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主要论述基于网络的电除尘器分布式可控监测系统的构架。简述了它的运行模式,并综合利用计算机网络,监测,控制等多顶技术,给出了软件的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2.
为弥补传统基于GPS/GNSS的单点监测方式无法反映尾矿坝整体变形的局限性,提出1种结合坝坡现有位移监测系统的无人机尾矿坝边坡表面变形监测方法。利用单镜头轻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尾矿坝的空间三维地理信息进行数据采集与重建;基于设置在坝坡表面的位移人工监测点(水泥桩)对多期尾矿坝点云数据进行配准;通过对不同时期尾矿坝点云数据距离的计算实现对其边坡表面变形的整体监测。结果表明:经过雨季冲刷,山东某尾矿坝局部边坡出现冲沟、滑塌、表层滑移等现象;提出的方法能够精细地体现出尾矿坝边坡的整体变形与细节变化,可为尾矿坝边坡整体变形监测方法的拓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服役期铁路长大隧道健康状况劣化影响因素分析,结合隧道衬砌结构特点和健康状况监测实际,采用智能传感、信息融合、故障诊断技术,构建集监测、诊断、评估于一体的长大隧道健康状况远程监测诊断装备系统。研究系统的软硬件设施及其布设技术,建立长大隧道健康状况综合评估体系,给出健康诊断量化评估标准。以国内某铁路长大隧道为例,对其健康状况实施远程监测与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条服役隧道健康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隧道衬砌漏水、隧道衬砌裂缝、隧道衬砌变形、隧道衬砌剥落等病害,尤以隧道衬砌变形最为严重,健康等级为4级。  相似文献   

4.
为确保钢管桩围堰结构施工安全,本文基于工程建设项目实际设计了围堰变形安全智能监测方案,通过在钢管桩围堰上埋设应力传感器进行变形数据采集与分析,可精确采集钢管桩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和轴力变化,及时对钢管桩围堰变形超限进行预警与预控。通过实证,该智能安全监测系统在深基坑施工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危险源预警监测控制系统与示范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铸  谢增信  顾方红  洪涛 《安全》2002,23(1):8-11
本文的示范工程采用了集散式和分布式网络技术,阐明了监测监控预警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增强了远程数据处理和存贮功能,扩大了监测范围,增加了监测种类,并在系统中采用了专家系统和气体扩散模型,有利于危险源评估和预防,克服了集中监测的不足,使系统更加稳定可靠.对复杂危险源作业场所监测和预警更加实用.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监测监控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 ,说明了系统软件的功能和作用。该系统采用分布式监测监控技术 ,具有完善的远程数据处理、记录功能 ,对恶劣的作业环境更加适应。系统还具有各种数据库、事故处理方案、监测气体泄漏扩散计算模型等重要功能。这些功能对提高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水平 ,也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小波理论在尾矿坝安全监测系统中对于GPS坝体表面变形监测数据的具体应用,总结了尾矿坝GPS坝体表面变形监测的实际数据的常见问题,提出了GPS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实现程序流程图,确定了小波阈值收缩去噪法各环节的选取方法及具体参数,讨论了异常值对于尾矿坝变形数据处理的影响,研究了小波分析的实时方法,实现了基于组态软件的尾矿库在线监测平台,以实际工程案例说明此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机电类特种设备的特点和安全科技现状,提出了构建特种机电设备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的架构。根据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安全形势,以全面提升特种机电设备检验检测技术机构的能力,保障特种机电设备安全为目的,探讨特种机电设备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研究分析由检验检测技术平台、风险评估技术平台、安全监测预警平台、应急救援技术平台、科技应用服务平台5个支撑平台构成的支撑体系的建设主体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我国复杂多变地质环境下工程活动与自然地质作用的叠加效应,突破单一化监测手段在表征滑坡灾变演化过程中的局限性,以实现滑坡隐患早期识别和灾害精准预警,首先概括性描述当前用于滑坡监测的天基、空基、地基与体基的天-空-地-体一体化全维度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现状;然后从隐患早期识别与应急监测、多源多维一体化智能监测、新材料、新工艺交叉监测及基于分布式声学感测(DAS)技术的海底滑坡监测等方面,总结近年来滑坡监测预警领域中理论、技术与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果;最后基于多种监测技术的局限性,展望滑坡监测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研究表明:通过综述性对比滑坡一体化全维度监测预警技术,得出多种技术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然而由于这些技术的指标差异,往往会导致数据漏判与误判,未来应将研究重点聚焦于预警判据标准和系统建模方面。  相似文献   

10.
电动轮自卸车是集发动机、发电机、电动机、液压系统、电控系统于一体的大型运输车辆,发生安全事故会造成重大损失。笔者对造成事故的人为因素和设备因素进行了研究,并用故障树对电动轮起火事故作了较详细的分析,确定了造成事故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以单片计算机为核心,采用模块化结构,组成控制器局域网络,进行分布式控制。监控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构成。对发电机、电动机、发动机进行技术状态监测的同时监测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和违章操作情况,可以减少由人为因素和设备因素造成的安全生产事故。对大型工矿设备的安全技术保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南水北调工程盾构施工穿越北京地铁13号线清河桥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针对不同施工加固措施及行车速度条件下所引起的桥面竖向变形、桥墩竖向变形和地表沉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了预加固旋喷桩配比参数、注浆配比参数及行车速度等因素对各结构变形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水灰比为1.00时的旋喷桩,既能控制结构变形,又具有较高的经济和施工效益;水泥浆与水玻璃浆之比为1.0∶1.0时的注浆参数最优;行车速度控制在50 km/h以下时,能较好地控制结构变形的发展。最后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各结构的变形进行监测,验证了优化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在大直径盾构泥水始发段保障邻近既有地铁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正常营运,依托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3#~2#盾构区间始发段施工工程,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三维精细化数值模型,分析始发段大直径盾构掘进引起邻近桥梁结构的变形规律,并给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直径盾构始发施工时,在不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盾构工程对邻近...  相似文献   

