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当前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却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因而必须高度重视森林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的实际和发展态势,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崇明森林旅游园区位于我国的东海明珠—崇明岛上,总面积近358hm^2,是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人工森林旅游园区,也是上海最大规模的集森林公园、旅游娱乐度假村、少年足球训练营地、人造森林湿地为一体的具有繁茂森林、澄碧湖水、浓郁野趣、优美环境等众多功能设施旅游园区,并以幽、静、秀、野呼唤着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  相似文献   

3.
森林保健旅游开发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旅游已成为21世纪世界旅游业的热点,森林旅游被认为是生态旅游的龙头和主体.森林保健旅游则是森林生态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对森林保健功能阐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森林保健旅游开发方向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森林旅游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探讨,当前森林生态旅游中突出表现的问题,是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森林旅游是现阶段旅游界关注、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且具有不可忽视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近几年,随着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森林生态旅游也在随之高速发展.但在充分满足人们"返璞归真"愿望的同时,如何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开发旅游项目,也是当前应首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做好森林生态旅游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黑龙江省森林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冰川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冰川资源规模巨大,形态各异,在国内旅游市场中具有绝对的垄断性地位。然而,我国冰川旅游发展却较为缓慢,景点稀少,与冰川资源禀赋极不相符,与国外冰川旅游发展差距较大。冰川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并非由冰川旅游单体决定,往往由冰川及周边景观的组合程度大小决定。鉴于此,中国冰川旅游需要改变以往冰川观光和其他单一景点开发模式,进而向冰川、雪山、森林、草甸、湖泊、峡谷与民族文化组团式开发转变,通过冰川与其他景观的组团式开发模式,扩展其冰川旅游类型与内涵,延伸其高山带山地旅游产业链,提升我国冰川旅游产品品牌价值,以此为我国冰川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理环境复杂,具备多种地貌类型,如:平原、丘陵、台地、高原和山地等,在气候分布上中国南北跨越五个气候带,分别是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因此,中国各个地区拥有各具特色的森林景观资源。就人与自然和谐的森林生态旅游的构建进行分析,把生态旅游的主要形式和核心内容定义为森林生态旅游,注重旅游开发、建设、经营中的森林自然资源保护,为解决森林旅游破坏环境等关键问题提出有关发展措施,引发森林生态旅游的思考,为今后的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融合其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生态型郊野公园。它是以保护为前提,利用森林的多功能性为人们提供各种形式的旅游服务的特定的森林环境。我国的森林公园大致分为三级。第一级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环境特别优美,动植物物种繁多,地形地貌特殊,人文景观丰富,观赏、科学、文化价值高,占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旅游品位高,服  相似文献   

9.
森林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旅游必将是绿色旅游的主体。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40个具有国际意义(A级)的自然保护区和具有全球意义的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阐述了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和开发意义,从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两个方面对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提出了对策和建议,认为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陈蕴 《环境工程》2022,(4):259-260
<正>社会经济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加剧让更多的人开始向往森林的宁静。森林旅游行业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人们身心得到舒缓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生态资源被破坏的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始终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在科学的行业发展观指向下,各个地区需要加强对森林生态资源的重视和保护,以此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我国地广物博,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森林公园的开发积极带动了旅游行业的发展,合理地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完善旅游功能区域的相关设施与制度,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前提,以生物的多样性为基础,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充分的开发并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益强烈,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回归森林。森林旅游既符合弘扬和传播生态文化的需要,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2.
开垦土地、过度放牧、机动车辆毁地和旅游等人为活动给浑善达克沙地东部的森林-草原交错带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像草场退化、土地沙化、野生动植物资源枯竭等。为了使森林-草原交错带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采取措施保护森林-草原交错带的土地资源并对退化沙化的土地进行整治和恢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贵州旅游资源的喀斯特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果树、龙宫、茂兰喀斯特森林、马岭河峡谷、织金打鸡洞等风景名胜区的描述,展示了贵州以奇山、秀水、溶洞、石林为主的旅游资源的喀斯特特征,同时强调了喀斯特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陆洋 《环保科技》2005,11(4):15-19
通过对黄果树、龙宫、茂兰喀斯特森林、马岭河峡谷、织金打鸡洞等风景名胜区的描述,展示了贵州以奇山、秀水、溶洞、石林为主的旅游资源的喀斯特特征,同时强调了喀斯特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夏季森林火灾危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1999—2008年的森林火灾统计资料,从过火面积、受害森林面积、烧毁成林林木蓄积量和幼林株数等4个方面,对我国夏季森林火灾的危害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夏季森林火灾在4个方面的年变化均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月变化则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建议各地结合夏季森林火灾在4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轻夏季森林火灾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世界环境》2004,(4):56-57
坐落于三亚市西南端的“三亚湾”,是我国热带海滨风景旅游资源最佳地方之一,这里汇集了阳光、海水、沙滩、气候、森林等旅游资源,是国务院1994年1月10日发布的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而今日,三亚湾得天独厚的美丽环境已遭受严重破坏:渔场、小卖场、烧烤场、;中洗场…..纷纷亮相。草坪中伤疤累累,被踢断的水龙头、光秃秃的沙  相似文献   

17.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   总被引:179,自引:13,他引:179  
森林生态系统对维持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格局、功能和过程具有特殊的生态意义。客观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效能,对于森林资源保护及其科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其提供服务的机制、类型和效用,把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划分为提供产品、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生命支持功能四大类,建立了由林木产品、林副产品、气候调节、光合固C、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净化环境、养分循环、防风固沙、文化多样性、休闲旅游、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多样性13项功能指标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中的10项功能指标以2000年为评价基准年份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森林生态系统10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生态经济价值为14060.05×108元/a,其中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分别为2519.45×108元和11540.60×108元,间接价值是直接价值的4.6倍。研究认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工作应进一步加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机制的基础研究和不同尺度下空间数据的耦合和应用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补偿费是指为恢复和保持生态环境系统功能,使外部不经济性内在化,而对生态环境污染者和破坏者征收的补偿性质的税费.目前,我国已有17个省市地方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这项工作.征收的范围大致有煤炭、石油、土地、旅游、水、森林、草原、药用植物和电力等.1.环境污染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相似文献   

19.
开垦土地、过度放牧、机动车辆毁地和旅游等人为活动给浑善达克沙地东部的森林—草原交错带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像草场退化、土地沙化、野生动植物资源枯竭等。为了使森林—草原交错带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采取措施保护森林—草原交错带的土地资源并对退化沙化的土地进行整治和恢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森林文态保护和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具有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功能。森林文态与森林生态相对应,是指在森林的自然、生命系统的基础上形成的人文精神的综合。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率已由1993年的28%提高到2008年的45.68%,城市森林生态保护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对森林文态保护重视不够、相关管理滞后等问题。为了加强城市森林文态保护和管理,研究认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走向成熟推进和消费阶段,森林文态保护是未来城市森林发展的灵魂,尤其是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森林文态保护将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最后建议,应把城市森林文态保护纳入森林立法和管理,加强城市森林发展规划,突出物质财富生产和精神财富生产的有机结合,促进城市森林文态保护和绿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