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5年7月,数以千计的人在吃过西瓜后,由于瓜内残留杀虫剂而出现了急性中毒的症状。这样的事件,在发达国家虽偶而发生,但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却是很普遍的。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在这些国家中,每年约有37万起农药中毒事件。因此,几乎平均每分钟就有一次中毒事件,每一个半小时就有两人死亡。这种令人焦虑的公共卫生状况主要是发  相似文献   

2.
在《崇祯历书》编撰期间,徐光启以及李天经(徐光启去世后由他主管历局)等人,就与保守派人士如冷守忠、魏文魁等人反复地争论过。前者努力宣扬欧洲数理天文学方法的优越性,后者则说中国传统方法就是比西法好。所以《崇祯历书》修成之后,按理应该颁行天下,却由于保守派的激烈反对而又不断争论了十年,无法颁行。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背景在汞化合物中,低级烷基汞引起的不可逆性神经障碍公害,在日本称之谓“水俣病”,这种公害病已发生过两次,并造成了多数人死亡而驰名于世。然而更骇人听闻的大规模事件,则是1971年起到第二年在伊拉克发生的中毒事件(中毒者6000余人、500人死亡)。前者中毒原因是长期地食用富集了含有甲基汞工业废水的鱼介类;后者是由于食用了用汞作消毒剂处理的小麦种子,而造成的集体中毒事件。这种事件可以说,是由于甲基汞污染而造成的后果。  相似文献   

4.
正盛夏,是游泳池大受欢迎的季节,然而,网上流传的一些因游泳过后皮肤出现过敏症状的的负面新闻却让不少人对泳池"望而却步"。炎热的盛夏,游泳成为许多人的最爱。不过,网上最近流传一则"游泳池水里含有消毒水、口水、细菌、各种人体污垢和排泄物"的帖子,让人们在享受游泳乐趣的同时心里不免多了几分疑虑。不少地方甚至出现市民游泳过后皮肤产生过敏症状的事件,导致一些人对泳池"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5.
洪立伟 《环境》2009,(7):78-78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食品安全正引起各国重视,而食物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过去,医学界很少有办法预测食物中毒对患者造成的长期危害。但是日前,科研人员发现,早年有过食物中毒经历的患者,可能在数月乃至数年后引发各种“后遗症”,比如大肠杆菌性中毒及其他类似食物中毒对肾功能的危害巨大,患者数年后的健康或面临巨大风险,因此需要高度警惕食物中毒后的长期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6.
薛欢  徐亦钢 《环境保护》2011,(14):41-42
既是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也是环境安伞隐患大户,这是近年来化工企业留给我们的印象.化工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层出不穷.其中,众多的化工园区废气扰民事件更让百姓怨声载道.2011年1月,安徽省宿州市皖北药业公司实验车间发生三光气泄漏,造成1人死亡,数十人入院治疗;同年3月,上海中石化高桥石化3#硫黄装置放空调节阀内漏,部分酸性气体高空泄漏,浦东、杨浦、虹口、闸北、徐汀:等多个区域出现恶臭气体扩散.而就在不久前的2月,江苏省响水县还上演了一场由谣言引发的"万人大逃亡".原来,该县陈家港化工园区在2007年11月27日,就发生过江苏联化科技有限公司的爆炸泄漏事件,2010年11月23日,该园区内又发生了江苏大和氯碱化工有限公司氯气泄漏事件,陈家港化工园因此成了当地群众心头的"不定时炸弹".结果,一则化工园区要爆炸的谣言,就引发了上万人的"逃亡".  相似文献   

7.
美国能源部的国立劳伦斯?柏克莱研究所(LBNL)的科学家正用微列(microarray)技术建立空气中细菌的全国数据库.“9?11”事件后美国安全官员开始防范可能的化学或生物袭击,国土安全部在重要城市建立检测系统.检测器要进行校准,考虑环境空气中的背景细菌数.LBNL 环境生物技术中心的 Gary Anderson 说:“问题是我们要有技术做这件工作,以前从没有人做过.”在基因芯片公司 Affymetrix 帮助下,最新一代微列芯片有 500000 个试样.LBNL 的 ToddDe Santis 说:“现在你可以从样品知道细菌数的大小.”De Santis 说设计第一个用于广泛环境采样的…  相似文献   

8.
2008年是四川省极不平凡的一年,8700多万四川人经受了年初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特大地震和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考验,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山崩地裂,飞沙走石,房屋垮塌、江河改道,瞬间造成数百万人无家可归、数百万人埋于废墟之下、数万多同胞魂归天堂、数万乡亲致伤致残;数千万头牲畜死亡;12.9万公顷农田因灾损毁,近20万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产生活的宅基地、耕地和林地……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阿尔卑斯型超基性岩自 W.N.本森于1926年首创其名以来,由于其中含有重要的铬、镍、钴、铜、铁、石棉、铂族等矿产,以及它们与地幔岩石相似,近年来已受到世界地质学界广泛注意和重视。目前阿尔卑斯型超基性岩一般是泛指产于岛弧和大陆地槽褶皱造山带内以纯橄榄岩和斜方辉橄岩为主的超基性杂岩,它们常呈陡倾的长条状、透镜状岩体产出,延伸数公里、数十公里、甚至数百公里以上而无显著间断。这类超基性杂岩常与辉长岩、辉绿岩、海底喷发的火山熔岩及燧石岩密切共生,构成一套特征的“蛇绿岩套”。该类岩体一般均经受强烈的蛇纹石化,后  相似文献   

