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气候变化定量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如何有效适应气候变化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研究表明,全球变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过去,科学界致力于削减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而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如何适应气候变化,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论文重点阐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区域气候的生物地球物理影响机制,总结土地利用/覆盖与气候变化定量关系的研究进展,得出现阶段研究存在四点不足:①缺乏景观格局与气候过程关系的认识;②较少考虑人类活动对下垫面的影响;③区域气候模式存在局限;④适应气候变化的研究不足。针对上述问题,论文指出基于可持续性的土地系统设计是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人类应对气候变化通常有两方面的措施和行动:减缓和适应。减缓偏重于影响气候系统,阻碍变化进程和幅度;适应则是要控制气候变化的风险,减轻不利影响。目前,通过《京都议定书》的谈判、生效和执行,人类在减缓方面已经做了一定工作。然而,气候、生态和社会经济系统的惯性决定了即使全球21世纪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实质性的减少。气候变暖及其不利影响仍将会持续数百年乃至上千年。这就给人类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成了极大的适应压力。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2021,(8):8-8
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正在加速,冰层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等气候风险持续上升,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显著影响着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加强气候风险管理,适应气候变化、保障气候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近年来我国适应气候风险特别是应对极端灾害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规划中均考虑到气候风险,努力提高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和沿海、生态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和气候风险的水平。但目前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建立气候风险评估机制,完善气候风险防范机制,与世界各国凝心聚力建立起应对气候风险的长效机制,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气候金融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低碳经济所出现的金融解决方案,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一个相当重要的趋势。文中主要就气候金融相关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展望。研究指出,从全球来看,气候金融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产生而形成,也必将伴随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深入而发展。气候变化减缓化、适应化和气候友好技术市场化将是气候金融支持的三大领域。未来10年是中国气候金融业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十三五"期间碳强度减排的投融资需求肯定超过"十二五"期间投融资规模;如果考虑到气候变化适应化的投融资需要,资金规模将会更大。这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目标,也是气候金融发展的良好机遇。总而言之气候金融日益发展和壮大是经济全球化和环境全球化过程中的大趋势。相关金融机构和综合决策部门需要顺应这一大趋势,开拓金融可持续发展思路,创新金融政策和工具,服务发展绿色经济,服务建设环境友好、气候友好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正气候变化正在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资金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之一。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领域,"气候投融资"是当前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核心议题之一,发展气候投融资已成国际共识。一、国际气候投融资实践气候投融资的来源包括以双边或多边金融机构赠款和贷款为主的国际资金、以信贷市场和股权投资市场为主的金融市场投融资活动以及企业直接投资等。  相似文献   

6.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5,21(4):35-35
全球气候变化不仅是气候和全球环境领域的问题,也是涉及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等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重大问题。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气候,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我国及其他许多国家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上签字。  相似文献   

7.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凝练了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脆弱性和风险,同时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报告警示全球实现气候韧性发展的机会窗口正在快速缩小,需要迅速采取适应与减缓相结合的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应科学认识并准确把握IPCC报告及主要结论,认识IPCC报告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潜在影响,为继续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对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生存环境及经济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也使中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面临新的压力,雾、霾,酸雨等极端气候环境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干旱化及生物多样性减少趋势加剧.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及生态退化互为因果,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既是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人类健康的必要措施,也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上196个缔约方(195个国家+欧盟)签署了《巴黎协定》,正式对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进行了制度性安排,这是继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形成了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巴黎协定》的签署,传递出全球实现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积极信号,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资讯     
《环境》2019,(7)
<正>Voice声音"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当前,国际社会正积极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同时各国仍面临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严峻挑战。建设全球生态文明,需要各国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致贺信中指出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12月11日,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洲绿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提出到2050年欧洲要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气候中和,并承诺将在100天内出台首部《欧洲气候法》。《欧洲绿色新政》被誉为欧洲绿色新纲领,对其在"后巴黎时代"应对气候变化进行了中长期战略布局,成为提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雄心和力度、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风向  相似文献   

12.
李阔  许吟隆 《环境保护》2023,(22):38-41
气候变化对城市的影响日益显著。洪涝、高温、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对城市基础设施、居民生活及社会经济系统造成直接冲击,导致经济损失日趋严重。本文从适应气候变化的角度探讨国际典型城市应对洪水灾害的适应行动思路,并讨论了国内城市适应行动存在的不足,包括气候风险评估不够精细、与适应行动衔接不紧密,部门/领域适应行动与部门常规任务未有效融合,缺少对适应目标与成效的量化评估等。鉴于此,面对气候变化影响下城市洪涝灾害的严重胁迫,中国城市适应行动应从气候风险精细评估入手,量化适应目标,推进部门常规任务与适应措施的深度融合,提升气候变化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事件     
《环境》2016,(1)
正全球气候治理迈出历史性步伐12月12日,《巴黎协定》正式通过,长达数年艰苦卓绝的谈判收获丰硕成果。《巴黎协定》代表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是人类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和治理模式的智慧结晶。《巴黎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化不仅是气候和全球环境领域的问题,也是涉及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等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重大问题。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气候,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 我国及其他许多国家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上签字。《公约》已经于1994年生效。目前已经成为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中影响最大、意义深远的国际环境公约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绿色低碳转型是全球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与潮流。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将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坚定地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明确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和框架,积极兑现承诺、加强合作,与各国一道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气候投融资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低碳转型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当前,气候投融资正处在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和窗口期。为持续有序推进气候投融资工作,我国需加快构建气候投融资政策标准体系,助力"一带一路"绿色低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最重大的环境与发展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而且直接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和生效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新动力,在新时代中国要更好地参与、贡献和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这需要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生态文明思想、经济思想和外交思想,准确分析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和新特征,为共同合作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故事,彰显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国际政策发展动向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学都 《环境保护》2007,(6A):36-42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迄今面临的最重大的环境问题,也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复杂的挑战之一。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温室气体的人为排放,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或埋存。为此,在过去的近20年里,国际社会展开了积极的行动,包括由联合国组织谈判制定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区域间政府组织制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政策等。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经过多年努力和协调,国际社会形成了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为主的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在这个机制下,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气候资金和技术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4个主要手段。如果把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事业比喻为一座大厦,减缓、适应、资金和技术则是构造这个大厦的砖瓦。在这4个因素中,  相似文献   

19.
正气候变化是当前最突出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我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在《巴黎协定》的框架之下,我国提出了自主减排贡献目标。为尽早实现这些减排目标,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中央政府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措施,更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等非国家主体单元的协同努力。通过开展低碳城市试点等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不断加强与各方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对话交流及务实合作,鼓励城市积极参与全球跨国城市气候治理,努力提高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履约能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正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共同应对。我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安排部署,应对气候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