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回顾了德国双元系统在包装物回收领域取得的成功,探讨了此系统应用于电子废弃物回收的可行性与优势。针对电子废弃物的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改进措施,使德国双元系统能够适用于电子废弃物的回收。  相似文献   

2.
贺振  李光明  安莹  贺文智 《四川环境》2012,31(6):133-137
电子废弃物产量大、毒害重、资源性显著的特性已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电子废弃物的回收管理已成为研究热点,利用信息化技术管理电子废弃物回收工作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文简要概述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及依赖其识别特性和准确定位追踪的技术优势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继而从提高电子废弃物回收效率、利于全程管理和记录电子产品信息3个方面,对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子废弃物回收中的应用优势进行了重点评述,并分析了其在电子废弃物回收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同时,结合目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管理中的研究成果,对今后电子废弃物信息化回收管理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绿色视野》2011,(10):71-71
2011年海峡两岸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与设备展览会最近在北京举办,这是国内首届专门针对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企业举办的展览会。我国是全球电器电子产品的第一生产、消费大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产业,与传统的单质再生材料回收利用有本质区别,突出表现在科技含量高、商务模式复杂、运作流程长及受相关政策影响大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国际资讯     
《绿色视野》2012,(9):70-71
欧盟实行电子废弃物新指令 欧盟近日采用关于电器和电子废弃物的新规则,促进欧盟成员国更有效地打击非法电子废弃物出口。新指令旨在改善成员国的收集机制,使消费者可免费送还使用过的电器和电子产品,提高回收和再利用率。指令设定的目标为,第一阶段2016年以后电子设备回收率达45%,  相似文献   

5.
《绿色视野》2010,(12):33-37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电子工业迅猛发展。伴随着电子工业的高速发展,电子废弃物污染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为了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活动,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6.
武剑  黄瑛  洪锋 《四川环境》2013,(6):122-128
伴随着我国电子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子产品生产及其废弃产生的金属资源浪费问题也日趋严重,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新型液晶显示屏(LCD)的开发及其资源化回收处理,可见LCD的处理和从其废弃物中提取铟的技术亟待深入研究。本文介绍了LCD显示屏和主要含铟部件ITO材料之间的关系、生产和使用状况,重点详述了LCD和ITO材料资源化处理的研究现状,系统地总结了铟的回收方法,并展望了未来电子废弃物的处理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环保产业》2013,(10):I0001-I0001
湖南省同力电子废弃物回收拆解利用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7月,注册资本2000万元。公司为湖南汨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和加工示范基地。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骨干、规模企业;为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分会理事会员单位、湖南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理事会员单位、湖南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会员单位、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会员单位。  相似文献   

8.
从一般废弃物处理的规定及实施状况,一般废弃物的发生,一般废弃物的处理状况(收集,回收再利用,堆肥,焚烧,填埋)等3个方面,简要地介绍了美国一般废弃物的现状,就一般废弃物处理的课题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9.
电子废弃物已成为城市环境的新压力。本文从加强立法、生产者负责制以及建立健康绿色的废旧电子回收体系三方面分析电子废物变废为宝的绿色途径,从而推动电子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下的电子废弃物再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我国电子产品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大量电子废弃物的现状,通过对国内外循环经济的研究和比较,试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运用于我国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