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公共安全研究所拥有一批具有优良科研素质的安全工程领域的科技精英,其中博士9人,14人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公共安全研究所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与辅助决策支持技术、轨道交通与重大工程安全性分析技术、区域及人员密集场所疏散安全分析技术、含硫气田开发公共防护等领域和系统方面深入地开展理论技术研究和应用,在国内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公共安全研究所拥有一批具有优良科研素质的安全工程领域的科技精英,其中博士9人,14人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公共安全研究所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与辅助决策支持技术、轨道交通与重大工程安全性分析技术、区域及人员密集场所疏散安全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3.
《安全》2011,(6):59-60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55年,是我国第一个综合性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经过50多年的发展,在公共安全、安全生产、职业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等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现已成为北  相似文献   

4.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是公安部直属科研单位,始建于1978年,是以研究开发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警用装备技术、防伪制证技术、特种通讯技术、图像处理及传输技术、激光与特种光源技术和社会公共安全防范技术为主的高科技、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现有职工359人,其中科技人员240余人,  相似文献   

5.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5年5月,是在原资源与材料工程系的安全工程教研室、瓦斯地质研究所以及学校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组建的,是全国第一个拥有博士-硕士-学士及安全培训,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下设“三系”、“四所”、“一中心”,即:安全工程系、公共安全管理系、消防工程系以及瓦斯地质研究所、安全技术工程研究所、煤岩动力灾害研究所、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所(公共安全研究所)、煤矿安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6.
正"生产安全项目成果评价与集成研究"课题是"公共安全成果集成与科学普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年立项)的课题一,主要针对生产安全相关专业领域的科研成果(以"十三五"期间生产安全相关立项项目为主),从多个方面构建具有行业与专业技术特点的针对性成果作用度与支持度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生产安全成果评价方法、模型以及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应用;以成果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研究具有良好指导性和操作性的生产安全专项成果特性与共性技术的提取方法和技术,构建生产安全领域  相似文献   

7.
杨璇 《劳动保护》2010,(12):18-21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安科院”)的职能部门中有5个核心科研部门,分别是安全生产理论与法规标准研究所、公共安全研究所、职业危害研究所、矿山安全技术研究所、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研究所。这几个研究所承担着与安全监管工作密切相关的技术服务工作,通过自身的科技创新力与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安全》2019,40(10):8-8
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基于数据驱动的安全生产监管画像构建技术及安全管理态势研究”是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牵头,由北京市安全生产信息中心、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天之华软件系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担,该团队在城市公共安全、智能监控、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科研与技术领域具有国内领先实力。  相似文献   

9.
“生产安全项目成果评价与集成研究”课题是“公共安全成果集成与科学普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年立项)的课题一,主要针对生产安全相关专业领域的科研成果(以“十三五”期间生产安全相关立项项目为主),从多个方面构建具有行业与专业技术特点的针对性成果作用度与支持度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生产安全成果评价方法、模型以及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公共安全研究所围绕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公众安全问题;重要工业设施与重点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及其他公用设施和人员聚集场所的火灾、毒气灾害风险分析、监测与控制、人员疏散与避难;应急管理和信息系统集成等方向理论与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1.
2009年8月25日、9月11日、9月21日下午,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部和科技发展部共同组织安科院第一届“杰出青年科技人才”获得者学术经验交流会。三位获得者公共安全研究所史聪灵博士、矿山安全技术研究所李全明博士、重大危险源控制与事故调查分析鉴定技术中心方来华博士分别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体会与与会者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2.
加强生产领域公共安全监管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对生产领域公共安全及其综合监督管理,是当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公共安全、生产领域公共安全、职业安全的内涵关系入手,分析了生产领域公共安全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综合监管的体制和机制的层面上,在基本思路、法律制度、工作体系、统计制度和监管手段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生产领域公共安全监管的措施建议,并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安全》2006,27(3):I0001-I0001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我国第一家综合性安全科学研究所。如今,她已经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目前,研究所在研究领域已从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性危害,安全卫生标准制定等扩展到城市公共安全,  相似文献   

14.
公共安全研究所是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于2005年新组建的一个重要科研部门。本所聚集了一批从事地铁、核电站等重大公共基础工程及安全生产事故预测、预防、预警、应急救援、指挥决策、调查处置等方面的高级研究人才。公共安全研究所围绕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重大工程、人员聚集场所、交通运输等突发事故预测、预防、预警技术和重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技术、城市社区安全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5.
公共安全研究所是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于2005年新组建的一个重要科研部门。本所聚集了一批从事地铁、核电站等重大公共基础工程及安全生产事故预测、预防、预警、应急救援、指挥决策、调查处置等方面的高级研究人才。公共安全研究所围绕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重大工程、人员聚集场所、交通运输等突发事故预测、预防、预警技术和重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技术、城市社区安全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6.
高勇 《中国安防》2014,(12):2-7
开幕式精彩热烈2014年10月28-31日,在冬日暖阳中,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迎来了火热的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安博会)。这是自1994年以来,"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在公安部领导支持下举办的第十二届展会。本届安博会以"平安中国、智慧安防、创新应用、服务民生"为主题,以"服务行业,搭建平台、引领发展"为宗旨,全方位多角度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安全防范技术与产品的创新与发展,呈现了安全防范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与平安建设中的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安防》2006,(1):38-40
在公安部科技局等主管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在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及有关企业,专家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我国安防行业首次将科研项目申报列入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序列,将在国家科技部最后核批后进入招标和研发阶段。 该项目针对我国社会公共安全的形势和特点,配合“平安城市”建设和“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3111’试点工程”,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实现社会公共安全防范技术领域的相关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创新,为我国社会治安动态防范体系的建设提供从基础理论,系统架构到关键技术与产品的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矿山安全技术研究所是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下属的主要科研部门,是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非煤矿山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在挂靠单位,主要从事矿山安全技术标准、矿山安全规划、矿山灾害监测预警与控制、矿山重大危险源和矿山应急救援技术和事故调查分析鉴定等矿山安全领域的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和工程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层次分析法在安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安全评价方法,在矿山安全、交通安全、公共安全等安全研究的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对层次分析法、改进的层次分析法、模糊层次分析法、可拓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层次分析法在安全科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同时,基于层次分析法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并且能将复杂问题进行分解、为最佳方案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等特点,提出了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职业卫生研究领域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贾伟  何轲  王茜 《安全》2024,(1):67-72
为厘清我国学术界关于公共安全意识的研究脉络,基于文献计量研究的客观性,以在中国知网(CNKI)中检索到的公共安全意识研究领域相关文献为数据源,通过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法,探讨公共安全意识领域的研究态势和热点。研究结果表明:公共安全意识基础理论、提升对策、公共安全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意识研究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公共安全意识研究具有研究体系尚未建立、研究视角局限、研究主体单一、现实需求激发公共安全意识研究的特征;应在加强公共安全意识研究的系统化、推进公共安全意识的学科融合研究、促进研究合作网络的构建、紧跟国家战略需求等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