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2020年02月20日05时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采取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将新技术试验卫星C星、D星、E星、F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主要用于在轨开展新型对地观测技术试验。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26次航天飞行。此次发射是今年春节之后,我国首次航天发射。发射任务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取得圆满成功,宣告着中国航天正式"复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进入攻坚阶段的关键时期,传来一箭四星成功发射的消息也大为振奋人心!  相似文献   

2.
新闻资讯     
《环境技术》2023,(5):1-4
<正>“澳门科学一号”卫星升空系国内地球磁场探测精度最高卫星5月21日下午,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澳门科学一号”。该卫星采用“A星+B星”联合观测模式,作为国际首颗低纬度地磁场与空间环境的科学探测卫星,国内地球磁场探测精度最高的卫星,将提高我国空间磁测技术水平。本次发射还搭载了武汉大学研制的珞珈二号01卫星。“澳门科学一号”卫星A星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配备了国际领先的高精度磁场观测载荷,用于获取南大西洋磁场异常区和岩石圈磁场高精度数据、内辐射带能量粒子能谱分布信息,有望在岩石圈磁场分布、地球发电机、磁极倒转、空间天气预报、地磁导航、航天器空间运行安全等基础和应用领域做出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环境技术》2021,39(2):1-2
3月31日6时45分,长征四号丙遥三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高分十二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据悉,此次发射任务,星箭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高分十二号02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是常温液体三级运...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9月15日晚上22:04:09,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正式由长征二号F T2火箭发射升空。天空二号空间实验室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长10.4 m,最大直径3.35 m,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太阳翼宽约18.4 m,重8.6 t,设计在轨寿命2年,具备支持2名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30天的能力。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系统总设计师朱枞鹏表示,天宫二号原本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备份产品。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后,这个备份产品并没有被浪费  相似文献   

5.
新闻资讯     
<正>"一箭双星"发射成功我国北斗导航进入全球组网时代11月5日19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这是北斗三号卫星的首次发射,也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实施的首次航天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这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  相似文献   

6.
《环境技术》2021,39(2)
美国航天局22日说,"机智"号无人直升机成功完成火星上第二次飞行,在飞行高度、时长和难度等多方面表现均超过第一次. "机智"号团队发表声明说,"机智"号在火星表面一处名为"莱特兄弟场"的区域作第二次测试飞行,于美国东部时间22日5时33分(北京时间17时33分)起飞,飞行持续51.9 s,上升至5 m预定高度,短暂悬停...  相似文献   

7.
迄今为止,20世纪应该算是人类最辉煌、最有成就的世纪了。面对祖先,我们有理由自豪:汽车满地跑、飞机漫天飞、卫星升空、飞船登月、火星探测、克隆技术、电视电话、转基因、网络……从宏观到微观,不一而足。无论哪项成果都可谓震古烁今。而面对未来,我们又不能不感到惭愧与汗颜:且不说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数千万生灵涂炭,只说发展所带来的资源衰竭、环境污染、动物灭绝、水源短缺、战乱仍频、疾病流行、灾害不断……凡此种种,无不与自称地球主宰、万物灵长的人类的开发活动息息相关,甚至上述种种,都是由于人类的进步、开发以及对地球的索取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环境技术》2008,(5):1-1
针对“神舟七号”的发射任务,长征二号F火箭与发射神舟六号飞船的火箭相比,共有36项技术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长征二号F火箭是以“长征”二号E型即“长2捆”火箭为基础,按照发射载人飞船的要求,以提高可靠性、确保安全性为目标研制的。火箭由四个液体助推器、芯一级火箭、芯二级火箭、整流罩和逃逸塔组成,总高度近59米,  相似文献   

9.
正3月9日19时5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4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变轨、在轨测试、试验评估,适时入网提供服务。这是北斗三号第29颗全球组网卫星,同时也是第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此类卫星在星基增强、短报文通信、精密单点定位等特色服务上发挥关键作用。北斗系统建设先后经历了北斗一号系统、北斗二号系统、北斗三号系统三个阶段。目前北斗一号4颗试验卫星已全部退役,从北斗二号首颗星起算,我国已发射  相似文献   

