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辐射化学净化效果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原始物质转化伴随有足够高的辐射产额。对此,正象前章所讲的那样,前景是链式反应。不饱和化合物的聚合作用取决于被电离射线激发的链式反应数量,净化废水的实质就是利用辐射化学的聚合作用,使溶解单体形成不溶于水的、分散的,能够以此清除污染物质的聚合沉淀。由于聚合作用具有很高的辐射化学产额,上述过程的能量消耗是不大的。辐射化学净化效果的基本要求之二,就是废水中化学物质很高的转化率。为此,必须使辐射化学产额保持不变。但  相似文献   

2.
当前对研究与应用辐射方法净化废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此目的1985年在联邦德国慕尼黑市召开了使用加速器与放射性辐射源的国际会议.在科学与专利文献中出现了有关以放射线源与电子加速器为基础的净化生活与工业废水的生产装置的信息.苏联进行了若干科研工作,并进行了设计实验检验.设计和建设着用辐射方法净化工业废水的建筑物.本文阐述的是电离放射净化废水方法中的一种——苏联研制成功的辐射聚合法.该方法的基础是依靠放射作用在水介质里形成的聚合物沉淀吸引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污染物质吸附在聚合物沉淀表面或者甚至构成聚合物的组成部分.这些沉淀很容易与水分离开来,还可以用作填料或用于其它目的,而净化水则回用生产。显然,上述方法首先适用于净化含有单质或未完全聚合的化合物的聚合物生产时的废水,因为它不仅可使污水中的聚合物与其它污染物排出,还能对污水中的聚合材料进行利废.能够合理利用聚合物沉淀以及被吸附的污染物——这就使得辐射聚合方法颇有发展前途,哪怕废水中不含单质而需要专门添加时也是如此.当然,对于每个具体的生产场合,该方法应予检验并评估其经济性. 以往,几乎总是同时采用若干种方法净化废水,例如,辐射化学氧化法最好同生物净化或吸附法配合起来使用,而辐射聚合净化法则无须与其它方法配合使用,这就大大简化了净化过程.术文以制浆造纸工业及聚合材料生产的废水净化为例,显示苏联研制的一种利用在放射作用下构成的聚合物使污染物质沉淀的科学方法.阐述了辐射净化对各种放射源的作用。本书资料有助于从事一业废水净化问题的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应用辐射化学领域中的专家、原子能工业中研究生产裂变材料的产品贮存问题的设计师和上作人员。下面将分为若干章节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3.
化工企业废水处理最好的方法是活性炭处理方法,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净化能力。能够对废水中的其他物质进行净化,以达到去除废水中杂质的作用,分别采用粉末形状活性炭、颗粒形状活性炭、纤维活性炭对化工企业排污废水进行净化处理,通过对废水中的COD、氨氮浓度、废水浊度、pH值净化进行对比分析。纤维活性炭净化速率最快,净化所需时间最短,对化工企业排污废水中COD净化容量最高、浊度去除率最高,但对氨氮浓度和pH值没有明显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游敬熙 《环境科学》1978,(4):13-18,31
磁盘法是连续净化含铁磁性氧化物废水的新方法。本文是在首钢转炉废水净化小组磁处理研究和桂林钢厂应用磁盘法净化转炉废水的生产实践基础上,阐明磁盘法净化废水的物理基础;磁盘机的磁系设计;磁盘法的净化工艺及其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国利用水生植物监测和净化污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我国利用水生植物监测和净化重金属废水、化工废水、生活污水、放射性核素废水以及抑制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各种生态因子对水生植物净化效率的影响。为建立低投资、高效率、易管理的植物净化处理设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杨骥  李丽娟 《环境保护科学》1992,18(4):25-27,33
本文以胶体化学中的“等电点”理论为指南,研究了应用聚合硫酸铁净化各类造纸废水的工艺条件.造纸废水经净化,绝大多数指标达到或接近本色浆用水质量标准,从而可望实现废水循环回用.  相似文献   

