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化学需氧量(COD)是水体中易被强氧化剂重铬酸钾氧化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重铬酸钾的量,结果折算成氧的量(以mg/L计),是表征水体污染程度的关键性综合指标之一,准确测定出COD值,可使我们对水体环境质量作出正确判定。COD测定用纯水,是不含在测定条件下可氧化物质的纯水。本就其水的制备、检验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秋冬季节对矿化垃圾反应器处理渗滤液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级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器小试装置,研究了秋冬季节对反应器处理渗滤液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第一级反应器出水平均化学需氧量(COD)浓度从秋季的1076 mg/L上升到冬季的3084 mg/L,第二级反应器出水COD浓度由秋季的373 mg/L上升为冬季的666 mg/L;相应地,第一级反应器的COD去除率从秋季的7...  相似文献   

3.
重铬酸钾法测定COD中的干扰及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需氧量(COD)是描述水质有机物污染程度、评价水质好坏和污水治理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COD的测定大都采用重铬酸钾硫酸回流法。当水体中存在Cl^-、NO2^-、S^2-、Fenton等物质时,会影响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结果。讨论了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时,以上几种物质对测定结果的干扰情况。着重探讨各种影响因素在不同情况下的消除方法以及各种消除干扰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邢奕  谯耕  张闻涛 《环境工程》2012,30(6):44-46
介绍了一种采用膨润土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通过对钠基及膨润土进行改性,增加膨润土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再将其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中。主要用以处理经过MBR处理后的难以被生物降解的废水。当原水化学需氧量ρ(COD)为866 mg/L时,通过投加聚合氯化铝铁(PAFC)及改性膨润土,出水ρ(COD)为63 mg/L,达《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垃圾渗滤液污染排放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5.
氯离子是影响水中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干扰因素。当废水中氯离子浓度在2000~8000mg/L时,采用以氯离子浓度为横坐标,其干扰产生的化学需氧量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的方法,测定氯离子影响化学需氧量值,用重铬酸钾法的测定值减去氯离子的影响值,得到实际样品的化学需氧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一种快速测定化学需氧量(COD)的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提出用混酸来代替单一酸测定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含量的方法。采用混酸(硫酸∶磷酸=4∶1)、重铬酸钾反应体系,氧化反应时间由标准方法的2h缩短为15min,是原来的1/8。用两种方法分别测试了标准物质所配制的废水和实际废水,经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两种测试方法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关系数为0.95,相关性良好,同时实验得出本方法的检测限为5.15mg/L。本方法由于具有反应时间短,节省药剂和电费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杭州湾表层海水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5年3月和8月杭州湾的海水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该海域的营养盐分布特征以及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杭州湾表层海水无机氮变化范围为0.36~4.22 mg/L,活性磷酸盐的含量范围为0.014~1.51 mg/L,化学需氧量含量范围为0.56~3.18 mg/L.该海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严重,表层海水已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调查站位EI均大于1.该海域表层海水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和富营养化指数高值区均与陆源入海口、养殖区、排污口等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有关.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环境水样中化学需氧量测定的标准法及其改进方法、光度法,电化学法、流动注射分析法.并详细叙述了快速测定COD的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化学需氧量(CODcr)是评估水体受污染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在一定程度上指示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的主要指标,这种方法是国家在水质测定中采用的标准方法(GB11914-89),是我国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指标之一,对于污水,我国规定用重铬酸钾法,其测定的值成为化学需氧量。但是化学需氧量测定这个过程操作时间长,需要加热回流2h(自开始沸腾时计时),有毒试剂使用量大.污染严重。是最广泛使用的方法通过安装回流装置,但是难以同时分析大量的样品.为了改善上述的缺点,以缩短分析时间,采用库仑法与快速密闭催化消解法(舍光度法).通过实验对比分析总结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采用美国哈希公司生产的COD测定仪和加热器,用微回流管封闭回流消解水样,对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方法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33%~ 2.20%之间,变异系数在0.49%~2.54%之间;检出限较低,采用质量浓度测定范围为3~ 150mg/L的试剂测定水样,检出限为3mg/L;对标准样品及具有代表性的水样测定,结果与国标回流法的测定结果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且结果的相对偏差均在质控要求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曝气生物滤池中COD去除影响因素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为研究对象,对COD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对COD去除效果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在进水COD质量浓度均值为68.3mgL时,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均值为26.1 mg/L,去除率为61.8%,去除效果稳定.不同操作条件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为:曝气生物滤池只需较低的曝气量,在V(气):V(水)=5:1的情况下即可获得对有机物较高的去除效率;曝气生物滤池时有机物的降解主要发生在进水端0~60cm范围内;水力负荷在0.5~1.5 m3/(m2·h)的变化范围内.反应器对有机物去除能力基本不受影响;水力负荷和进水COD等2种途径带来的COD容积负荷变化对其去除率没有明显的区别,并且有很强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4株细菌处理乳品废水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SBR工艺比较了4株细菌R-1,R-2,R-3和R-4处理乳品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进水COD为395.55mg/L的乳品废水,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细菌直接处理乳品废水效果最佳菌株为R-1,废水COD去除率为44.3%;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处理效果最佳菌株为R-1,废水COD去除率为69.06%;通过海藻酸钠包埋后4株细菌处理效果最佳菌株为R-1,废水COD去除率为71.12%。通过4株细菌处理乳品废水效果的比较,得出处理效果最佳的菌株为R-1,海藻酸钠包埋后的处理效果好于活性炭吸附,直接处理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3.
HACH仪器法与回流法测定COD的对比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仙宏 《云南环境科学》2004,23(Z1):196-197
化学需氧量测定方法是否快捷、准确,决定了水质监测/检验的工作效率及数据的可靠性.HACH仪器法操作简单、数据可靠,具有测定范围广、试剂用量小、对环境二次污染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UCT工艺进水COD浓度与C/N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园  罗固源  许晓毅  曹佳  舒为群 《环境科学》2010,31(8):1846-1850
在UCT工艺中,进水COD浓度和C/N是影响其运行效果的重要因素.为考察这种影响,试验设计UCT工艺在不同C/N和进水COD浓度联合作用下运行,研究了其中对反硝化除磷和总体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N15时,较高的COD进水浓度促进异养菌的生长而使厌氧反应器释磷作用降低,C/N20时,由于TN浓度降低抑制了异养菌的增殖,厌氧释磷速率随COD浓度的升高基本保持上升趋势;在进水COD350 mg/L时,缺氧反应器内反硝化吸磷作用明显,COD350mg/L之后反应器内以释磷为主,当进水COD350 mg/L时,进水C/N为10~20对反硝化吸磷的促进较明显,且随着比值的增加促进作用逐渐减小;在进水COD浓度为250~450 mg/L范围内,各初始C/N都能保持80%以上较稳定的TP去除率.  相似文献   

