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方向,对电网设备故障监控系统进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实现电网进行安全可靠运行.提出基于ZigBee网络的电网设备故障高精度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利用ZigBee网络构建无线的传感网,节点是采用的CC2530,节点间采用簇状的结构与监控功能部分、视频监控信号传输以及监控的客户端相结合构成远程视频的监控系统,采用小波变换对设备故障的特征进行分析,克服了因雾霾天气产生的电网设备故障,对电网设备故障进行及时的抢修,完成对电网设备故障高精度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系统能有效地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传统系统存在查询速度慢、CPU利用率低、耗费时间长、性能差等问题,为此,对环境污染区域国土资源信息查询系统进行设计.建立信息查询系统框架结构,分析图形信息采集和属性信息采集,设计属性数据库结构;针对系统软件部分,设计图形数据采集,构建查询文件,查询系统页面显示,由此实现国土资源信息的查询.通过实验对该查询系统设计的性能进行测试,并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资源信息查询速度快,CPU利用率高,实用性强等优势,为中国国土资源信息查询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环境污染信息采集,进行环境污染的远程监测和控制,并针对性地开展环境污染治理措施,提出基于DSP技术的环境污染信息嵌入式采集系统设计方法,采用Zig Bee网络模型进行环境污染数据的多传感器组网设计,采用声传感器进行噪声污染检测,采用水文信息传感器进行水质污染检测。将采集的数据输入的集成控制模块中,实现污染成分分析,系统在嵌入式ARM中进行集成开发,以TMS32010DSP芯片作为信息处理器,完成系统嵌入式开发。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地下水在线监测系统的研制和开发,在分析系统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系统硬件设计方案以及软件设计框架进行了介绍。地下水在线监测系统中的供电系统采用了由风能、太阳能和外接市电三重供电模式组成的风光互补系统,解决了偏远地区取电困难等问题,实现了全自动、智能化供电。利用国内外先进的在线自动分析仪器采集水质监测数据,采用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传输方式,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提取、传输、储存和处理,可以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评价。该地下水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地下水水质的监控和评价预测,同时为各级水质主管部门对地下水水环境的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教室闭环节能灯系统以STC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系统,利用光敏电阻采集教室光照强度,作为反馈信号传输到CPU,系统经过与人眼读书最宜光照进行比较,利用俩者之间的偏差控制LED灯的亮暗,实现教室灯光的闭环控制,减少了教室用电的浪费。  相似文献   

6.
针对北方地区河流普遍存在污染严重、环境流量不足、自净能力差、水生态系统受损严重的问题,提出了涵盖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的综合治理和统筹管理的"点(点源)-线(河流)-面(面源)-管(管理)"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分析了"点-线-面-管"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的内涵和实施策略,并在双洎河(新郑段)进行了该治理模式的具体应用,实施效果表明:"点-线-面-管"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流域水质。  相似文献   

7.
水环境承载力预警是当前水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现有水环境承载力预警大多停留在评价层面,预警技术方法体系尚处于探索阶段.以水环境承载状态指数为预警指标,以经济社会发展、水污染治理、水资源利用等14个指标作为调控指标,建立基于系统动力学(SD)的水环境承载力预警调控模型,并以非点源为主要污染源的承德市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现状趋势发展,承德市未来水环境承载状态指数将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并于2023年开始超载.3种调控方案的结果显示,污染治理调控方案不能满足水环境系统支持承载力的要求,推荐经济社会发展调控与污染治理调控双约束方案,该方案下,2035年水环境承载状态指数为0.65,可承载的GDP为3866亿元,人口数量为368万人,需通过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再生水回用率、污水处理率、以及调整种植结构和畜禽养殖规模等实现.本文为以非点源污染为特征地区的水环境承载力预警与调控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并为承德市水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定量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水环境治理过程重点关注了治理技术和治理措施的研究、创新与升级,轻视了水体治理效果的维护与管理,忽视了治理过程中潜在环境风险的防控。北运河香河段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引入环境物联网工程,通过建立感知系统(流域水体感知单元、有机垃圾处理感知单元)和智慧运营管理系统,同步感知整治效果及整治过程,及时发现污染威胁,防控过程环境风险,促进多方参与到流域管理工作,以期实现维护与管理水环境治理效果、防控过程环境风险、保障流域水环境安全的目标。该模式在流域水环境整治工程中具有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汉江水污染控制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的设计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组件MapObjects开发汉江水污染控制信息系统,在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中,采用了异构数据模型,这种数据的组织方式,很符合所研究流域信息管理的特点,更能发挥汉江流域水环境专题GIS管理流域水环境信息的优势。该系统综合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了汉江流域的水环境信息的集中、高效管理,以及流域水污染的预测、评价。为及时制定汉江流域的水污染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对沈阳市地表水环境特征及水质达标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地表水变化趋势,提出了实现地表水持续稳定达标的技术路径,要实现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达标,必须采取优化经济结构及布局,持续推进污水集中控制,强化污染源治理,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河流生态环境质量和水体自净能力,强化水环境政策制度建设及环境监管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