7.
凤眼莲在净化废水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初步探讨了凤眼莲在净化废水方面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凤眼莲对生活废水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净化效果。同时,其经特殊的处理后钻井废水中也能较正常生长、繁殖,并起一定的净化作用。文中就废水pH对凤眼莲的影响作了初步实验探讨,对凤眼莲净化废水机理也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8.
火电厂废水的净化与回收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火电厂废水悬浮物含量高、粒径小、难分离、废水量大的特点 ,采用高浊度废水净化技术 ,优化工艺流程 ,实现了火电厂所有废水的净化与回收利用 ,且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混合印染废水的静态净化过程,进行了生物群落观察和条件实验。发现废水净化初期以大量细菌和草履虫(以 P. Caudatum为主)繁殖为特征,同时伴生着少量浮游藻类。随着净化过程的进行,细菌和草履虫数量下降,以针杆藻(以 S. aucs为主)为建群种的浮游藻类群落占优势。化学分析表明,净化作用与温度、光照条件及废水起始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介绍江苏联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废水零排放工程概况、工艺流程、主要技术。联海生物公司主要生产燃料乙醇,根据其废水水质特点,采用太阳能微曝气净化技术、纳米曝气和阶梯水帘溶氧技术、高效微生物载体技术、人工强化复合湿地净化技术和可控智慧活化河床净化技术等,对废水进行深度净化处理,使出水水质达到乙醇生产工艺用水标准,最终实现废水零排放。  相似文献   

11.
含铬废水在厌氧条件下与生活污水一起进行生物净化,是迄今获知的去除废水中六价铬(Cr~( 6))最简单和最廉价的方法。该法不需向含铬废水中加入专门药剂,不需要作特殊防腐设备,在整个净化过程中,只需耗费为量不大的电能。含铬废水在中性和弱碱性的基质中进  相似文献   

12.
氯化曾进行过用次氯酸钠净化含5~10克/升活性和直接染料,以及副产物废水的研究工作。研究过废水净化及脱色程度与活性氯耗量、pH值、反应温度及时间的关系。图2示出了每克COD耗氯4.5克情况下最好净化程度(α)与温度、pH值的关系。温度为60℃pH为4~8时,COD最大净化程度为70%。  相似文献   

13.
国外点滴     
国外点滴俄发明净化废水新制剂据俄刊报道,俄“伊夫坦”公司生态科研中心发明了一种有效净化废水的新制剂—霞石凝结剂。它能净化含有大量胶体及难以沉淀的渣末,如含有重油或其它油的废水、油脂乳剂、染料、造纸和木材加工企业的废水。作为吸附剂,可以净化酸洗和电解车...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膜分离技术,初步研究纳滤膜分离技术在染整废水净化回用上的应用,比较纳滤膜分离技术在处理经竖流混凝后废水及经生化处理后废水的不同效果,发现膜分离技术对染整废水净化回用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选矿废水净化处理与回用的研究与生产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废水净化处理试验和废水回用选矿对比试验 ,对南京栖霞山锌阳矿业有限公司选矿废水的处理与回用进行了研究 ,最终提出了优先直接回用 ,其余适度净化处理再回用的方案 ,实现了废水的零排放。设计了废水全部回用系统 ,并已成功地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6.
用电化学方法净化工业废水早在50多年前就已实现了。但那时认为不合算,现在由于新的合成材料和抗腐蚀合金的出现,以及电化学过程的基本理论有了发展,这个问题又重新得到了很大的重视。电解方法在普通化学工艺中的任务是要得到一定的产物,当净化废水时必须尽可能使物质破坏为二氧化碳和水,以便可以较大地降低废水的氧化性。使废水获得净化的因素,除了阳极上氧化之外,电解时还发生许多能促使废水净化的其它过程:电凝聚(特别是应用可溶性铝阳极时),由于降低了一电位;胶体粒子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滑石粉净化舍油废水的可行性,选取了汽油和柴油配制含油废水,考察了多种因素对滑石粉净化含油废水的影响,其中包括舍油废水浓度、滑石粉投加量、反应温度、搅拌时间等,确定了最佳的吸附条件.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20mg/L含油废水,当滑石粉投加量为20g/L,温度为20℃,慢速搅拌时间为15 min时,含油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对汽油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97.8%.对柴油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81.5%.由此表明,滑石粉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处理舍油废水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氰化废水的性质对净化方法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民  高靖春 《环境工程》1998,16(3):13-16
本文论述了氰化废水的来源、性质及净化方法。介绍了如何根据氰化废水的性质正确选择净化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前广泛采用传统的药剂法净化电流车间生产废水。药剂法能有效地净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但对含金属的废水却不能获得满意的净化效果。含于废水中的金属汞、铬、镍、锌、铜、镉等组分,回收后即成为有价值的物质,排放于自然环境,则成为有害的污染物。采用中和法净化含重金属废水,是通过加碱剂把废水的pH值提高到适当的值,形成重金属的氢氧化物沉淀,分离去沉淀物获得净化水。当废水中的水解物(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度最小时,可获得该水解物的高净化率。而水解物的最小  相似文献   

20.
工业废水铁氧体净水技术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铁氧体净化技术概述 铁氧体净化技术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废水净化方法.该项技术净化效果好,可同时除去多种污染物,适应范围广;固液分离容易,流程简单;二次污染小,废渣可再利用等许多优点,是一种有前途的废水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