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的发展与应用,城市污水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污染问题逐渐引起关注。中国北京、香港及广东等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中均有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检出,其中以诺氟沙星为主,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威胁。介绍了城市污水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的来源、迁移途径和去除方式,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生物处理、污泥消化、吸附去除、膜处理、高级氧化等处理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的方法进行介绍并对处理效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去除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抗生素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利用黑麦草对土壤中残留抗生素进行降解,并探讨土壤微生物生态活性及根系体表特征的响应。结果表明:黑麦草对土壤中四环素、金霉素、恩诺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的降解速率均显著大于对照(p0.05)。黑麦草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降解率为19.1%~27.7%,其中金霉素的降解率最高,为11.4%~27.7%;而磺胺类中的磺胺二甲基嘧啶的降解率最低,仅为3.4%~8.3%;喹诺酮类的降解率为15.3%~28.8%,其中洛美沙星、恩诺沙星的降解率分别为15.3%~28.8%、14.2%~28.0%。同时,种植黑麦草缓解了抗生素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抑制作用,在种植黑麦草的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强度和氨化强度分别是未种植黑麦草土壤的4.5和1.9倍。另外,植物根系的生长与土壤中抗生素的残留量有一定的相关性,黑麦草根系总表面积与土壤抗生素总残留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948,p0.05)。  相似文献   

3.
球形红细菌好氧降解氯代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光合细菌球形红细菌在好氧条件下对氯代苯进行生物降解.结果表明,氯代苯不能作为球形红细菌生长的惟一碳源和能源,球形红细菌好氧降解氯代苯是在适宜碳源存在下以共代谢的方式进行;根据分析细胞提取液中双加氧酶活性和代谢中间产物,推断出其降解机制为邻位裂解途径,按先开环再脱氯过程进行,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的活性可以通过氯代...  相似文献   

4.
采用液相色谱-有机碳测定仪(LC-OCD)分析活性焦吸附-生物降解去除稠油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碳的历程。结果表明,稠油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除含有大量矿物油和有机表面活性剂外,还含有微量生物聚合物和少量腐殖酸及腐殖酸的降解产物;活性焦吸附-生物降解工艺对稠油废水中DOC的去除率为85.6%,其中HOC和CDOC分别占40.8%和44.8%。HOC和CDOC总去除率分别为92.73%和80%,活性焦吸附去除42.4%DOC,其中预吸附和后吸附分别去除24.0%和18.4%,预吸附主要去除HOC和OA,后吸附主要去除NEU。生物降解去除43.2%的DOC,主要是HOC、NEU、OA和BP。活性焦吸附-生物降解降解稠油废水容易去除的DOC是HOC、OA、BP和NEU,比较难去除的DOC为HS和BB。  相似文献   

5.
氯苯类生物降解机制可分为三类:氧化脱氯、还原脱氯和共代谢.氯苯类的氯化脱氯机制基本遵循一个相似的降解途径,即首先在双氯化酶攻击下形成二醇,此二醇脱氢形成氯代邻二酚.邻二酚开环产物是相应的氯化粘康酸,脱氯过程发生在此粘康酸内酯化过程中和内酯开环后;还原脱氯需要多种微生物共同参与,脱氯途径很不一样,这与不同微生物种群和不同的环境条件有关;共代谢作用降低了氯苯类化合物的生物毒性,使其更易为别的微生物同化.  相似文献   

6.
氯苯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氯苯类生物降解机制可分为三类;氧化脱氯、还原脱氯和共代谢。氯苯类的氯化脱氯机制基本遵循一个相似的降解途径,即首先在双氧化酶攻击焉基层一醇,此二脱氯形成氯代邻二酚,邻二酚开环产物是相应的氯化粘康酸,脱氯过程发生在此粘康酸内酯化过程中和内酯开环后;还原脱氯需要多种微生物共同参与,脱氯途径很不一样,这与不同微生物种群和不同的环境条件有关,共代谢作用降低了氯苯类化合物的生物毒性,使其更易为别的微生物同化。  相似文献   

7.
研究平菇诱变菌株(Pleurotus ostreatus SG0056)去除菲的效果、生物降解特性,并考察不同金属离子、诱导物对菌株培养过程中漆酶的影响。结果表明:(1)Pleurotus ostreatus SG0056菌体对菲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但贡献较小,漆酶在菲的生物降解过程中促进作用显著。(2)Cu~(2+)和木质素对漆酶分泌有明显促进作用。(3)Pleurotus ostreatus SG0056对菲的代谢途径存在多种可能。  相似文献   

8.
芳香烃降解菌是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主要生物资源。采用芘平板升华法对克拉玛依原油污染土壤样品进行驯化培养,分离得到一株芘降解菌B2,经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进化分析表明,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化菌株B2对高分子量多环芳烃芘的降解条件,并构建多元非线性模型预测菌株B2对芘的最佳降解条件,结果表明:在接种量OD660 nm为0.60、降解温度为40℃、降解时间为6.0 d时,预测菌株B2对芘的降解最大达到38.214 mg/L,实际测得最大降解量为37.906 mg/L,预测准确率为99.19%。运用PCR技术克隆B2的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基因(B2C23O)(I.2.A亚家族),核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880 bp,具有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46个氨基酸,与已报道的Pseudomonas putida W619同源性最高为97%;对B2C23O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邻位断裂双加氧酶模式结构,推测菌株B2通过邻位裂解途径降解芘代谢中间产物邻苯二酚。  相似文献   

9.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强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降解是去除环境中多环芳烃(PAHs)的重要途径,通过采取一些强化措施,如使用表面活性剂,添加营养物质和提供共代谢底物等,可显著提高PAHs降解速度和程度,为生物修复技术的成功应用提供前提。在分析中,对近年来国内外在PAHs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强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以混合柴油为靶污染物,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油污染物在模拟水环境中的降解效果。研究表明,模拟自然条件下混合柴油污染物总体降解较慢,油质去除率低;生物强化降解条件下,向混合柴油污染水样中添加驯化培养的微生物混合菌群,生物降解速率明显提高,油质去除率达到98%以上。研究还发现,各污染水样中油的降解速率与降解效果随柴油的配比而不同,混合柴油样本中生物柴油的比例越高,样本的降解率越高,表明生物柴油作为碳源有效改善了水中有机营养配比,促进了柴油的去除效果。进一步分析表明,混合柴油在水中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生物强化降解条件下,生物柴油比例越高,混合柴油降解速率越快,除油微生物以菌胶团、球菌和丝状菌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