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环境美学及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环境美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它的主要组成因素有:自然景观、城市建筑艺术,人文景观,环境气氛美和社会服务好。本文系统论述了城市环境美的基本因素及其美学特征,还介绍了评价城市环境美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美术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教育,让学生对事物有所感知,培养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感,让他们感受艺术,体验灵魂之美。  相似文献   

3.
正由中国环境出版集团组织策划的"记录美丽中国、讲述生态环保故事"系列丛书日前已正式出版发行,为六五环境日献上"文化之美"。"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丛书—《爱在山河人间值得》收录了2019年全国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的事迹,感人故事直击人心;《爱在山河丹青水墨》收录了国内知名书画家的170余幅书法、国画作品,在丹青水墨中体味艺  相似文献   

4.
<正> 一个文明的城市,应当有一个整齐、清洁、舒适、优美的环境。美的环境作为一种形态,它随着城市建设应当怎样保护和创造,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一、城市规划与形式美城市环境,以其具体的形象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它与艺术美、社会美更多地强调内容美有所不同,能够表现出形式美。形式美,包括一定的自然规律概括和抽象,如几何工程上的对称、比例、和谐、均衡、变化和多样统一等等,这些都是形成各种美的环境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5.
温以才 《环境》2000,(9):23-23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状态,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美。老子曰:“道法自然”,人们应向自然学习,与自然和谐。科学求真、道德求善、艺术求美。风景画(我国称之为“山水画”)这种直接讴歌“人与自然”关系的艺术样式首先根植于画家热爱和赞美自然的环境文  相似文献   

6.
从环境对人类的切身利害来说,“环境美学”不应该是一个十分陌生或不可理喻的概念。事实上,它的相邻学科或前沿学科如山水美学、旅游美学、园林美学、建筑美学、文物美学等已逐渐为人熟知。环境是人类生存所依赖的各种物质存在条件的总和。阳光空气,绿地水源,自然景观,人工建筑,共享空间,商业橱窗,艺术画廊,街道标志,雕刻小品等等,都可以包括在“环境”这个大概念之中。因此,凡是与人类的正常生存、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关系的环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论述城市环境美、城市环境美的创造,以及创造城市环境美的目标、原则和策略。作者认为,城市环境美是城市建设的目标,是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塑造城市环境美,要依城市的规模、性质和功能,并依其自然特征等,注意创建自己的风格和韵味。创造城市环境美,是市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尤其要加强规划和管理,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抓起。城市各部门要在统一领导和规划下,密切配合,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论述了美术的绘画手段、绘画技法以及审美意识等艺术论题,阐明了美术之"美",并提出了在美术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绘画技法,还要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尽管人们早就知道在自然及社会斗争中要为自己创造一个有益的环境,可是将环境美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却是近几年来的事。它反映了对环境保护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环境科学日益深入研究的必然结果。除了消除污染,制服公害,清洁卫生,合理布局等基本内容以外,环境美还可以包括建筑装饰到  相似文献   

10.
黑靖国 《环境工程》2022,(2):249-250
<正>生态环境是人类栖息的自然家园,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从“春色满园关不住”到“浅白深红画不知”,......透过古典诗词之美,可以看到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美即和谐的美好画面,洞见自然四季之美。然而,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在科学技术、经济效益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环境问题曾困扰社会发展,滥砍滥伐、过度捕捞、乱排污水等行为屡禁不止。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中华民族发展的大计,重在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促使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间是时间存在的寓所,生态文明建设不只需要时间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更要空间层面的介入与实践。作为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环境空间视觉导向系统设计是立体视角和多元文化的产物,具有进入生活、  相似文献   

11.
环境艺术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形体,而是一种以交互性理念、人本化理念等多理念为依托,以PS、3D等多技术为工具,将一处环境空间设计为特定艺术状态的复合艺术.文化创意产品是文化元素与当代创意理念结合的艺术产物,包含具体产物也存在抽象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发挥着美化界面、打造环境标识、营造人文体验的功能,有助于弥补环境...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时期,面对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突出的环境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等现状,天津市委、市政府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扎实推进"美丽天津·一号工程",生态环境容量不断扩展,空气和水环境质量不断优化,人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更加适宜,大绿大美的城市景观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3.
《环境》2015,(7)
6月5日上午,广东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北广场,“粤环保·粤时尚·与法同行”--2015年广东省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系列活动隆重启幕。今年是新《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首年,《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也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省环境保护厅将2015年定为“环境法治年”。6月5日至7月5日期间,省环境保护厅将在广东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举办一系列环保与艺术有机结合的活动,让公众在感悟艺术之美的同时养成环保法治观念,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4.
<正>美术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影随形,美术的社会作用远非其他艺术可比,美术的综合素质高,其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会丰润饶益,表现在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商业美术、环境艺术等等方面,在工艺美术和建筑中,美术的价值尤为突出,促进着人们的文明之发展。下面将教学体会略作分享,敬请匡误扶正。一、培养学生认识美的能力审美是一种实践活动。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曾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术教学的内容,大都来源于大自然的事物。为使学生认识美,带领学生到自然界中进行观察体验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在教学  相似文献   

15.
环境美学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美学着重研究环境美化,更多地涉及人类精神需要,是一门根据哲学、美学原理研究构建环境美的实用学科.自然美、人文景观美和社会美是环境美的主要特征.环境美学研究对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保护生态有重要作用,有益于提高人们对环境构成的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前进.  相似文献   

16.
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决定其相互转化的程度,基于此,庄子在《知北游》中说:"臭腐复化为神奇",但这种"点石成金"的妙变不是想当然的,它还需要人发挥创造力,有绝对的洞察能力,找出事物彼此间的联系点,并以相应的方略实行点石成金,臭腐化神奇的转化。这种转化是艺术的行为,是创造美的行为,所以对于美术教师来说,要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发现之眼眸涉猎身边的事物,将腐朽化为神奇,将丑陋化为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7.
山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境战略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在我固呈强劲、快速发展之势,其前景远大.但生态旅游非"生态"的现象和行为已严重影响并制约着生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针对山西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旅游环境现状,分析了当前山西生态旅游开发活动中存在的某些环境问题与产生原因,提出了以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努力实现保护自然赘源环境与发展生态旅游"双赢"的可持续生态旅游战略实证.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国际社会要求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承担环境责任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在国家层面,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对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环境责任要求较高。在国际组织层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对企业跨国经营提出了环境责任要求。总体来看,国际化经营中企业环境责任的发展呈现责任地域扩大、法定责任增加、责任标准加严、倡导性责任增多、责任报告流行、责任风险加大、责任不平等、政府的环境监管不断加强等八大趋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利益冲突的数量和规模都在快速扩张.民间环保组织作为"第三部门",在参与环境利益冲突的解决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环境科学的角度就如何创造城市环境美进行了论述。每个城市所创造的环境美都应有其“个性”,这个“个性”应依其性质、功能、发展方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加以发展。城市环境美的创造,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龙头”。作者提出了衡量城市环境美的标准。城市环境美不仅是个物质文明建设问题,还是个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两者缺一不可。创造城市环境美必须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