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年来,世界各国的航天专家已经不止一次发出警告,在近地轨道日渐拥挤的情况下,难免会发生航天器相互碰撞、产生大量危险的太空垃圾的事件。然而,这一担心今天已经变为现实——美国东部时间2月10日11时55分(北京时间11日零时55分),美国铱卫星公司正在使用的“铱-33”商业通信卫星和已报废多年的俄罗斯“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在西伯利亚北部上空相撞。  相似文献   

2.
高峰 《民防苑》2009,(4):8-10
由于太空中的垃圾越来越多,成功发射宇宙飞船成了一件更加不可预期的事情。如何清理太空垃圾已经迫在眉睫地摆在了世界各国面前。  相似文献   

3.
数字     
《民防苑》2014,(8)
正1.01亿人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有约9 3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和近800万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可导致肝癌和肝硬化的严重疾病,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这组传染病。两颗美国东部时间7月23日晚间,一枚德尔塔-4运载火箭要从卡纳维尔角空军基地发射,把两颗同步空间态势感知卫星送入轨道。有西方媒体称,美国空军把这种新型先进卫星送入太空旨在暗中监视其他国家卫星,并且能够反击针对美国航天器的可能威胁。那么目标究竟是什么?一些西方媒体和美  相似文献   

4.
关注小天体     
我们太阳系除了九大行星和48颗天然卫星(地球1颗,火星2颗,木星16颗,土星20颗,天王星5颗,海王星3颗,冥王星1颗)外,还有成千上万的小行星(已正式命名编号的有近3000颗),它们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军团,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彗星和流星体,散布在广袤无垠的太空中。据估计,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肉眼可见的流星(陨石)大约有2000吨,加上肉眼难以察觉的小流星及宇宙尘埃,则可高达20万吨。我们的地球几乎天天在风沙(宇宙的大小沙尘暴)中穿行。我国古代对流星雨的观测记录非常丰富,记录最多的一  相似文献   

5.
1月17日,第3颗北斗导航卫星升空,中国版的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卫星组网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北斗二号卫星导航  相似文献   

6.
白渝 《防灾博览》2004,(1):31-31
人类为生存,努力征服地球,同时,也在征服其它星球。各类人造卫星不断地被发射到地球周围的太空中,而且在今后约20年里数量要增加2倍,也还会送更多的人进入太空。就在人类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时,地球周围的太空也有了“垃圾”。  相似文献   

7.
防震减灾中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卫星遥感技术在减轻自然灾害中发押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得不指出,卫星遥感技术在防震减灾工作中,无论在国内或国外均尚未得到有效的应用。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地震事件十分复杂,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规律尚未搞清,难以发挥卫得遥感技术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由中以使用的卫星技术的分辨率还不够高,重复观察的周期长,限制了这一技术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应用。有鉴于近感技术的分辨率还不够高,重复观察的周期长,限制了这一技术在防  相似文献   

8.
《防灾博览》2014,(4):6-6
2014年7月11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京组织举行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C星在轨交付仪式。 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星座C星为我国首颗民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也是国际上首个提供S波段微波成像数据的卫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动态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9.
张宇翔 《灾害学》1997,12(4):57-58
现代社会已进入了一个高科技时代,以微电子为先导的工业革命,使人们充分领略了高科技带来的各种方便和生活享受。广播、电视、VCD等让人们得到了梦幻般的视听享受。环球通讯、卫星导航让地球两端的人们似乎近在飓尺,并且让人们能够脱离地球进入太空,进行宇宙探索和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10.
TRMM卫星资料对陕西及周边地区夏季降水的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2~2006年夏季6~8月热带降水测量(TRMM)卫星3841RT类数据资料,以发生在陕西及周边地区的连阴雨、暴雨和日降水量序列事件为例,通过比较TRMM卫星降水资料与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的差异,分析了TRMM卫星对陕西及其周边地区夏季降水过程的探测能力。结果说明TRMM卫星反映的陕西及周边地区夏季降水量值偏小,但探测结果能够大致表现陕西关中和陕南及同纬度周边地区夏季降水量的基本特征,对陕西北部地区夏季降水量的探测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1.
正NASA在2015年12月发射Kent Ridge 1号卫星到低地球轨道。这颗78公斤微卫星的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整个亚洲的灾害监测和缓解。Kent Ridge 1号卫星通过两个板载的高光谱成像系统和一个高分辨率摄像头,在低地球轨道拍摄遭遇自然灾害的地球图像。Kent Ridge 1号卫星将依赖于安装在卫星的顶部和底部的四个星  相似文献   

