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全球森林与灌木林覆盖面积占陆地1/3,但有下降趋势,1964-1966年到1984—1986年,全球森林覆盖率由33%降至32%,下降1%,相当于1.31亿(公里)~2。但各地区不同,有些地区在增加,有些地区在下降。在此期间,非洲由26%降至23%;中美与北美洲由33%降至32%;  相似文献   

2.
世界许多干旱土地主要依靠灌溉土地与牧场来增加粮食产量与牲畜头数,据世界粮农组织资料,从1974~76年到1986年,全球灌溉面积占可耕地面积之比,由14%(189487×10~3公顷)提高到16%(224177×10~3公顷)。其中非洲由6%(7548×10~3公顷),增至7%(10816×10~3公顷);北美、  相似文献   

3.
拉美由33个国家组成,总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3.8%,相当于欧洲大陆的3倍。拉美可谓地大物博,拥有世界上40%的动植物和27%的水资源。全地区47%的土地被森林覆盖。南美洲的森林面积达92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23%。世界上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就在该地区。墨西哥和委内瑞拉是世界上的石油生产大国。  相似文献   

4.
5.土地资源苏联土地的总面积为22,311亿公顷(2231.1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土地是苔藓地带、森林苔原、大森林、高山、沙漠和半沙漠地带。图18(略)是全苏各类土地的占地比例。据1988年11月1日统计,全苏农业用地的总面积为6,049亿公顷。其中:牧场占地3,333亿公顷;耕地2,277亿公顷;割草场3850万公顷;多年生果树林480万公顷;熟荒地60万公顷。图19(略)是全苏土地按使用情况的分配比例,图中前四项为农业用地,占全苏土地总面积的27.1%。图20(略)是  相似文献   

5.
选择西南地区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土地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依据当量因子法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开展评估.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土地利用以林地、耕地和草地为主,分别约占总面积的48%、28%、20%.人工表面、草地、...  相似文献   

6.
一、土地资源1.土地面积较广,但耕地数量不多陕西省总面积3.08亿亩,人均103亩,是全国人均土地面积较广的省区之一(居第九位)。但耕地面积不大,据土地概查全省耕地面积为8282万亩(统计数字5400万亩),仅占土地总面积的269%。耕地中,16.71%的面积属25°以上的陡坡地,随着部分耕地退耕还林还牧、及建设占地和因灾废弃,耕地将较大幅度减少,而耕地后备资源已趋枯竭,到2000年,全省耕地预计只能维持在6500万亩左右,人均1.8亩。2.相当一部分土地质量较差全省76%的土地属山地和丘陵(全国为66%);66.9%的面积属水土流失区…  相似文献   

7.
虎林市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处穆棱——兴凯低平原,是三江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总面积9328.6平方公里,总人口29.3万人,人口密度31人/平方公里,是开发较晚的地区。 建国初期,全市仅有耕地28万亩,人口3.4万人。97%的土地为森林、草甸、沼泽、水域所覆盖。湿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69%,是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地区。  相似文献   

8.
中东部地区土地利用与土地退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的遥感、地面调查及文献资料数据,分析了我国中东部地区土地利用与土地退化特征.分析结果认为,耕地和林地是中东部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占该区土地总面积的68%左右;园地、居民和工矿及交通用地面积迅速增加;未利用土地面积明显缩小;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流失面积有所减少,但水土流失区域差异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仍在加剧;耕地人均占有量小,利用强度大,复种指数高;耕地用途不稳,转入转出频繁;耕地总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迅速减少,2000年耕地面积比80年代初和1995年分别减少了913.15×104和151.31×104hm2;2000年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比80年代初期约减少了0.03hm2;土壤污染严重,耕地质量不断下降,食品安全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9.
刘勇强 《环境》2002,(6):30-31
荒漠挥戈逼进我国已是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蔓延最快、危害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荒漠化的基本情况一直处于模糊状态。从1994年开始,林业部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普查,于1997年公布了下列数字:沙漠、戈壁及沙化土地总面积为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7.6%,近二十年来土地沙化速度为年均2460平方公里,每年直接经济损失540亿元。但是,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确定的定义,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应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之27.3%。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处于荒漠化威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区域分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汪小钦  王钦敏  刘高焕  励惠国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2):165-171,333-334
利用多源遥感和空间数据,对黄河三角洲1984、1986、1991、1996和2001年5个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1984年东营市建市17年来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的区域分异。现代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趋于多样化,年变化率比较大;近代黄河三角洲区,以未利用地和耕地为主,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最不稳定;黄河冲积平原区,耕地面积远高于其它地类,约占2/3,总体变化速率处于中等水平;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比较单一,耕地占绝对优势,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最为稳定,年变化率最小。  相似文献   

