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W汽车公司乘用车车内异味问题进行研究,对问题比较集中的A(高配、低配)车型进行整车VOC测试、零部件VOC测试和空调异味研究试验,研究发现车内乙醛超标主要是地毯及门窗密封条引起的,乙苯及二甲苯超标则是顶棚引起的;空调异味则是蒸发器芯体产生的冻结臭。本文为车内空气质量的评测与改善提供研究方法,为整改此品牌车内空气质量提供可靠的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2.
汽车车内有机挥发物(VOC)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庆云 《环境技术》2010,29(4):40-43,46
本文介绍了汽车VOC的危害以及国内外对汽车VOC的一些研究,同时对汽车整车、零部件及材料的VOC检测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并分析了汽车内饰件产生VOC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温/低气压试验箱(以下简称“试验箱”)的使用条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贮存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对电工电子及其它产品、零部件及材料进行高温低气压试验的试验箱,供产品设计、鉴定及出厂检验用.2 引用标准GB2424·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高温低温试验导则》(87年报批稿)  相似文献   

4.
汽车挥发性有机物组分(VOC)检测过程中,充气和采气体积的计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尤为突出.通过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与目前VOC检测中常用的恒流气体采样装置的比较,表明在同样满足VOC检测标准要求的情况下,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在排除环境干扰等方面体现出更好的稳定性,更有利于汽车VOC检测准确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电子束辐照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褚海林  毛本将  杨睿戆 《环境技术》2005,24(6):29-31,39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电子束辐照处理有机气体是较有前途的治理低浓度VOC技术。本文在介绍电子束辐照VOC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外关于电子束辐照处理VOC中典型的氯代烃、苯系物以及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影响VOC去除率的各种因素,介绍了为降低能耗、提高分解效率而采用的加入催化剂、添加剂等方法,并讨论了利用电子束处理VOC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傅尧信  杨柳 《四川环境》2008,27(1):102-106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车内空气污染。但人们对车内空气污染的了解甚少。本文就车内空气污染的污染源、污染物、健康影响、治理措施,相关标准等一系列问题,作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7.
日前,国家环保标准《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及测量方法》的制定工作已经正式启动,该标准有望在2005年年底前出台。车内污染主要存在三个来源,即“材料污染”、“装饰污染”和“使用污染”。使用过程中的污染主要有三方面:1.发动机污染。汽车发动机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挥发出的汽油气味,均会使车内空气质量下降。2.空调污染。由于使用空调而进入车内的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车用空调蒸发器若长时间不进行清洗护理,蒸发器会积储异味,其内部附着大量污垢,所产生的胺、烟碱、细菌等有害物质弥漫在车内狭小的空间里,导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秦皇岛草面、沥青表面、水泥表面和裸露地表4种表面温度观测的数据,分析了不同地表表面温度在夏季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差异,阐述了草地在城市气候环境调节中的作用。统计结果表明,夏季各表面温度从高到低的次序为:沥青、水泥、裸土和草面温度。在不同的地表面中,夜间基本均以草面温度最低。各表面的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各表面的平均最高温度出现在12~14时之间。在夏季晴朗的白天,中午各表面温度达到一日中的最高。草面的温度远低于沥青和水泥表面的温度,白天平均温度差异达到10.0℃左右。  相似文献   

9.
王琦 《绿色视野》2012,(11):1-1
<正>车内空气质量成为近期炙手可热的话题。在300名车主集体投诉奔驰汽车甲醛超标4倍事件后,某网站公布的一份"健康汽车检测报告"表明,11款主流车型可能存在致癌风险,这再次将车内空气质量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与汽车尾气污染相比,车内空气质量更不容小觑。美国把室内和车内污染作为人类健康的五大危害之一。研究表明,人们在汽车内所接触到的化学物质比在家或  相似文献   

10.
以84消毒液为例,研究其对皮革、塑料、发泡、地毯、密封条几种典型汽车材料的袋子法VOC检测结果的影响。经过实验结果分析:84消毒液直接喷在样品上对袋子法VOC检测结果存在影响;84消毒液喷在用PE缠绕膜包装的样品上对袋子法VOC检测结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