约为750mg/Nm3的工况下,颗粒脱除效率均可达到98%以上.随着电压升高,除尘效率不断提高,但其升高趋势逐渐变缓.在相同电压下,随着温度的上升,电晕电流显著增大,强化颗粒荷电,颗粒的脱除效率提高;而在相同电流下,高温下较低的空间场强使得颗粒的驱进速度减小,导致颗粒脱除效率下降.烟气流速提高降低了颗粒的脱除效率,PM1.0受烟气流速的影响较PM10更为明显.颗粒初始浓度的上升增强了颗粒的碰撞及团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颗粒的脱除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性水体PH值与温度关系的对数函数方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性水体pH值与温度关系的对数函数方程孙福明,阮贤(江苏省如皋市环境监测站如皋)1实验与讨论中性水体pH值与温度的定量关系,除用“函数关系式”计算外,还可用“对数函数方程”计算。设中性水体温度T(K)为x,与其对应的实际pH值为y,画出的x·y图形是...  相似文献   

11.
日本气象厅发表“异常气象报告”指出,世界气温100年来上升0.6℃,今后100年预计上升1~3.5℃。东京年平均气温100年来上升2.9℃,其他大城市上升都在2℃以上。报告指出世界气候变暖的原因是由于CO_2增加等人为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保护》2007,(11B):15-15
11月16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最后一部份气候变化报告,警告说,全球变暖可能带来长远的、不可逆转的影响。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将导致“突然的或者不可逆转的气候变化和影响”。报告内容涵盖了气候变化的证据,气候变化对目前以及将来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如何阻止这些危险发生的各种观点。IPCC的专家们一致同意,过去数十年来地球温度的升高主要出自人类活动而非自然因素。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变暖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地球表面测得的温度和高达约8km上层空气测量的温度有明显差异.在过去2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0.25~0.40℃,而卫星测量数据则表明,在对流层中下部只上升了0.0~0.2℃.气球观测数据倾向与卫星测量数据一致.全国研究委员会(NRC)组成的一个专家小组认为,过去20年显示的地表温度变暖“无疑是实在的,过去20年温度升高速率明显高于过去100年平均速率”.NRC的报告说,在这期间中下对流层变暧可能慢一些,因为有一系列火山爆发和导致平流层臭氧耗竭的人类活动,这使对流层上都变冷.专家小组认为只…  相似文献   

14.
徐必海 《环境》2002,(4):25-25
人们或许有这样的感受:在烈日炎炎的夏季,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自己好像被一种难熬的闷热所包围,身心疲乏而且事倍功半。人们大多怪罪于气温。岂知,影响我们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的并不仅仅是气温,还有那一直未曾引起人们足够注意的湿度。所谓湿度,就是空气中所含水分的标度。将空气在某一温度中所含的水分和它所能够贮藏的水分相比较,即为空气的相对湿度。夏天炎热难熬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温度与湿度同时增高。有调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某一规整填料塔在用水冲洗过程中发生温度异常及处理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其工艺处理过程中,铁氧化放热是填料温度异常升高的原因,而氧气和适量的水是促使温度升高的必要条件,规整填料本身的比表面积与堆比重是温度升高的前提条件。根据温度异常的原因分析,提出了阻断氧气、用氮气保护、合理的工艺处理方案等控制大型规整填料塔温度异常上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明确未来温度升高下我国农田土壤的碳“源-汇”效应是合理制定碳中和管理政策的基础.以我国典型亚热带地区——整个福建省84个县(市、区)水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目前该区域最详细的1∶5万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DNDC),模拟了2017~2053年不同温度升高情景下全省水田土壤的有机碳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常规温度(对照)以及温度上升2、4和6℃这4种情景分析下,福建省水田土壤的固碳总量分别为11.56、9.44、7.08和4.91 Tg,年均固碳速率(以C计)分别为173、141、106和74 kg·(hm2·a)-1,说明随着未来温度升高固碳速率在下降,但总体而言在6℃升温下全省水田土壤仍是“碳汇”.从不同土壤类型来看,潜育水稻土受气温升高的影响最大,不同处理下固碳速率降幅介于20%~69%之间,而盐渍水稻土受气温升高的影响最小,不同处理下固碳速率降幅介于14%~43%之间.从不同行政区来看,受气温升高影响最大的是位于武夷山脉附近的三明市,不同处理下固碳速率降幅介于27%~83%之间,而受气温升高影响最小的是沿海的泉州市和莆...  相似文献   

17.
薛志成 《环境》2003,(8):35-35
热浪对健康的影响在城区比郊区和农村要大得多。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市区温度不仅高且持续时间长,炎热强度及持续时间比瞬时最高温度对死亡率有更大影响。空气污染也是城区较高,而热浪又往往与高的污染水平相联系。如1995年美国和威尔士热浪期间,估计死亡人数有一半以上是由当时空气污染加重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生物质燃气节能烤烟系统中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的温度自动控制技术及方案是“生物质气化烤烟系统”的一个专题。文中针对国内烟叶初烤温度控制的现状,并根据本系统所特有的直接换热方式,研制出单片计算机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可通过调节木煤气的流量来实现烤房温度的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19.
气候确实在发生变化。以往人们随意地认为这与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的增加有关,现在这种观点已得到充分证实。自1991年以来.已出现了自有记录以来全球气温最高的十个年份.而在上个世纪,温度上升7约0.6摄氏度。在同一期间内,全球的海平面上升了约20厘米.部分原因是陆地上冰层融化.海洋自身发生热膨胀。许多山峰上的冰盖正在消失.最近几十年来,夏秋季节北冰洋的冰层厚  相似文献   

20.
温度与A2/O工艺处理功能密切相关,研究温度变化对系统脱氮效果产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介于14.5℃~25℃范围内,COD去除率由70%上升至81.4%,温度介于25℃~34.3℃范围内,COD去除率最高达到85%以上,可保证COD稳定和高效的去除效果;最佳脱氮温度范围约为25℃~30℃之间,TN去除率约70%,硝化率达95%,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条件对脱氮功能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