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替代能源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刚刚走完,是时候来回顾世界在能源领域里所取得的成就并展望未来之路。特别是,在面对预期的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情况下,全球气候政策应当作出怎样的调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正如气候学家和环境学家在10年前所警告的那样:"我们的地球正在升温"。如果我们不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并且发展可代替能源,到2030年,地球的温度将继续升高2摄氏度。  相似文献   

2.
为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增强全民能源忧患意识和节能意识,国务院办公厅近期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主要内容:1、开展能源紧缺体验。2、每周少开一天车。3、严格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公共建筑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不得高于20摄氏度。4、减少电梯使用。5、控制路灯和景观照明。6、普及使用节能产品。  相似文献   

3.
<正>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近日发布的《排放差距报告》再度拉响警报,如果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2020年至2030年之间不能以每年7.6%的水平下降,世界将难以实现1.5摄氏度的温控目标。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也已给出警告,一旦升温突破1.5摄氏度的临界点,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将大幅上升。2015年12月达成的《巴黎协定》提出,要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内而努力。上  相似文献   

4.
特别数字     
《环境工作通讯》2012,(7):71-71
英石油年鉴称2011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长2.5% 近日.英国石油油集团(BP)发布的2012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指出,2011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长2.5%,接近历史平均值,其中新兴经济体的消费份额保持上升势头。2012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以2011年能源世界供应中断及需求增长为阿大主题,  相似文献   

5.
环球     
《环境保护》2014,(11):9
正2050年全球能源转型或可节省数亿万美元日前,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14年能源技术展望》称,全球如果转为使用清洁能源将产生44万亿美元的成本,但同时也会因为减少使用化石燃料而节省下115万亿美元。国际能源署署长玛丽亚·范德胡芬表示,如果  相似文献   

6.
国际能源署(IEA)近日发布2011年版《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报告中警告,鲜有迹象表明,全球能源发展趋势迫切需要的变革正在进行.而如果不及时改变方向,我们将被葬送在前进的道路上.报告提出,通向升温控制在2℃以内的大门正在关闭,而拖延行动是一笔错误的经济账:在2020年之前,电力行业少投资1美元就会造成2020年之后需要多投资4.3美元来补偿增加的排放.  相似文献   

7.
国际能源署在《世界能源展望2008》中文版摘要中指出,现代可再生能源发展极为迅速,将于2010年后不久超过天然气,成为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电力燃料。  相似文献   

8.
<正>国际能源署的旗舰刊物《世界能源展望2010》即将于11月推出."《世界能源展望2008》告诉大家低碳技术可以改变我们生产和使用能源的方式,这为能源革命埋下了种子;《世界能源展望2010》则将提出,绿色复苏将为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国际能源署执行董事田中伸男说.《世界能源展望2010》指出,如果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失败了,那么以上所有的努力都将白费;如今新能源的发展是不完整也是脆弱的,要阻止全球变暖是远远不够的.《世界能源展望2010》中的基线情景显示,如果没有新政策出台,化石能源将继续提供全球大部分能源,到2005年,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可能增长到57千兆吨;  相似文献   

9.
世界能源百年变局与国家能源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我国当前所面临的能源形势日趋复杂,能源安全愈加成为攸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新形势下,无论是学科层面上世界能源地理与国家能源安全的科学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还是国家现实需求上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与国际能源合作等问题,都亟待专家学者们深入交流与讨论。通过“一问一答”的访谈方式,展示主持人与九位学界或业界访谈嘉宾基于不同视角的问答内容。分别围绕能源安全的内涵与全球能源治理模式、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全球能源地缘政治形势的新变化、世界能源生产空间和消费空间不平等地理格局下的能源安全、全球能源低碳转型趋势下的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的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变化、未来能源地理学的研究前景与重要研究方向等一系列内容发表观点。以期达成一定共识,从而更好地研讨世界能源地理学的关键问题,并积极应对世界能源的百年变局,提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应对措施等。  相似文献   

10.
事件     
《环境》2016,(1)
正全球气候治理迈出历史性步伐12月12日,《巴黎协定》正式通过,长达数年艰苦卓绝的谈判收获丰硕成果。《巴黎协定》代表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是人类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和治理模式的智慧结晶。《巴黎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1.
全球能源消费与CO2排放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收集全球能源储量和流通状况的基础上,综述了世界各地区能源消费量和各国人均能源水平,汇总了全球CO2排放总量及各大洲对全球CO2排放量的贡献率,到2100年,全球C矿量预计将从目前60亿t/a增加到360亿t/a,同时,旨出1996年中世界人口18.8%的北美、欧洲、日本、CO2排放31.6亿t(碳),占全球当年CO2排放总量的52.4%。  相似文献   

12.
《世界环境》2004,(4):22-31
火电在带给人类大量能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仅中国每年因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对生态环境损害和人体健康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1100亿元左右,今后这种污染损失还将持续不断地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全球更加关注绿色能源一世界未来的重要替代能源。本刊以《风力12——关于2020年风电达到世界电力总量12%的蓝图》一书为基础框架,立求全面地介绍世界风力发电的现状和推广应用的可能,并以大量的资料展示“绿色能源”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3.
环球扫描     
《世界环境》2013,(1):6
《自然》2013年1月10日政治不确定性对减缓气候变化成本影响最大2010年,各国政府一致通过了将温度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决议,2摄氏度升幅被视为将气候变化的危险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门槛。但各国未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达成一致意见,只能决定推迟到  相似文献   

14.
<正>3月30日,《BP世界能源展望(2017年版)》(以下简称"《展望》")中文版在京发布。《展望》指出,2015至2035年,全球能源需求预期增长30%左右,年均增长1.3%,明显低于全球GDP年均3.4%的预期增长速度,这反映出能效的提升将抵消能源的增长。《展望》预测,到2035年中国将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6%,占全球净增长量的35%。随着中国能源结构的持续演变,中国的能源强度在2035年前将下降45%,年降幅为3%。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前言中指出“能源是支撑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目前,全球市场能源消费继续增长,一次性能源越来越稀缺。为稳定能源供给,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将能源稳定作为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来对待。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2月12日,195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代表相聚法国巴黎,达成了历史性协议:《巴黎协定》,确定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的目标,并提出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制  相似文献   

17.
众所局知,世界石油储备将在未来的几年达到峰值.以目前对石油的消耗速度,预期在2040年其储量将会被消耗殆尽.除了以巨大投资换来有限产电量的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外,风能、生物燃料所生产的电能仅占全球产电总置的2%.  相似文献   

18.
环球     
<正>国际能源署发布气候报告促各国减排6月15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能源和气候变化——全球能源展望特别报告》,首次对各国已提交的气候承诺和意向及其对能源部门的影响做出评估,并促请各国加强减排承诺以实现2摄氏度温控目标,为将于12月在巴黎举办的关键性气候变化会议——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提供支持。该报告指出,各国目前已做出的减排承诺对未来能源的低碳化具有正面影响,但仍不足  相似文献   

19.
国际能源署在《世界能源展望2008》中文版摘要中指出,现代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极为迅速,将于2010年后不久超过天然气,成为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电力燃料。  相似文献   

20.
步入21世纪,以信息革命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代表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极大地推动了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世界能源消耗量的显著增长。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类别,在地球上是最古老、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其全球范围内的巨大蕴藏量、可再生、分布广、无污染的特性,使风能发电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