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某化工工业园区电石炉群运行时造成园区功率因数低的问题,利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ower System Analysis Software Package,PSASP)建立园区电石炉群仿真模型,提出合理的无功补偿方案,并通过仿真分析和计算,对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无功补偿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园区功率因数,减少电石炉群运行时对电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沿波  刘铁梅 《灾害学》2014,(1):172-176
化工园区内聚集着众多化工企业,危险性极高,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发生连锁效应,后果影响严重,因此,需要对化工园区进行安全管理。多种化工园区的安全管理技术中,化工园区安全规划对解决化工园区本质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将化工园区安全管理技术分为园区土地利用安全规划和危险设施综合整治措施两类,分别提出相应的程序和实现方法。在遵循既定原则的基础上,需要相关社会力量和技术的支持,不断提高化工园区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化工园区安全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防苑》2010,(3)
上海市公安局2月22日启动上海世博会园区公安民警安保专项培训。上海公安机关将连续举办三期世博园区公安民警安保专项培训班,每期培训为时一周,轮  相似文献   

4.
赤天 《防灾博览》2014,(2):50-53
最近,有记者参观一个湿地公园。一入园内,只见水泥路面宽敞平坦,亭台楼阁引人入胜,游乐设施高档气派,餐饮场所人声鼎沸。谈起园区经营收入情况,当地领导信心满满、神采飞扬,而前去参观考察的湿地研究专家们则听得眉头直皱。  相似文献   

5.
《民防苑》2009,(4)
假如当人流集中在浦东参观世博会时,却突然下起一场局地性极强的暴雨,如此场景显然会十分尴尬——今后这一烦恼将不再存在。上海市气象部门正着手针对浦东地区制作发布局地预警信号,配合全市性的天气预报,将使世博会园区的天气变化不再有"盲点"。  相似文献   

6.
金磊 《防灾博览》2013,(1):48-53
中国城市安全减灾规划设计问题分析四个直辖市的综合减灾能力据第四届直辖市安全论坛精神: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城市正呈现新的特征,如城乡一体化、人口密集化、工厂园区化、道桥高架化、系统复杂化等。事故灾难已由传统行业向城市交通、建设、消防及各种运行行业及校  相似文献   

7.
陈文涛  葛世友 《灾害学》2015,(2):167-171
在化工园区事故风险分析的基础上,以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为对象,从化工企业、园区自身、外部援助3个责任主体方面分析应急救援能力需求,针对性构建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类量化处理,建立风险和应急救援能力之间的联系;基于三角模糊数理论和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上述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从而达到对化工园区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综合评价的目的。某化工园区应用实例评估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及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春艳  熊飞 《民防苑》2009,(3):13-16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央视新址园区——在建中的附属文化中心大楼工地于2009年2月9日20时27分发生火灾。北京市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迅速调派16个中队54辆消防车赶赴现场,直至10日凌晨2时,火灾才被全部扑灭。火灾过火面积约10余万平方米,造成文化中心外立面严重损坏,大楼西、南、东侧外墙装修材料过火,楼内十几层的中庭坍塌,即将投入使用的各种设备也遭遇严重损坏。  相似文献   

9.
结合复杂体型钢结构—黄骅市中捷友谊园区世博长廊的设计,针对其独特建筑造型及复杂结构布置的特点,对复杂钢结构设计中异形楼板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复杂的梁柱节点设计及复杂钢结构抗震性能计算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相关设计分析与结构计算,并给出了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及建议,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一批大型重点工程和成片城镇园区开发相继建成。人口密度的急剧增加,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各种生命线网络工程的陆续建设,使得社会物质财富总积累愈来愈大,人民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显著改善。但从国内外大量的地震灾害实例来看,在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当今和未来社会发展中,地震灾害的潜在威胁将更加严重,一旦遭受破坏性地震袭击,对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将难以估量。  相似文献   

11.
王涛  龙恩深  袁琦  陈红轻 《灾害学》2010,25(1):139-143
帐篷在救灾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内部热湿环境比较恶劣,空温、内表面均温都超出了人体所能适应的范围,严重影响灾区群众的身心健康。汶川8.0级地震的灾区群众利用一些土方法如搭遮阳网等对帐篷进行了改进。通过对门窗封闭和门窗开启情况下改进的帐篷与普通帐篷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内表面均温的对比,发现采取一些简单的改进方法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有效的降低帐篷内部温度和内表面均温,从而降低帐篷内的当量有效温度,改善帐篷内居住环境。从而得到很大启示,提出了一些在帐篷使用过程中的改善措施以及结构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某电厂超临界锅炉吹灰调阀在使用过程中长期存在内漏、调节线性差、卡涩以及阀座裂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吹灰系统的正常运行。针对吹灰调阀存在的内漏以及阀座裂纹问题,分析了产生内漏和阀座裂纹的原因,从阀门结构、阀芯结构、阀门各部件材质、执行机构等方面进行了改造。吹灰调阀改造后,解决了原有阀门存在的内漏、调节线性差、卡涩问题,吹灰系统安全可靠性大幅提升,对同类型锅炉阀门选型及改造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三、壳内低速层和壳内高导层自七十年代以来,有大量文献报导了关于大陆地壳内的低速层和高导层。壳内低速层具有较低的速度值,一般为5.5公里/秒左右,比其直接上伏岩层速度值低达8—12%,具有较高的泊松比和异常低的Q值,因而往往认为它们是壳内的一个较软层位。壳内低速层埋深一般在15—20公里、或10—15公里左右,厚约数公里。壳内高导层或低阻层具有很低的电阻率  相似文献   

