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水质学实验室由汤鸿霄院士于1989年创建,是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国家联合重点实验室的一个组成部分。实验室目标是面向国家解决水环境污染和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的重大需求和国际水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前沿,深入探索天然水体和水处理过程中水质转化的基本规律,发展水处理高新技术,建立并完善环境水质学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空间限域效应是指当物质处于受限空间时,因其运动受到限制而引起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明显改变的现象[1]。在具体水处理过程中,空间限域效应可以促进传质过程,进而提高污染物降解或分离效率。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胡承志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团队在构建空间受限结构、调控水处理工艺的传质过程方面开展了深入而卓有成效的研究,发现通  相似文献   

3.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7):封2-封3
本期封面文章为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微生物技术研究组在油田污染控制方向的成果。为配合文章的宣传,特将该课题组的详细介绍放在封二封三供读者了解。  相似文献   

4.
本期封面文章为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环境水生态组唐文忠副研究员撰写综述。为配合文章的宣传,特将该课题组的详细介绍放在封二封三供读者了解。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科学技术年会定于8月23日-25日在古城西安举办。E方知库作为学会长期合作伙伴,发起并承办"E方论坛——膜分离技术与创新"分会场。此次分会场召集人为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胡承志研究员。分会场邀请7位来自高校、院所和企业的膜领域青年专家作报告。E方知库还从刊群各期刊  相似文献   

6.
编者的话     
“环境研究中的水质模型”一文是作者根据从事水质模型研究的实践,吸收国内外各种水质模型的长处,综合国内外文献而编写成的。河流水质模垫是研究水环境污染、水质规划、水污染控制及水质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为了更好地运用水质模型于我国环境科学研究,作者取各家之长,介绍并讨论各种水质模型及其参数识别等问题。附有十四个计算机程序,供环保科研工作者参考。 西德环境问题专家 Dr.W.Kinzelbach  相似文献   

7.
环境预防学     
环境预防学是一门研究未来环境变化趋势和采取相应对策的科学。广义的环境预防学包括自然灾害预防学和由人类引起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预防学,狭义的环境预防学仅指由人类引起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预防学。环境预防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预防学研究生态环境预防、环境污染预防、化学品环境危害的预防和环境预防体系等内容。环境预防学的研究涉及到很多学科,是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环境预防学可以对环境危害防患于未然,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级氧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级氧化技术是当今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因此详细综述了近些年来的化学氧化、光催化氧化、湿式氧化、超临界水氧化等高级氧化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水处理研究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雨寒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5):1245-1260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我国正面临着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双重问题,水处理行业在国家环保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增长。为分析我国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检索并统计了与水处理相关的SCI论文。结果表明,近10年来,全球水处理领域发文量呈上升趋势,我国在该领域的发文量占全球总量的19%,居全球首位。我国与全球的发文领域基本一致,主要为环境科学、工程-环境、工程-化学、水资源、化学-跨学科、生物工程学和应用微生物等领域。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机构发文量居我国水处理领域发文量前列。近5年来,我国对光催化、氧化处理、微生物处理等技术的关注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环境水质学进展评述专题之一。环境水化学有逐渐发展成为环境水质科学的趋势。近年来这一领域中出版了多种系统专著。 水体颗粒物只有广义概念,它们在天然水体和水处理工艺的水质转化过程中起着广泛而重要的突出作用,因而成为近三十年来的集中研究对象。研究的焦点之一就是表面络合原理及其定量计算模式。表面络合模式目前主要提出恒定容量、扩散层(双层)及多层(三层)等三类区别主要在双电层结构的设计不同,各有短长,应加以比较综合。表面络合模式应用于水体中的天然颗粒物尚有许多难题,已有大量研究工作,目前尚以简化和表观方式处理为主。本文首先评价了表面络合常数、多组分和多级表面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在后续部分将评价有机配体和颗粒物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后续下一部分还将评述表面络合原理在污染物水体停留时间、矿物风化溶解、氧化催化、凝聚絮凝和生物氧化等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再简单介绍国内及笔者研究室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水环境污染与生态用水短缺是制约流域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评估基于水量、水质和水生态约束的水生态承载力变化对支撑环境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和驱动力模型,对流域1999年到2014年水生态承载力变化进行了评估,并识别了主要驱动力及其贡献。结果表明,滇池流域的水生态承载力以2009年为界发生突变,前期呈现稳定状态,主要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效应与水污染的阻滞效应大致相当;随后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经济社会的持续增长与水环境改善是导致上升的主要原因。人口因子是水生态承载力的负向驱动力,经济增长因子为水生态承载力的正向驱动因子。控制流域的人口增长,提高经济增长水平对流域水生态承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绿色水处理剂是水资源保护的重要环境材料,在水环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环境工程的重要研究领域。因此,介绍了绿色水处理剂的概念,回顾了绿色絮凝剂、缓蚀阻垢剂、杀生剂及多功能水处理剂的发展与应用,最后展望了绿色水处理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中心姜礼燔、曹萃禾等科研人员长期从事环境对中华鲟影响的研究表明,中华鲟的不少幼鱼有慢性疾病,有些个体已发生不同程度的肝组织癌变。据他们的精心实验与水质、鱼体血液等监测结果表明,这种疾病与水环境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 1990年7月15日~21日,他们应英国鱼类生物学会邀请,出席了于英国莱卡斯脱大学召开的、有30个国家150多名科学家参加的“珍  相似文献   