10.
新闻资讯     
<正>中国量子保密通信有望长时间保持国际领先日前,全球最长的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正式开通,我国量子保密通信技术从2005年实现13 km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和纠缠分发,到2016年8月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升空,十余年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京沪干线"的全线开通,标志着我国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已跻身全球领先地位。而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技术验证及应用示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为载人空间站工程新研制的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按照流程完成出厂前各项研制工作,于2020年2月5日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后续将与先期运抵的空间站核心舱初样产品一同进行发射场合练,然后执行首飞任务。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主要用于空间站舱段等近地轨道大型航天器发射任务,是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基础上改进研制的新型火箭,根据空间站任务要求新研制了大型整流罩,并对全箭进行了适应性改造。  相似文献   

12.
2008年9月6日,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将环境一号卫星A星、B星成功送入太空,为中国民用卫星大家庭又添耀眼新星。本次发射的环境一号卫星A星、B星是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3颗卫星中的两颗光学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是国务院批准立项,由4颗光学卫星和4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组成,具有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的灾害和环境监测能力。此次发射标志着我国环境监测评估有了稳定的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明媚的早晨,星球医院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地球。她刚走进医院,就和太阳护士长撞了个满怀。太阳不禁吓了一跳,驻足凝视,只见病人皱纹满面,伛偻着背,步履蹒跚。"007号,地球。"地球缓缓地走进皮肤科。她皮肤松弛,脸色蜡黄。皮肤科主任火星好奇地问:"是谁把你伤成这个样子?""唉,有些人到处乱扔垃圾袋、电池之类的有害废弃物;汽车越来  相似文献   

14.
<正>昨天(7月14日——编辑注)美国宇航局的"新视野号"太空船近距离飞过冥王星,人类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冥王星的样子,这是人类探索太空历史的重要时刻。"新视野号"飞了9年,48亿公里,终于到达了这个美丽的星球。"新视野号"上一共搭载着9件纪念品,其中包括两枚25美分的硬币,分别来自建造"新视野号"的马里兰州和"新视野号"发射地所在的佛罗里达州;一张美国邮政在1991年发行的冥王星邮票;两  相似文献   

15.
新闻资讯     
正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此次发射的卫星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入网后,我国将进行北斗全系统联调联试,在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性能指标优异基础上,择机面向用户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以及星基增强、短报文通信、精密单点定位等特色服  相似文献   

16.
余强  李元东  余鹏  严磊  王亮 《四川环境》2021,(1):198-202
车载环境γ能谱测量系统探测器是环境γ能谱测量技术领域研究热点。为提高探测效率,缩短测量时间,针对车载环境γ能谱测量系统设计了双NaI(Tl)晶体探测器,并测试了探测器主要性能指标。研究表明,探测器能量分辨率为6.73%,计数稳定性优于4.2%,可识别238U、232Th、40K等核素,可清晰分辨152Eu各能量峰,温度稳定性优于2.93%。可见,该探测器性能优异,具有较强的能量分辨和稳定性,为车载γ能谱测量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技术基础,也为大体积探测器的设计提供了实验基础,有望在辐射环境监测等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便携式α/β表面污染仪是辐射环境监测领域重要设备,但其探测器存在体积大、工作电压高等缺点。据此,首先采用硫化锌(银)闪烁体和塑料闪烁体组成复合闪烁体以探测α粒子和β粒子,其次采用硅光电倍增管作为光电转换器耦合复合闪烁体构成新型α/β探测器。改进后的探测器封装体积为Φ8.0 cm×3.0 cm,工作电压范围为23_~26 V。  相似文献   

18.
新闻资讯     
《环境技术》2017,35(4)
<正>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成功在轨释放一颗立方星开展航天新技术试验验证8月1日15时03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成功在轨释放一颗立方星,随即地面成功捕获立方星。本次试验是我国首次通过飞船系统采用在轨储存方式释放立方星,完成了非火工品装置的分离解锁技术、部署发射器与立方星间接口匹配技术以及部署发射器制造的材料和工艺保证技术验证,为后续我国空间站开展微纳卫星部署发射及在轨服务奠定了技术基础。本次在轨释放的立方星为标准3U结构,安装在立方  相似文献   

19.
《环境技术》2011,(5):2-3
9月29日,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发射,而“天宫一号”发射成功的背后也倾注了全国振动试验领域知名企业——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20.
美国航天飞机的爆炸引出的话题──环境技术机械部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陈建辉1986年1月28日,是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殉难。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的一个大悲剧,事后美国有关部门对航天飞机爆炸的原因进行了调查,调查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