13.
深部软岩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差且具有长期流变效应,由于支护不利导致围岩产生大变形破坏问题趋于突出。针对以上问题,以某深部软岩巷道工程建设为例,采用现场监测、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围岩长期变形趋势及破坏机理;针对围岩破坏特征,提出“刚柔”结合的软弱大变形巷道围岩新型支护方法:考虑围岩不同深度破坏情况不同,采用不同注浆方法分区域加固,形成“刚性”承载圈,并在巷道最外部设置缓冲层及可缩性U型钢支架,形成柔性加固圈。利用有限元模型对其支护效果进行数值模拟,结合现场监测变形数据分析,验证了新型支护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三岔河特大桥地处海拔高、干燥多风的恶劣气候区,是青藏铁路的咽喉工程,按总体部署须跨越寒季施工,依据高墩薄臂特点,优选拆装式大模板施工方法。该项技术采用试验研究、理论计算分析、现场监测分析等手段,使现场量测与设计数据、施工管理等工程信息相结合,并反馈于施工过程中。利用成熟度法对砼早期强度进行预测和估算,以确定下道工序的时间和对混凝土质量进行预测;采用双层保温层及内置供热系统形成高原高寒高墩薄臂负温混凝土保温加热养护技术;选用塔吊配合整体拼装式模板的高墩施工技术,成功解决空心薄臂高墩快速连续施工和寒季砼加热养护的难题,实现了高墩流水化、机械化作业。以温度为主线的信息化监控技术是该技术成果的创新内容,该创新成果对于高寒地区,尤其对青藏铁路、青藏公路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具有广泛应用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法布里-珀罗光纤传感器在桥梁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桥梁实施监测 ,是诊断桥梁健康状况的主要手段 ,现代传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使桥梁健康状态的实时监测变为可能。笔者分析了法布里 -珀罗光纤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设计了一种法布里 -珀罗应变测试系统 ,并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桥梁上与电阻式应变传感器进行了应变对比测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法布里 -珀罗光纤传感器对环境温度不敏感 ,易与钢筋、混凝土复合 ,适用于桥梁结构的应变测试 ,可用于桥梁健康状态的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6.
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发展历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的现实需求出发,对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及时掌握重大危险源监控技术的发展进程,是安全科研工作的必需.本文对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与总结,指出各类监控系统的优缺点,便于科研人员及时了解与掌握重大危险源监控技术的最新进展,为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南水北调国家重点工程中的国家铁路线(临时)和油库LPG储罐、卸气栈桥及卸油栈桥安全距离不足问题,通过典型事故后果模拟,分别模拟了LPG储罐底部管线全管径破裂泄漏、LPG栈桥液相管全管径破裂泄漏及成品油栈桥管线全管径破裂泄漏等3种事故情景可能事故后果效应及影响范围,研究了各类事故后果与临时铁路线、临时围墙间相互关系及影响,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安全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温度对板式橡胶支座连续梁桥抗震性能的影响,以1座两联3×30 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为对象,考虑极端温度对桥墩本构关系和橡胶支座力学特性的影响,运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对桥梁地震响应进行研究。通过对地震作用时不同温度工况下桥墩墩底弯矩、墩顶位移和支座位移的地震响应分析,得到极端温度对板式橡胶支座连续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常温工况相比,极端温度引起支座刚度、桥墩混凝土材料参数的改变,使地震作用下极端低温工况桥墩内力和位移响应最大增大35.65%和24.78%,极端高温状态支座位移最大增大15.31%;温度变化对橡胶支座力学参数的影响会导致桥墩和上部结构连接刚度发生改变,导致桥墩和支座地震响应变化显著,使桥墩内力和位移响应均与温度呈负相关,支座位移与温度呈正相关;根据现行规范计算的极端低温时桥墩墩底弯矩偏小,极端高温时桥墩弯矩偏大,设计中应予重视;极端低温导致支座和桥墩刚度增大,会使交接墩地震响应较其他桥墩更显著,在设计中应着重关注。  相似文献   

19.
减隔震措施的合理配置是高速铁路地震经济性目标控制的关键。为了对采用不同减隔震装置的高速铁路连续梁桥抗震性能进行量化研究,基于桥梁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选用4种减隔震方案进行对比分析。4种方案分别为:全桥抗震设计方案(方案1)、全桥双曲面球型隔震支座+粘滞阻尼器方案(方案2)、中墩摩擦摆+边墩普通支座与阻尼器配合方案(方案3)和全桥摩擦摆+边墩阻尼器方案(方案4)。结果表明:高烈度高速铁路桥梁须通过减隔震设计才能满足抗震设防目标,综合经济性和抗震性能2方面因素,方案4有效降低了结构内力响应和位移响应,为所列方案中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地铁安全施工第三方监测的研究与实施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实施城市地铁施工第三方监测是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十分重要的举措 ,有效地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笔者以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为例 ,详细阐述该工程中实施第三方监测的内容、第三方监测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包括地铁施工过程中对线路及沿线两侧建筑物倾斜和沉降、道路及各种管线沉降、土体位移、水位变化、桥梁墩台位移、隧道收敛及拱顶下沉等进行及时的监测、分析和信息反馈 ,从地铁工程第三方监测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主要功能、系统结构等方面论述该系统的设计及开发。第三方监测及其管理的信息化 ,对全国其他城市的地铁施工安全 ,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