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曲江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规划目标和曲江流域水环境容量,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分配方案,在此基础上编制玉溪市曲江流域段综合治理规划方案,为综合治理曲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中部地区案例河流域为例,通过梳理现状水污染问题和综合整治过程中的难点,提出流域综合治理和管理可采取模式:(1)明确流域治理目标,从城市到水里开展综合治理;(2)明确工程的长期性,完善生态修复模式;(3)建立完整的跨部门跨地区的全流域管理机构,统一协调调配;(4)提前做好流域沿岸的产业布局规划,开发与治理适配;(5)政府积极鼓励民众和企业共同参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综合治理,需要政府采取新的商务模式以吸引治理资金,达到双赢。以期能为我国流域的综合治理和管理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抚仙湖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方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整个抚仙湖流域出发,根据抚仙湖主要环境问题,提出污染综合治理总体方案设计,在此基础上根据湖泊环境保护目标、流域内重点控制区的污染特征、入湖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提出抚仙湖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4.
杞麓湖流域环境规划工程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污染控制系统工程是杞麓湖流域环境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本规划中的重点污染控制系统工程的综合效益探讨分析,指出了该系统工程是杞麓湖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工程有实施能有效改善湖泊水质,实现流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同时可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2008,(1):24-24
从2008年开始,中国将投资15.67亿元对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综合治理。 据青海省发改委农牧经济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07年12月底,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  相似文献   

6.
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分区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规划分区管理是国内外流域治理的普遍经验,为逐步改变中国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两张皮”的局面并促进两者的真正结合,阐述了进行流域规划分区的必要性和意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强化了分区、分级和分类防治的策略,构建了流域一控制区一控制单元的三级规划分区管理体系,提出了分区原则和方法,明确了流域、控制区和控制单元的范围及边界的划分方法,将8个重点流域划分为37个控制区、315个控制单元,确定了“十二五”水污染防治格局。同时筛选出118个重点控制单元,分为水质维护型、水质改善型和风险防范型3种类型,分类制定差异性的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方案,为未来流域的精细化水环境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工程污染物削减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深圳河流域及新洲河流域为主要研究区域,调查统计了深圳河流域和新洲河流域1995-2019年已实施的水环境治理工程并对其进行分类,估算了点源污染治理工程与河网综合治理工程对水体主要污染物(NH_4~+-N、COD、TP)的削减量,并利用空间插值法揭示了污染物削减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共调查统计到水环境治理工程256项,总投资238.8亿元,共计9大类,其中点源污染治理工程86项(投资139.15亿元),河网综合治理工程101项(投资88.58亿元),这2类工程的投资额占到总工程投资数额的95.36%。(2)流域内点源污染治理工程与河网综合治理工程对NH_4~+-N、COD和TP的削减量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布吉河中游地区与深圳水库周围的交错区域内污染物削减量在整个流域内达到峰值。点源污染治理工程对污染物削减量高于河网综合治理工程。投资数额最高的点源污染治理工程对NH_4~+-N、COD和TP的估算削减量可达1 231.70、8 357.96、100.30 t/a。投资数额最高的河网综合整治工程对NH_4~+-N、COD和TP的削减量分别为16.01、20.29、288.24 t/a。  相似文献   

8.
根据石质山区生态环境及水土流失特点,把开展生态建设、发展区域经济做为重点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通过科学规划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工程措施结合植物措施、发展庭院经济,使流域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经济讯速发展,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实现良性运动。  相似文献   

9.
国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以美国的集中治理模式、日本的分散治理模式和澳大利亚的集中—分散模式为代表,同时三国在流域治理方面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使我们体会到我国的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应该是部门间的综合治理、地域内的综合治理、内容上的综合治理和市场化的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以下简称《长江保护法》)规定“国家建立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的长江流域规划体系,充分发挥规划对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引领、指导和约束作用。”其中,相关专项规划应发挥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指导和约束作用,构成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该规划体系应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顶层规划,统筹生态环境修复规划、水资源规划、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河湖岸线保护规划、河道采砂规划、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等专项规划相关要求,与长江流域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作为最顶层规划,《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应做好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绿色发展、生态空间管控与流域控制单元治理、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近期规划与远景目标、中央和地方责任事权等5个方面的统筹;各专项规划之间应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各有侧重、相互衔接,协同发挥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全方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汾河源头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安全格局的优化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空间途径。以汾河源头区域为例,定量评估产水量、生境质量、土壤保持量三种生态系统服务,利用热点分析法识别重要的生态源地,考虑到河流在生态系统中复杂的作用机制,构建了两种模式的生态安全格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汾河源头区域共19个生态源地,占研究区面积的16.59%,三种模式分别构建了33条、42条、43条潜在生态廊道。网络结构评估结果表明:三种模式均可生成闭合的生态网络,优化后的生态廊道总长度为565.957 km,网络闭合度、节点连接率及网络连接度较高,成本比较小。此外,共识别了35个生态断裂点,明确了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的重点区域,以期为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提供空间指引。  相似文献   

