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实现高炉出铁场除尘风力自动跟踪烟尘浓度控制,提出对各尘源点环境烟尘浓度进行实时检测,建立了烟尘浓度当前值、当前变化率以及预测变化率3项指标,预测变化率的计算采用了EMAP预测算法;利用功效系数法加入主观评判因素,采用熵值法对多数据进行综合评价,选择合适的测点数据进行反馈,设计了多测点模糊控制器对除尘风力进行控制;利用Matlab软件对比常规反馈算法与控制算法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综合分析了除尘系统进入的烟尘量、排放方式、排放浓度等5个参数及其相互关系,根据在一定时间内进入除尘系统烟气烟尘的量;对除尘器进口和出口即百叶窗内各方向烟尘浓度的测试,利用物料平衡方程,确定百叶窗内各测点各方向测定的烟气烟尘浓度,确定半敞开排放烟气烟尘的排放浓度,笔者发现,外排烟尘浓度与百叶窗内侧向烟尘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百叶窗内侧向测定烟尘浓度能够反映半敞开烟气排放浓度。据此,提出以半敞开方式排放烟气烟尘的除尘系统烟气烟尘浓度测试方法,即侧向间接测试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对烟尘浓度常规测定的基本方法是过滤称重法,目前已陆续开发出自动跟踪烟气流速进行等速采样的烟尘测试仪。β传感器式快速烟尘测试仪首次使我国便携式烟尘浓度测试结果实现直读。本文简单介绍了烟尘浓度在线监测技术及现状,对其发展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对烟尘浓度常规测定的基本方法是过滤称重法,目前已陆续开发出自动跟踪烟气流速进行等速采样的烟尘测试仪。β传感器式快速烟尘测试仪首次使我国便携式烟尘浓度测试结果实现直读。本文简单介绍了烟尘浓度在线监测技术及现状,地其发展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5.
烟尘在线监测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监测数据反馈时间长,不利于指导生产的问题,实施了球团厂烟尘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监测数据及时反馈并用于指导生产过程控制和除尘设施维护,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首先概述了静压平衡式等速采样仪的工作原理,然后介绍应用单片计算机实现烟尘自动等速跟踪采样系统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根据高压静电除尘系统的特点及专家的经验,建立了专家控制模型.设计并研制出以DSP为核心的电除尘电源控制器,采用CGS2.2编写控制软件,实现了电除尘电源控制的专家控制.现场应用表明,此方法对各种粉尘的波动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减少调节时间,较快地跟踪所设定的高压电场电压,并能根据粉尘浓度的变化改变高压电场的电压,在节能...  相似文献   

8.
基于熵权的密切值法在大连市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密切值法作为一种多目标的决策方法适用于多测点、多指标的水环境质量评价系统.在分析密切值法的原理、方法与步骤的基础上,引入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改进密切值法对大连市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基于熵权的改进密切值法的评价结果具有直接、客观,各个样本间差异性大,结果对比更明显等特点,能直观地体现大连市区的地下水水质状况.在评价过程中还可得出大连市区地下水质的主要超标项目,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污染的控制与治理.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不同SO2、NO以及不同烟尘浓度条件下,小球藻ZY-1的生长速率及其对CO2的固定速率,研究烟气中NO和SO2及烟尘等环境因子对小球藻ZY-1的生长及其CO2固定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烟气中的SO2是以增加培养液中的SO24-浓度及降低pH值的形式来影响ZY-1的生长及其对CO2的固定的.当SO2体积浓度大于50×10-6时,需要进行烟气脱硫或控制培养液pH值变化来消除其影响;烟气中NO的体积浓度不高于300×10-6时,不影响ZY-1的生长及其对CO2的固定,可作为氮源供ZY-1生长用;对经过一般除尘处理的烟气,在利用小球藻ZY-1固定CO2时可不考虑溶解性烟尘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利用小球藻ZY-1固定烟气中的CO2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在汽车制造工业CO2保护焊接中的除尘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翔 《劳动保护》2003,(3):62-62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接在汽车制造业中应用较普及。由于作业范围广,流动性大且手工操作等原因,使其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焊接烟尘和有害气体一直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为了有效控制粉尘浓度和改善工人的劳动环境,扬州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引进新的防尘技术.即应用涡轮排风机装置进行通风除尘和净化车间空气。为了解其防护效果,我们进行了现场电焊烟尘浓度测定和卫生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