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 在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的大喜日子里,由中央和地方十二个单位在南京联合举行庆祝大会和学术报告会,隆重纪念南京地震台建台60周年。60年前为了研究、探讨气象与地震、海啸之间的关系,在我国著明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倡议下,经前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研究,决定在南京北极阁兴建地震台(原明朝观象台的旧址),1930年4月在钦天山山顶破土动工。1931年3月落成,命名为北极阁  相似文献   

2.
阪神大地震对日本科学的推动(译编)@周加新@王海云¥南京基准地震台阪神大地震对日本科学的推动(译编)周加新王海云(南京基准地震台南京210014)人类为保护自身的斗争,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从这一角度讲,人类的文明史,也是对自然灾害的抗御史。1995年...  相似文献   

3.
减灾短讯     
5月31日至6月1日中国地震局局长宋瑞祥一行四人到江苏视察防震减灾工作,并亲切慰问了奋战在防震减灾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 宋局长在视察南京地震台时指出,南京基准地震台作为中国人自己建造的中国第一台,已发展为当今多学科、数字化的全国Ⅰ类基准地震台,测震、地磁观测资料参与国际交换,为我国地震事业  相似文献   

4.
<正> 南京地震台始建于1931年,早称南京北极阁地震台。它是我国自己设计、自己建造和管理的最早两座地震台之一。半个世纪以来,南京地震台历经战事创伤、台址变迁、人员更替,但在热爱祖国地震事业的老一辈地震学家的艰苦努力下,其观测资料除在抗战内迁过程中暂时中断外,基本连续。它为我国地震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今年七月一日恰逢该台正式投入观测五十周年纪念日。为促进地震科学的发展,交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南京基准地震台短水准场地的改造工作为例,分析了场地的地质构造、地貌、岩土性质、水文地质、植被、气温等环境地质条件,提出了地下水位的变化与点位所在的岩土相互作用,可能是南京基准地震台短水准点位变化的主要干扰机制。为改善场地测点的环境条件,制订了设置基岩标和水位观测孔的改造方案。新老点位对比观测的资料表明:场地改造工程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地震观测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简要总结了随着这几个阶段的技术进步南京基准地震台观测技术的重要变革 ,并从记录地震事件数量、大地震速报作用和推动某些研究的深入等方面评估了由于这些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地震台效能的提高。对目前地震观测技术从模拟观测向数字观测的转折时期 ,地震台如何尽快过渡 ,充分发挥效能提出了初步对策。  相似文献   

7.
南京基准地震台于 1998 0 6建立了大地电场观测系统 ,同年开始观测。本文介绍了场地建设概况 ,并根据其初步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大地电场的一些机理特征 ,在大地电场的背景消除方面作了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8.
<正> 国家地震局于1984年5月11日至17日在西安召开了1983年度地震、地磁国际交换资料评比会,各省、市地震局和地震台的一百七十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评比结果,江苏省地震局南京基准台获得测震资料第一名。这届评比会设立了“张衡杯”,奖励测震资料评比第一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南京基准地震台现用的大型水平向维歇尔地震仪,是目前我国唯一的、世界上仅存的三台该型号仪器之一。该台仪器已有60多年的历史,由于战乱及几经搬迁,仪器工作原理之类的原始资料丧失殆尽。本文试图填补这一空缺,并勘正此型仪器为倒立摆的现存说法。  相似文献   

10.
简讯     
<正> 根据有关安排,中美地震科技合作项目中关于地震记录缩微和交换方面来华工作的世界资料中心地球物理部负责人迈耶(H.Meyers)博士,于1982年10月18日至25日来南京等地参观访问,先后到上海、南京、泰安、济南等地参观了佘山、南京和泰安地震台,  相似文献   

