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整理清代陕南地区洪涝灾害资料,利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小波分析法、滑动平均法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到陕南地区洪涝灾害发生规律及其与气候环境、太阳活动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1)1644—1911年陕南地区共发生洪涝灾害143次,其中一级偏涝发生最多,占总数的76.22%;(2)陕南地区洪涝灾害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1644—1710年)为洪涝灾害低发期,是频次变化小的平稳洪涝灾害型;第2阶段(1711—1800年)亦为洪涝灾害低发期,是频次变化大的洪涝灾害强振荡型;第3阶段(1801—1911年)为洪涝灾害高发期,为该区清代的洪涝灾害期,是高频振荡洪涝灾害型。在洪涝灾害期,洪涝灾害事件频发,发生了2个洪涝灾害事件和1个长达26年的极端洪涝灾害事件;(3)洪涝灾害期和极端洪涝灾害事件显示,陕南清代1801—1911年为该区多雨气候期,1821—1840年为极端多雨气候事件;(4)研究区降水多集中于夏秋两季,因此夏秋两季洪涝灾害频发,春冬则较少。洪涝灾害在时间尺度上大致存在4年、28年和53年3个震荡周期;(5)洪涝灾害高频期处于小冰期气候波动强烈的阶段,APO值以负相为主,...  相似文献   

2.
《灾害学》2019,(2)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洪涝灾害的孕发机制、成灾机理、损失构成与影响范围等特征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洪涝灾害新变化的研究有助于发现问题的根本,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洪涝灾害的新特点包括:水文特征的变异性、洪涝灾害的连锁性与洪灾损失的突变性。该文分析了快速城市化对水文特征的影响,识别了洪涝灾害链的内部关系和关键环节,绘制了洪涝灾害连锁性关系图,以历史典型灾害数据为论据,论证了洪灾损失突变性特点。基于洪涝灾害系统理论,阐明了水文特征变异性、洪涝灾害连锁性与洪灾损失突变性及其形成机理。揭示城市化背景下洪涝灾害新特点及其形成机理,对于合理把握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洪涝风险的演变趋势,既有理论指导价值,又有减灾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曲华  况明生  姜世龙  孙秀峰 《灾害学》2005,20(2):106-109
洪涝灾害是重庆市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每年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制约着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重庆市洪涝灾害的特点,总结了历年来的洪涝灾害及造成的损失,最后针对洪涝灾害的特点提出建立重庆市洪涝灾害管理系统,并对该系统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4.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灾害学》2020,(3)
在气候变化与城市化背景下,洪涝灾害频发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科学的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是洪涝灾害风险管理的前提和需求。首先对国内外典型洪涝灾害进行介绍,用数据和实例说明洪涝灾害的影响之广与损失之巨。然后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对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洪涝灾害评估方法,包括:数理统计法、指标体系法、不确定性分析法和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风险评估法是当前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的主流方向,该方法需要以暴雨洪涝模拟和洪灾损失评估为基础,后续梳理了雨洪仿真模型与损失评估模型研究进展。最后提出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的未来研究方向,主要有三个方面:风险评估综合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风险评估框架的构建及模型适应性研究;区域洪涝风险演变趋势及驱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5.
上海洪涝灾害发生特征、致灾因子及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上海1949-1991年间洪涝灾害发生频次和程度数据,综合考虑城市化和区域环境变化对洪涝灾害的可能影响,系统探讨了研究时期内上海洪涝灾害发生的基本特征和趋势性。选取汛期降雨量、米市渡和黄浦公园年最高潮位以及逐年河道消失数作为主要致灾因子,分析了它们对上海洪涝灾害发生的影响程度和方式。研究表明,选取时段内上海洪涝灾害发生频率有下降趋势,灾害程度趋于减轻;水利工程对洪涝灾害的发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致灾因子自身变化与城市化进程及其区域环境变化有一定的响应关系,其致使洪涝灾害发生的作用方式呈阶段性变化。降水和潮位的致灾影响基本是即时性的,河道消失的致灾影响则具有滞后性和持续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采用米市渡年最高潮位、年河道消失数和汛期雨量指标,可以进行洪涝灾害发生的趋势性预测。  相似文献   

6.
1949~1998年中国大洪涝灾害若干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会平  张昕  张岑 《灾害学》2007,22(1):73-76
根据1949~1998年大洪涝灾害资料、运用一般统计方法和分形理论,分析了1949~1998年大洪涝灾害的若干特征,得出大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在不断增加、受灾农田面积波动上升、空间上以长江和珠江流域为主、季节上集中在6~8月份等特征,并探讨了大洪涝灾害时间序列上的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7.
吴庆洲  龙可汉 《灾害学》1992,7(4):23-28
本文回顾了我国近40a洪涝灾害的概况,从中探索引起洪涝灾害的原因,论述了建立防御洪涝灾害综合体制的必要性,及这一体系的特点和组成,最后提出防御洪涝灾害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2年8月湖北省鄂西北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典型案例,从灾害系统论出发对暴雨洪涝灾害成灾机制、灾害衍生链进行灾害系统分析。通过对灾害过程进行归纳整理,构建了暴雨洪涝灾害断链减灾框架,并给出暴雨洪涝灾害产生过程和不同位置风险管理的关键时机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松花江干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黑龙江省内的松花江干流流域作为研究区,从现代灾害风险理论出发,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灾害风险评估数学方法,对松花江干流流域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利用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在空间分析基础上,通过对暴雨洪涝灾害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脆弱性以及区域防灾减灾能力的分析,确定影响各个县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具体方面.并将因子集成为洪涝灾害风险指数(FDRI),在此基础之上绘制出松花江干流流域的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松花江干流洪涝灾害风险以哈尔滨和佳木斯两市最大,上游洪涝灾害风险大于下游.  相似文献   