10.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危害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的事件。由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途径,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发生突然、来势凶猛,在瞬时或短时间内大量的排出污染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1.
美国化工行业未遂事件管理(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简介 在对过程工业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研究时,人们发现:在每起严重事故的背后都会有许多影响有限的事件发生,而那些未造成任何损失或损害的事件则更是不胜其数.这一点,从安全金字塔(见图1)就可以看出来.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光散射式尘埃粒子计数器测定尘埃粒子的颗数和大小的原理是根据光的微粒散射的物理性质:当单个粒子随空气流经某一特定的“光灵敏区”时,就产生一个散射光脉冲,这个光脉冲经过光电转换为一个电脉冲信号,电脉冲的个数就是粒子的颗数,而粒子的大小可用已被标准粒子标定过的各档电脉冲的幅度来比较确定。问题在于当被测粒子的浓度过大时,记录下的电脉冲的个数会小于真正的粒子颗数。这种少记数而造成的误差现象,称为重叠误差。产生少记数的原因有二种,一种是二个或二个以上粒子同时进入光灵敏区,而它们各自的散射光合并为一个光脉冲;另一种是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光脉冲经光电转换后只记录下一个电脉冲。本文只讨论由于粒子在光灵敏区(以下简称光区)重叠而造成光脉冲个数少于真实粒子数的这种重叠误差。  相似文献   

13.
U-Pb法测定地质年龄是地质年代学中最早应用的方法之一,至今仍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许多事实证明,如果一个地质体不致一次地经受到地质热事件(而这是经常见到的),则K-Ar年龄往往反映后期热事件的时间,或者某一热事件的最终冷却年龄。相对来说,Rb-Sr及U-Pb年龄对于后期地质事件反映比较迟钝。尤其是岩石中一  相似文献   

14.
根据GJB 150.5-86中提供的军用设备温度冲击试验方法,对武器装备和设备做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隔热层的存在,温度冲击对武器装备内部设备的影响非常小,而单独针对设备的温度冲击试验对设备的影响则是非常严酷的。因此,该试验方法对于有隔热层而不会经受急剧的极端温度变化的设备是不适用的。  相似文献   

15.
1985年7月,有数百人吃西瓜后出现了严重的中毒症状。这是西瓜中残留的杀虫剂所致。象这种事情,在发达国家很少发生,而在发展中国家却很普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这些国家里,每年约有37. 5万起农药中毒事件发生,几乎平均每秒钟就发生一起,每半小时或一小时至少有两人死亡。这一令人担忧的影响公共健康的情况是全球性  相似文献   

16.
仲民 《环境科学》1988,(5):26-26
在人与动物体内微量元素对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微量元素营养缺乏或摄取过量而引起的综合症候。除了微量矿物质的数量关系外,许多环境原因综合起来可造成体内微量元素不平衡,因此引起疾病的因素应该从各种相互关系加以观察,原生的缺乏症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饮食、过多地暴露在对人有害的污染物中以及由于年老、妊娠、哺乳、发育过快等。在海拔高度高的地方也可成为致病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初我国南方经受了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严峻考验,本文试从人的基本因素出发,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特别是防灾减灾类大学生应从服务人民,迎难而上、勇于奉献,执行命令、遵纪守时、连续作战,艰苦奋斗、联系群众、密切协同,加强责任、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等方面培养优良的思想和作风,才能适应国家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的需要,成为突发灾害事件中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由于历史原因使得新闻评论在人们印象中存在辛辣、犀利等"刻板印象",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现象变得越来越纷繁复杂,特别是在涉及众多科学知识的新闻事实面前,对新闻人、新闻评议人的科学精神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新闻评论的内容和形式的分析,浅析新闻评论应具有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正>山西大同一家垃圾发电厂最近运作了好几批媒体报道,他们希望这些报道能够给企业定性为"公众放心级"。这些主流报道的立论理由无非是,这个垃圾焚烧厂烟囱的二英含量偶尔经受过一次体制内的某家分析测试中心检测,发现从打印机里输出来的数  相似文献   

20.
陈辉  欧阳静 《环境保护》2014,(23):53-55
【案例来源】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案例点评人】陈辉;欧阳静【案例类型】评价类【案例名称】杭州中泰九峰垃圾焚烧厂事件【关键词】公共环境事件;信息公开;诉求回应【案件概要】杭州九峰垃圾焚烧项目在规划建设前期,相关部门并没有及时、全面、有效地公开信息,在面对群众联名请愿信和听证申请时亦没有积极回应群众的环保诉求。相关部门长期的"按而不发"和"待而不应",令群众的质疑、忧虑和恐惧不断升级,不满情绪反复发酵和蔓延,最终通过非理性的方式来表达和宣泄,酿成环境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