11.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二三十年期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批装备有近代地震仪的地震台站。当时我国正处于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列强不断侵占我国领土,俄、法、日、德等国纷纷在我国东部和沿海地区设立地震台。其中部分台站只有强震仪和十倍级的近震仪,有的只有一套强震仪。台湾虽然建台较早、数量多,但一直到1934年4月发生台中、新竹7级地震以后,才注重观测质量。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东北地震台的工作完全停顿。台湾地区的地震台网除少数台站外亦处于瘫痪状态,未能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2.
根据南京地震台一系列地电地磁同场观测时对地磁干扰的研究试验结果,南京地震台在新地电场地建设和新沂地震台在地电外线路的改造中,都注意使供电线路的“单线段”远离地磁观测室,使地电对地磁的干扰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防灾博览》2002,(5):5-5
今年是我国近代地震学的开创者李善邦先生诞辰100周年。中国地震学界于9月28日在李善邦先生亲手创建的鹫峰地震台隆重集会,举行李善邦先生铜像揭幕仪式和纪念册首发仪式,纪念这位为我国地震科学做出卓越贡献的地震学家。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新中网成立70周年。中国地震局组织开展了中央主流媒体走入地震基层系列活动,旨在通过深度挖掘和报道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防震减灾事业的成就,以及涌现的先进个人和典型事迹,来充分展现防震减灾事业波澜壮阔的70年发展历程,为建国70周年华诞献礼。请看本期专访:江苏省。  相似文献   

15.
<正> 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王广福同志编著的《地震观测系统的标定与检查》一书,最近已由地震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这部专著全书约26万字,共有五章和一个附录。第一章概述,主要阐述了在现代地震观测中,标定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地震观测系统的分段标定,对我国目前基准地震台上使用的电流计记录地震仪和笔绘记录地震仪的常数测定、分段标定、系统特  相似文献   

16.
在地震工作者中,无人不知我国的第一个地震观测台是鹫峰地震台;无人不晓主持鹫峰地震台工作的是李善邦先生。对于鹫峰地震台的筹建人,我国现代地震科学的开拓者翁文灏先生则知者不多,对于捐献鹫峰台址地产的林行规律师,知者更是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17.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越南1924年开始从事地震研究,由富连研究所地震台(法国支持参与)承担。1968年编制了南越地震区划图.1985年,NCSR地球物理研究所编制了第一张1:200万越南全国综合性地震危险性评估图。其成果已发表并作为工业设计中的工程场地评定和生命线研究的基础资料。1987年以来,越南国内由于水电站的增加,地震危险性评定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地震台的数量已经由1957年的2个增至1980年的6个,到1992年已猛增到19个。  相似文献   

18.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约旦位于阿拉伯板块,它与长达1000km的死海地震活动带相邻,死海裂谷带为左旋走滑断层系。死海裂谷带为左旋滑动板块边界,起自亚喀巴湾东北,沿死海—约旦裂谷进入黎巴嫩中部直到叙利亚西北。过去曾发生过大地震(图1),图2表示1903~1983年仪器震中分布,1983~1992年由约旦地震台(JSO)记录到的地震如图3所示。自1983年以来,约旦建立了由26个地震台组成的台网,1990年又建了一个强震台网。1990年约旦出版了一部建筑规范,其中有一章为抗震设计规范。  相似文献   

19.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尽管扎伊尔经常遭受地震灾害,东部地区尤其严重.但是地震危险性评定工作却一直未受到重视。其地震研究始于1953年,由“自然研究中心”即以前的中非科学研究所的地球物理研究室承担.第一批地震台建在Lwiro、乌维拉、布塔雷(卢旺达)和鲁曼加布等地.与此同时,气象局在宾萨(金沙萨,首都城市)和Karavia(卢本巴希)启用了两个地震台.早期地震研究着重对东非裂谷带构造研究,De Bremaecher于1956年发表了有关裂谷研究的论文。从那以来,主要是建设部门和保险公司对地震信息感兴趣。  相似文献   

20.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和宁河6.9级地震前,天津地区的塘沽、青光地震台的水平摆倾斜仪记录到一些临震脉动波异常,本文简要介绍这种异常的特征,并提出水平摆倾斜仪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