14.
分布式能源发电的不确定性给电网公司消纳新能源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电力物联网全域感知技术为分布式能源消纳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故提出了一种基于源网荷互动的分布式能源消纳方法,构建了分布式能源总功率预测方法,采用自回归移动平均算法对新能源发电功率进行预测,并建立分布式能源发电波动影响因子,分析新能源发电波动对电网带来的影响。根据源网荷的互动情况,采用离群点自趋优算法,实现新能源机组有功功率精准控制,有效推动分布式能源的消纳。仿真验证表明:采用离群点自趋优的新能源机组控制算法能根据电网运行情况,自动调控分布式能源、电网资源,实现分布式能源最大化消纳,有效提高了园区分布式能源的经济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主汛期异常降水变化及其与洪涝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学》2019,(2)
利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1971-2016年6-8月逐日降水资料,参考国家标准规定大雨、暴雨为异常降水,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主汛期内(6-8月)异常降水的变化特征,并构建了异常降水量与洪涝面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71-2016年间,研究区主汛期内异常降水在时间上呈现非连续性发生特征,空间上呈现分散性特征,上述特征在相同时间内暴雨较大雨更为突出,不同时间内6月最显著,而7月异常降水相对集中;研究期间,研究区各站主汛期内异常降水量呈大幅度波动变化,年际间振幅大,相同时间内暴雨事件降水量震荡更强,不同时间内大雨事件主汛期降水量变化最剧烈、暴雨事件7月降水量变化最剧烈。异常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松嫩平原为异常降水多发区域;1971-2016年间,研究区6月异常降水与洪涝相关不显著,主汛期、7月和8月大雨或暴雨事件的降水量均与洪涝面积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表明异常降水对洪涝面积为正效应影响作用,其中主汛期大雨对洪涝影响最显著,7月大雨、暴雨影响均较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利用贺兰山东麓葡萄园区64个自动气象站逐时观测资料、常规气象观测和0.125×0.125°ECMWF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4月25日平流霜冻、2015年4月13日辐射霜冻和2016年4月3日平流-辐射霜冻等3次不同类型霜冻的天气特征及环流形势、冷空气强度、移动路径及温度平流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次霜冻均是强冷空气活动造成地面强烈降温所致,但由于中高纬环流背景场、高压脊线位置、冷空气强度及南下方式、冷平流影响时间不同,造成3种霜冻的持续时间、范围和强度不同,其中,4.25平流霜冻持续时间最长,但是范围最小、霜冻程度最轻;4.13辐射霜冻范围最大、持续时间最短、霜冻程度居中;4.3平流-辐射霜冻程度最重、范围和持续时间居中。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受到蓄水影响的滑坡众多,其对库区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该文通过统计得出,从2003年6月10日蓄水以来,2 619个涉水滑坡中有674个出现变形或失稳。经过分析得出:(1)三峡库区滑坡75.5%的变形发生在分阶段蓄水周期内,54.3%的变形发生在三个初次升降周期内;在分阶段蓄水期内64.1%滑坡变形发生在库水上升及稳定阶段;在正常运营周期内,75.7%滑坡变形发生在库水下降及稳定阶段。(2)滑坡变形与库水位变动过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但在库水循环变动作用下滑坡变形数量及变形程度呈现逐年减少变缓的趋势。(3)滑坡变形动态因素为库水位升降与降雨,内在因素主要受斜坡结构、滑面形态、涉水程度、渗透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能量桩是通过在传统桩基础内安装换热管的新型节能减排技术。通过在PHC桩芯内埋设换热管形成预制能量管桩。现场采用单U和双U热响应试验,利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对桩身的温度和应变分布进行了监测,得到了试验过程中能量桩的温度和应变变化规律;发现换热初期热量会堆积在能量桩内无法快速传递到桩外,整个过程桩体升温幅度不大,热量传递效率较低;揭示了预制能量管桩的热、力学变化特征,为预制能量管桩的优化设计和换热能力的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一种装配式轻钢框架-内保温复合墙结构,为研究不同洞口类型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别设计了带门洞,带窗洞及不带洞口的3个足尺装配式轻钢框架-内保温复合墙试件。通过拟静力试验,观测了装配式轻钢框架-内保温复合墙结构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开展情况和损伤演化过程,分析了结构的滞回特性、骨架曲线、承载力、延性、强度及刚度退化、耗能和应变。结果表明:开洞类型显著影响了装配式轻钢框架-内保温复合墙结构的承载能力及变形能力,洞口的设置降低了试件的峰值荷载及位移,门洞的设置对试件峰值荷载及位移的影响更为显著;将1%位移角作为工程抗震设计的弹塑性位移角对装配式轻钢框架-内保温复合墙结构来说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20.
分析地震预报已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境,根据国内外各相关学科的新进展,作者认为创建地震预报的应用基础学科是当务之急。一种可能的选择是,在现今地球动力学、动力大地测量学(地壳形变学)、实时大地构造学及系统科学、非线性动力学等前沿学科的交叉部位上,逐步建立板内现今地壳运动动力学(或板内现今构造微动态动力学、或板内地壳形变系统动力学)。它既是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预测的应用基础,又是立脚于中国的全球变化研究。对它的意义、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作了探讨,最后提出了一批建议着手开展的应用基础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