12.
流域水质评价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淮河流域水污染现象十分严重,迫切需要对水质进行评价并采取有力治理措施。本文采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改进层次分析法(AGA—AHP)和隶属度矩阵,建立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将该评价模型运用于淮河流域水质评价实例之中,结果表明了模型操作方法简单、结果真实可靠。通过水质评价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治理方案和防治规划。  相似文献   

13.
WaterpollutioncontrolplanningfortheTaiziRiverwatershed¥JiangWeigong;SunHong(BenxiEnvironmentalMonitoringStation,LiaoningProvi...  相似文献   

14.
研究系统分析了黄河流域9个省(自治区)及68个主要城市的水资源状况、供水用水状况、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状况及再生水利用潜力。2020年,黄河流域68个主要城市再生水利用总量为18.1亿m3,预计未来年利用量仍有22.0亿~25.9亿m3的增长空间。黄河流域不同城市再生水利用量和利用率存在明显差异。黄河上游11个城市的再生水利用率在25%以下;中下游20个城市的再生水利用率在30%以下,低于国家规划目标。对于黄河上游兰州、包头等城市,中下游榆林、太原、济源和泰安等城市,需进一步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提高再生水利用率。今后需进一步拓展再生水利用途径,特别是提高工业利用水平,加强再生水配置利用规划、再生水利用分类统计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科学评估海岸线生态服务价值(ESV)是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前提,有助于判别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级别,有助于优化海岸线的管理。本文以广西钦州市海岸线为研究对象,以海岸线向海陆两侧各1 km区域为研究范围,评估了钦州市海岸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探索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在编制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中的应用,结果表明:ESV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茅尾海北部、七十二泾、三娘湾以及大风江部分地区,ESV较低的区域分布在钦江入海口、金鼓江南部以及大风江西南侧部分地区;ESV评估可以从海岸线资源环境特征上把控其保护级别与开发利用价值,并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的编制提供基础支撑。研究成果可为海岸线规划管理以及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松花江流域水资源-水污染联合调控方案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森  蒋洪强  常杪  刘洁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6):1866-1874
为解决松花江流域水资源消耗与水污染物排放联合调控过程中系统复杂特征难以刻画和系统状态变化难以量化的问题,本文从流域污染物排放的源头即农业、工业、畜禽养殖业及生活(城镇和农村)4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其水资源消耗量和水污染物排放量联合控制的特征和机理过程.通过构建二者的耦合关系,建立了松花江流域水资源-水污染联合控制动态模拟模型.通过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及设计的4种情景方案的模拟对比,充分说明实施开源、节流、治污、减排的综合措施,才是松花江流域经济社会与水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最佳策略.同时结果也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联合调控动态模拟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本研究对于解决松花江流域的水资源优化管理、水污染减排和总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为制定松花江流域经济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全国农用地分等工作成果,采用定量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了未来10 a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变化对区域粮食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利用等别处于全国中等偏上水平,耕地质量总体较优;②根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来10 a内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数量和质量均存在下降趋势,减少的耕地主要集中在利用等别较高、 质量较优的区域;③长江三角洲地区最高等别、 最低等别耕地的标准面积与统计面积相比,减少和增加耕地的比例为0.1∶1,减少和增加标准粮产量的比例为0.52∶1。相对于低等别耕地,高等别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产能影响更大;④耕地占补平衡中,由于占优补劣原因使耕地质量下降,导致补充耕地的粮食产能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景观生态评价法的基本原理,即依据景观生态学理论,通过建立栖息地预测模型来评估规划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提出了应用该方法的基本程序,最后以南京沿江化工开发规划为例,以鲤鱼作为指示生物,苯酚作为栖息地限制因子,评估了南京沿江化工开发3种规划方案对水生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区域优化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Wetlandisoneoftherichestbiodiversityareasintheearth .Biodiversityshouldincludefourlevels:hereditydiversity ,speciesdiversity ,ecosystemdiversityandlandscapediversity .Speakingfromcertainangles,theprotectionofecosystemdiversityandlandscapediver…  相似文献   

20.
Wetland is one of the richest biodiversity areas in the earth. The main purpose of establishing wetland protected area is to protect biodiversity, and the protection of ecosystem diversity and landscape diversity is the key to protect biodiversity. In order to protect regional ecosystem and landscape, it is a good way to establish wetland comprehensive protected area which connected wetland nature reserves by habitat corridors. The Sanjiang Plain as a study area, its landscap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n wetland protected area was studied, and some problems o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ecology construction were further approached in this paper. It showed that establishing wetland comprehensive protected area is very important to protect regional wetlands, to maintain ecological balance,and to impro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