14.
概论     
自 Streeter-Phelps 水质模型建立以来,水质数学模型在环境问题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水质模型作为水质规划和环境质量管理的有效工具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十年,在环境污染控制和水质规划研究中,水质模型显得尤为重要。利用水质模型进行河流、湖泊、水库及河口等的水质规划已取得了成功。一些在五、六十年代曾经严重污染的河流,如芝加哥河、泰晤士河以及特拉华河口等利用所建立的水质模型进行  相似文献   

15.
《环境工程学报》2007,1(5):128-128
一、评选主旨 奥加诺奖学金设立的宗旨是奖励在水质与环境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方面勇于开拓、取得突出成绩的研究生。该奖学金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组织评选,日本奥加诺株式会社和奥加诺(苏州)水处理有限公司赞助。  相似文献   

16.
西北典型村镇集雨窖水水质变化及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西北村镇集雨窖水的水质状况和污染物变化规律,在2012年8月份的暴雨过后,对会宁县某农户3口不同集雨面(屋顶庭院、山坡土路、打麦场)水窖进行了长期水质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窖水的水质变化分为3个阶段:以物理沉降为主的初期沉降阶段(0~15 d);以生物降解为主的中间过渡阶段(15~100 d)及水质基本不变的后期稳定阶段(100~250 d)。浊度与CODMn、NH3-N、细菌总数之间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达到0.60~0.96。窖水水质受集雨面特征影响较大,屋顶庭院水窖水质最优且最早到达稳定期,后期基本满足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山坡土路面及打麦场水窖水质分别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Ⅲ、Ⅳ类标准。研究结论可为水窖的使用和管理、开发相应的水处理工艺及设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处理工艺中摇蚊幼虫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摇蚊幼虫的生活习性及其在水处理工艺中的分布规律。对其生理特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就近年来采用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防治水处理工艺中摇蚊幼虫污染的研究进展、现状和局限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展望了摇蚊幼虫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前景,指出目前控制饮用水中摇蚊幼虫污染必须将水源水质控制、污染治理与净水工艺处理结合起来,优化水处理工艺和强化水源水体保护是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污水治理问题备受关注。碳纤维材料因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生物亲和性,易于微生物附着,利于吸附、生物脱氮除磷的进行,从而去除水中氮磷等污染物,在水处理中具有应用前景。系统介绍了碳纤维材料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对碳纤维材料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进行了总结,重点介绍了碳纤维材料在饮用水、工业废水及富营养化水体等水处理中的应用,同时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将来研究的开展方向及趋势。  相似文献   

19.
腐殖质及其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腐殖质对于人类与环境,既有利,也有害。本文详细地介绍了腐殖质的分类、结构和性质,并从水处理、天然水污染过程化学、污染物质土地处置等方面阐述了腐殖质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作用,同时提出了腐殖质环境效应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水环境污染是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加强水环境管理和监测工作 ,我国环保部门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 ,在主要流域设立水质自动监测站 ,并建立周报制度 ,对水污染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近日在京透露 ,随着国务院陆续出台、实施“三河、三湖”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力度逐年加强 ,对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常规的水环境监测手段已难以满足水环境管理和监督监测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水环境监测已由浓度监测过渡到同时实施浓度和污染物总量监测 ;水环境监测的频次 ,也由原来的每年按丰、平、枯水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