10.
为改进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精度,利用洪涝灾害前期土壤湿度和未来24 h降雨预测数据作为致灾因子,结合河湖网络、地形和土地利用类型等孕灾因子,基于层次分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研究了洪涝灾害评估方法中致灾因子评估指标的作用,以2013年8月中旬松花江流域洪涝灾害为例,利用土壤湿度和前3 d降雨量数据两种不同因子危险性评估方法结果比较,以及风云气象卫星洪涝灾害监测结果对危险性评估结果的验证,表明了利用洪涝灾害前期土壤湿度和未来24 h降雨预测数据作为致灾因子得到的危险性评估结果与实际灾情吻合效果较好,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1998年贵州省属长江流域地区洪涝灾害与森林植被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俊伟  甘露 《灾害学》1999,14(1):39-42
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涝灾害.贵州地处长江上游,因此,本文对贵州省1998年长江流域地区雨情、灾情、森林植被在防灾、抗灾、减灾中的作用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了洪涝灾害的防治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贾振文 《灾害学》1991,6(1):65-67
北京在历史上曾发生多次重大水灾,给人民生命财产、城市建设及社会安定带来了巨大影响。形成水灾的主要因素是永定河决口泛溢和区域雨涝。现从大量的历史文献中列举几个实例,来看水灾的严重程度及其影响后果。  相似文献   

13.
区域性旱涝灾害序列的信息量及分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德  王昉 《灾害学》2002,17(2):11-16
本文依据 C· E· Shannon的信息量概念 ,定义了旱涝灾害序列的信息量公式。以安徽省长江、淮河流域的旱 (涝 )灾害序列为例进行了研究 ,初步计算出相应的信息量、信息维 ,并得出如下结论 :1旱 (涝 )序列的信息量随时间是波动的、衰减的 ;2大旱 (大涝 )前信息量增加 ,信息维降低 ;3区域性旱 (涝 )序列的信息维一般在 0 .70~ 0 .90之间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洪涝灾害风险的评价方法虽然不少,但还没有能提出一个集成化的指数来对其进行分析.综合考虑了形成我国东北地区洪涝灾害风险的4个因子,以辽河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从气象学、地理学、灾害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观点出发,提出了洪涝灾害风险指数,用其来评估不同县相关损失风险及各因子对风险的贡献,并绘制出了辽河中下游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游地区防洪与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开始实施的“平垸行洪,退田还尖”的土地利用调整方案,从长远来说应录求农业安且且收入逐渐提高条件下的土地利用,长江中游地区应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转移,减水分蓄洪区的人口,移民建镇,对区内的土地要促进其规模经或,由优秀的有文化的农民经营,平时只有少量的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人员,农忙时则大量地作用委节性合同工或实现机械化;大洪水时退田还湖,减轻长江干流大洪  相似文献   

16.
淮河流域洪涝机制和减灾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金才 《灾害学》1998,13(3):38-42
根据淮河流域历史的洪涝资料,阐述了洪涝灾现状及分布,分析研究洪涝灾形成机制,并提出洪涝灾威胁趋势评估及减灾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甬江建闸的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江建闸能够阻咸蓄淡,带来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也会出现泥沙淤积、水体富营养化、水生生物减少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泥沙淤积,将对防洪排涝、出海航运和现有港口等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就防洪排涝而言,如果建设甬江大闸,那么泥沙淤积后的镇海口将难以通过20年一遇和5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综合考虑岸线前进、地面沉降和海面上升的结果,提出甬江大闸还是不建为宜.  相似文献   

18.
1950年以来广西洪涝灾害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对历史上广西洪涝灾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总结了广西洪涝灾害的特点, 并用多种方法对广西的洪涝发生趋势进行了预测, 以便能够更好地配合防灾减灾活动  相似文献   

19.
太湖流域洪涝灾害损失模拟及预测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当遭受洪涝灾害后,经济损失极为严重。本文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模拟了1991年洪涝灾害的淹没决策提供了依据。根据预测,当2010年在发生1991年型特大洪涝淹没时,灾害经济损失将可高达773亿元,约为1991年7倍,因此太湖的防洪任务极为严峻。  相似文献   

20.
试论洪涝对水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洪涝灾害是我国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水稻遭受洪涝灾害的概率较大,研究洪涝对水稻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现场试验,对水稻不同生长阶段遭受洪涝灾害的影响和不同温度下遭受淹浸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水稻遭受淹浸后,其产量的一系列变化作了定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