11.
呼伦贝尔森林-草原交错区景观格局动态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Arc/Info和ERDAS等软件的支持下,以1995,2000和2005年三期呼伦贝尔地区的遥感影像和地形图为基础数据,解译提取了森林-草原交错区景观格局空间分布信息,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选取景观斑块分维数、分离度和景观优势度等指标,分析了该区1995—2005年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同时,利用马尔柯夫链模型对该区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预测. 结果表明:在以人类活动为主的一系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预计到2020年,草地和林地面积减少最多,其中草地面积所占比例将由1995年的41.200%下降到32.529%,主要转变成为耕地和未利用土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占交错区总面积比例将分别达到7.573%和6.132%.   相似文献   

12.
据联合国环境署1992年报道,全世界的45.56亿公顷草场中,有33.33亿公顷,即73%出现了沙漠化与土地退化状况。从程度上看,最严重和严重沙漠化以及退化的达20.56亿公顷,占草场总面积的45.12%。其中,北美洲草场沙漠化与土地退化最严重,达85%,非洲达74%,澳大利亚达55%,欧洲72%,亚洲76%,南美76%。从沙漠  相似文献   

13.
新开河流域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论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手段,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的模型,对新开河流域湿地近33年(1969-2001年)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①随着流域人口的增加、土地利用活动的加强和水文条件的变化,新开河流域湿地不同程度地转化为草地、耕地、沙地和盐碱地,植物群落发生逆向演变。期间湿地总面积经历了大幅度减少到显著增加的落起过程;②新开河流域湿地景观破碎化严重,2001年沼泽地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斑块周长较1969年分别减少了71.02%、71.08%、64.76%,景观破碎化指数由0.78上升到0.93。有关研究成果可为该流域湿地保护及其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35 a西藏拉萨河流域耕地时空变化趋势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4 期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1976-2011 年西藏拉萨河流域耕地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近35 a 拉萨河流域耕地从5.63×104 hm2增加到6.56×104 hm2,占流域总面积比例从1.71%上升到2.00%。其中,1976-1988 年为缓慢增长期,年增长率为0.09%,1988-2006 年为快速增长期,年增长率为0.59%,2006-2011 年为急速增长期,年增长率达0.86%。耕地增加主要来自草地,耕地减少则主要源于建设用地扩张。②耕地聚集度从下游到上游不断减少,其中拉萨市耕地聚集度最高但下降最快。耕地空间变化表现为中游以耕地增加为主,下游以耕地减少为主。中游的墨竹工卡县具有最高的耕地相对变化率,因而区域差异度最大。③耕地扩张不断向更高海拔和更大坡度的范围推进,其中4 000~4 200 m海拔高度和5°~10°坡度范围的耕地净增加量最多。  相似文献   

15.
地方传真     
《环境工作通讯》2011,(7):70-71
宁夏全力构建草原绿色生态屏障 宁夏禁牧封育工作会议日前在银川召开。宁夏自2003年在全国率先实行全境内禁牧封育政策以来,草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截至2010年,草原建设直接受益农户210万人,畜牧产值达到86亿元。宁夏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现有天然草原3665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7.2%。实施禁牧封育后,封育区内的牧草、  相似文献   

16.
草地是地球上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变为生物能的最雄厚的绿色生物库。全世界永久性草地面积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4。在世界农用土地(不含森林)总面积中,草地面积约占70%。草在绿色植物中是种类最多、适应性最强、覆盖面积最大、更新速度最快的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7.
邱东 《福建环境》1999,16(1):34-34
福建省土地面积12.3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居全国第23位。 水资源总量1168.7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4.2%,居全国第八位;人均水资源3637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全国第七位。  相似文献   

18.
水土流失是一个严重的公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盛衰,民族的存亡。据联合国开发署估计,仅土壤侵蚀,全世界每年要失去可耕土地500—700万公顷,而到本世纪末要上升到1000万公顷。我国土壤侵蚀也极为严重,计统计,水力侵蚀面积150万平方公里,风蚀沙漠、沙地面积130万平方公里,两项合计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9%,分布在近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土地污染尤其是耕地污染非常严重。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占中国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此外,全国土地污染防治基础薄弱,全国土壤污染的分布和程度尚不清楚,防治措施缺乏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一、自然资源破坏的现状 1.耕地在丧失世界上现有耕地205.5亿亩,约占世界土地面积的10.5%。从土地的耕耘中,人类获得了全部食品的88%、天然纤维的84%以及其它农业原料的绝大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