15.
多级A/OVTBR组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解酸化、多级A/O垂直折流生物膜反应器(vertical tubulant biological reactor,VTBR)、混凝和Fenton氧化组合技术对实际焦化废水进行处理。其中水解酸化预处理阶段提高了废水可生化性,混凝降低了生化处理的有机负荷,一级A/O VTBR以脱碳为主,二级A/O VTBR主要脱碳和脱氮,三级好氧VTBR强化对氨氮的去除,Fenton氧化则对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ρ(COD)为3 000~3 500 mg/L,ρ(BOD5)为1 212 mg/L,ρ(NH3-N)为109 mg/L条件下,保持好氧段ρ(DO)为3~7 mg/L,缺氧段ρ(DO)<1 mg/L,总停留时间HRT 56 h,该工艺对COD、BOD5、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98%、99%、95%,出水达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采用絮凝沉淀法处理生活污水中的COD,考察了复合絮凝剂APAC中铝与凹凸棒质量配比、盐基度、污水pH值及复合絮凝剂投加量对除COD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将盐基度为80%的APAC絮凝剂配成2g/L的液体,在m(铝):m(凹凸棒)为2:1、投加量为8 mL~10 mL、污水pH值为4~12的优化条件下,对实际生活污水中COD的去除率高于60%,出水中COD含量低于140 mg/L。同时比较了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复合絮凝剂与PAC絮凝剂对实际污水的去除COD效果,结果表明,APAC的净水效果明显优于PAC。  相似文献   

17.
电化学氧化与厌氧技术联用处理垃圾渗沥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电化学氧化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结合技术,提出了处理香港垃圾渗沥水的二步法工艺.对含COD和NH3-N分别为4750mg/L和1310mg/L的垃圾渗沥水,首先进行UASB预处理(消化温度37℃,COD负荷0.78g/(L·d),HRT为6.1d),获得了66%的COD去除率;UASB的出水被引入电化学氧化反应器进行深度处理.在外加Cl 2000mg/L,电流密度为32.3mA/cm2的条件下,经6h的电解间接氧化,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7%和100%,出水的COD为209mg/L,并且不含NH3-N,此过程的COD电能消耗<55kW·h/kg.本文讨论了电化学氧化过程中电极反应原理,各实验参数对COD和NH3-N去除率的影响,以及电能消耗与运行成本评估等.  相似文献   

18.
我们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和CTL-12型仪器快速法进行对比实验,得到以下结论:CTL-12型测定仪器的回收率在91%-103%之间,一般,随着测定浓度增大,其相对偏差及相对误差都减小,当COD>60mg/L,时,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0%,相对误差小于6.0%,能满足实验要求,当COD≤30mg/L时,相对标准偏差大于26.0%,相对误差大于17.5%,为了得到准确值,建议用国际法测定。  相似文献   

19.
常温下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启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倩  马邕文 《环境工程》2010,28(1):14-16
研究了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反应器)在常温下处理葡萄糖配水的启动特性。结果表明:在运行温度为25~35℃的条件下,反应器经70 d启动完成,且IC反应器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反应器内能形成大量的颗粒污泥。启动完成后,进水COD浓度在3 000 mg/L左右时,COD去除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出水COD浓度维持在200 mg/L左右。当HRT为5.8 h,容积负荷为11.9 kg/(m3.d)时,出水VFA低于200 mg/L,产气量为33 L/d,反应器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