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适应工作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即将开展相应的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如何编制气候适应型城市规划,正成为城市面临的一项现实问题。本文以国内28个气候适应型试点的经验为基础,结合国外多个城市的规划实践,从气候风险评估、适应行动、治理机制三方面总结了气候适应型城市规划的12条基本要素。以此为标准,对我国28个气候适应型城市的试点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显示,28个试点地区的适应规划还处于初级阶段,在风险评估方法的科学性,适应行动的多样性、长期性、可测量性,治理手段的多样性等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为了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规划的编制水平,国家应尽快出台气候适应型城市规划指南,为城市编制适应气候变化规划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李阔  许吟隆 《环境保护》2023,(22):38-41
气候变化对城市的影响日益显著。洪涝、高温、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对城市基础设施、居民生活及社会经济系统造成直接冲击,导致经济损失日趋严重。本文从适应气候变化的角度探讨国际典型城市应对洪水灾害的适应行动思路,并讨论了国内城市适应行动存在的不足,包括气候风险评估不够精细、与适应行动衔接不紧密,部门/领域适应行动与部门常规任务未有效融合,缺少对适应目标与成效的量化评估等。鉴于此,面对气候变化影响下城市洪涝灾害的严重胁迫,中国城市适应行动应从气候风险精细评估入手,量化适应目标,推进部门常规任务与适应措施的深度融合,提升气候变化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雪纯  杨秀 《环境保护》2020,48(13):34-40
气候变化问题具有全球范围的负外部性和迭代式系统性影响,尤为需要运用协同治理。本文剖析了协同治理在适应气候变化行动中的理论基础,选择国际社会较有代表性的两个协同机制进行案例研究—意大利自下而上的社会网络引领国家适应行动和美国自上而下的总统启动国际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研究发现,当国家层面尚未意识到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性时,非政府的社会层面会以先行者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线中;在适应工作的初期,对知识的分享和学习可以有效串联起一系列社会网络;协同治理中有合法权和行政权的领导力会吸引众多创始组织和投资者加入等。我国可以借鉴国际适应协同治理经验,以传递信息和构建知识体系为抓手,广泛纳入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重要社会参与方;依托已有的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增强地方政府协同领导力,落实技术引进和资金投入;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协同伙伴国家,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4.
吴静  朱潜挺 《环境保护》2020,48(5):12-17
后《巴黎协定》时期,在多层治理理论框架下,城市参与气候治理已成为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热点之一。城市由于人口、经济的高度集中,以及受到气候变化威胁的直接性,具有应对气候变化的天然驱动力和执行力。本文回顾了国际上城市参与气候治理的两种模式,即基于城市政策法规的气候治理和基于跨国城市气候网络的气候治理,为我国城市参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经验借鉴。基于此,结合目前我国城市气候治理行动,从城市节能减排和气候适应两方面,梳理了我国相关试点工作,最终提出了我国城市参与国家气候治理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南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国家是我国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重点对象之一。目前我国已通过应对气候变化物资赠送、培训等方式与部分国家开展了气候变化合作,但总体来看尚处于探索阶段,对其合作需求了解得尚不够深入,且缺乏整体系统性的谋划和战略。通过调查问卷、面对面访谈和分析现有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发现南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合作需求主要集中在资金支持、能力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未来,我国可通过在现有合作框架下与南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国家展开气候合作,打造气候变化的战略共识;不断优化和深化目前开展的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项目,提高合作的针对性;通过抓重点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等方式不断加强合作,提升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方面的影响力;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加强在气候治理经验方面的交流;开展多方合作;鼓励私营部门交流,增强互信程度。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对中澳两国均是面临的严峻挑战,适应气候变化已成为两国的迫切任务之一。本研究主要比较了中澳两国在适应气候变化领域的机制安排、政策与行动,并选择敏感脆弱的水资源领域为研究分析对象。基于对比研究,本文提出几点政策建议:一是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二是推进适应气候变化综合管理决策能力建设,努力构建适应气候变化的创新管理机制;三是尽快建立适应气候变化的专项基金;四是推动地方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五是学习澳大利亚将气候变化风险和适应气候变化纳入与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管理相关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经验,开展相关研究和试点。  相似文献   

7.
正气候变化是当前最突出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我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在《巴黎协定》的框架之下,我国提出了自主减排贡献目标。为尽早实现这些减排目标,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中央政府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措施,更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等非国家主体单元的协同努力。通过开展低碳城市试点等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不断加强与各方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对话交流及务实合作,鼓励城市积极参与全球跨国城市气候治理,努力提高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履约能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多个城市都对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区或低碳城市非常热衷,已经掀起了建设低碳城市的浪潮,这是因为“低碳城市”这张名片将会为城市发展带来许多机遇。首先,发展低碳经济与国家正在开展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其次,发展低碳经济,通过与节能减排和生态城市建设相结合,促进和协调各地的优先发展领域,强化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创造国际合作的机会:目前在中欧战略合作框架下,能源与气候变化问题是合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正广元地处嘉陵江上游。市委、市政府立足广元实际,以大开放大合作、大保护大转型、大统筹大联动加快打造"绿色广元、康养之都"的生态广元建设新路径。目前,广元市已成为四川省最早的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市,四川省唯一的国家气候适应型建设试点城市,成功入列国家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广元市生态文明建设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生态环境建设方面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上196个缔约方(195个国家+欧盟)签署了《巴黎协定》,正式对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进行了制度性安排,这是继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形成了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巴黎协定》的签署,传递出全球实现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积极信号,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