12.
正相比大陆,台湾严格的垃圾回收和分类政策已行之有年,且效果不错。那么,台湾的垃圾政策是如何制定和执行的呢?1984年7月,台北内湖垃圾山发生大火,燃烧持续10天以上,成为台北市民心中的痛点。这一事件后,台湾从政府到民间开始积极思考垃圾处置问题。1987年,台当局提出"一县市一焚烧厂"的政策,想要以"焚烧替代掩埋"。但未经分类的垃圾焚化效率低,  相似文献   

13.
《防灾博览》2002,(1):32-32
德国科学家进行了一项把细菌放在卫星轨道中以观察它们能否在恶劣的太空环境下存活的试验,试验结果巩固了有关携带着细菌的陨石导致地球上出现生命的理论。 瑞典的化学家斯万特·阿列纽斯在1903年提出了这一理论,认为几十亿年前在宇宙中漂流的细菌抵达了土壤肥沃的地球,然后发展进化成更高的生命形  相似文献   

14.
20 0 1 0 1 2 6印度西北部的普杰地区发生了 7 8级强烈地震。对这次强震事件 ,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地气系统射出长波辐射的数值产品资料 ,分析了以普杰为中心整个西亚范围内 ,事件发生前后共计 6个月的月平均辐射场的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过程。发现自震前 2个月至震时当月 ,普杰地区始终是一个辐射 (热 )场的高值中心 ,震后明显消散。据此认为印度大地震有可识别的预警信息 ,提出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及其产品 ,有可能为“突破”短临地震预报开拓出一种新的预测技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15.
高峰 《民防苑》2009,(2):31-32
据了解,每年我国的包装废弃物约200多万吨,其中有近5%为石油塑料制品垃圾。石油塑料制品的成分主要是聚乙烯或聚苯乙烯,如果直接焚烧这些垃圾,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对人体致癌的物质。假如填埋,它们历经百年也不会降解,更会污染海洋环境,导致耕地板结,严重破坏生态平衡。最近,一种利用生物技术制造的新型材料——植物塑料的问世,打破了这一局面。  相似文献   

16.
环境减灾A、B星是我国首次发射的专门用于灾害监测与评估业务的两颗光学小卫星。作为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建设的重要组成,A、B星的发射标志着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组网的正式开始,也标志着我国灾害遥感监测评估有了稳定数据源。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A、B星分别搭载了多光谱成像仪、红外相机和超广谱成像仪,最大观测幅宽达到700 km,最快重返周期小于48 h。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具备宽视场覆盖、高重访频率、多谱段观测的特点,因此星座卫星多传感器的综合应用适合雪灾、洪涝灾害等大范围灾害的动态监测与评估。在介绍环境减灾A、B星有关性能指标和参数的基础上,结合环境减灾A、B星数据在2008年10月26日至28日西藏雪灾中的应用情况,对卫星数据在雪灾监测与评估业务中的应用能力和技术路线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并建立了环境减灾A、B星在雪灾范围评估、风险预警与灾情评估的技术路线,以期为开展雪灾监测评估应用、尽快发挥减灾应用效益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民防苑》2003,(6)
神舟五号太空飞船上天了,中国人民终于圆了千年飞天梦。我国自从1999午神舟一号上天以来,一直将最终目标制定在把我国的宇船员送上太空。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的种种试验,都在为神舟五号揭开我国载人航天史划时代的一页打基础。然而,除此之外神舟号前4次遨游太空还肩负着很多其他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任务,太空育种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8.
垃圾填埋场爆炸灾害的发生与控制途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方满 《灾害学》1997,12(3):89-92
论述了垃圾填埋场爆炸灾害的严重性,探讨了垃圾填埋场爆炸灾害发生的影响因素。并以此提出了垃圾填埋场爆炸灾害的控制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9.
据说,在斯里兰卡岛上的一些村庄里,人们把积累起来的垃圾运到一种大蚂蚁窝附近,这样,经过不长时间,蚂蚁就把这些垃圾消灭掉了。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的地方都可以采用这种办法。况且,现代化大城市里的垃圾堆积如山,恐怕再有力量的蚂蚁群也只能望“山”兴叹了。据统计,一个3—4人的家庭平均每天要扔掉一桶垃圾,平均一个市民一年要扔掉100桶,也就是说要扔掉1立方米(约180—200公斤)左右的垃圾。商店、旅馆、车站、市场和影剧院产生的垃圾占整个城市垃圾的30—50%。现在世界上许多大城市一年中所排出的生活垃圾就超过了1亿立方米。如果把这些垃圾装车皮的话,长度可达从莫斯科至列宁格勒的10倍。而且,城市排出垃圾的数量每年平均以5%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20.
垃圾灾害发生的特点与发展灾情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垃圾灾害是人类的杰作,是21世纪的最大公害之一.本文运用大量的事实阐述了垃圾灾害发生的特点和发展的现状灾情,旨在为垃圾资源化利用和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