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美国动力部门研制出一种价廉而高效的流化床燃烧系统处置污泥和回收能源.此床是由0.9~1.5米厚的沙层组成,以流速为0.9米/秒的气流向上输送,并将污泥送入该床进行燃烧,同时还投入石灰,以消除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二氧化硫.颗粒状物质被收集在除尘器内,因而净化了烟道气.烟道气的能量可在工艺过程中循环使  相似文献   

2.
中国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的初步估算及减缓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OECD提供的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计算方法,结合中国反刍动物能量供应的特点,初步估算了中国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反刍动物摄入总能量的6.9%~7.5%通过甲烷排放而损失掉,1990年甲烷排放量为5.80Tg,约为全球动物排放量的7.2%。文中提出采取秸秆处理,舔砖和过瘤蛋白使用,改善管理等改进措施,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水平,也可减少甲烷排放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能量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投入产出法对胜利油田生态农场系统内能量流动及能量利用效率进行了计算分析,从中发现了系统生产的薄弱环节和在能量利用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调整系统内部产业结构和能量投入结构的措施,为今后系统生产力及能量转化效率的提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的初步估算及减缓技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OECD提供的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计算方法,结合中国反刍动物能量供应的特点,初步估算了中国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反刍动物摄入总能量的6.9% ̄7.5%通过甲烷排放而损失掉,1990年甲烷排放量为5.80Tg,约为全球动物排放量的7.2%。文中提出采取秸秆处理,舔砖和过瘤蛋白使用,改善管理等改进措施,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水平,也可减少甲烷排放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分析了康集生态农场建设初期的能流结构及生态效率。结果表明,经过5年的开发,康集生态农场已初步建成具有较复杂的网络式能流系统。系统的能量利用与转化效率逐年提高,其中种植业和家畜家禽饲养业的能量利用率较高,而养鱼业的能量转化率低,在能量利用上潜力极大。第二性生产的绝大部分人工辅助能依靠系统外输入。据此提出了提高康集生态农场能量利用效率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康集生态农场能流结构及生态效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详细分析了康集生态农场建设初期的能流结构及生态效率。结果表明,经过5年的开发,康集生态农场已初步建成具有较复杂的网络式能流系统。系统的能量利用与转化效率逐年提高,其中种植业和家畜家禽饲养业的能量利用率较高,而养鱼业的能量转化率低,在能量利用上潜力极大。第二性生产的绝大部分人工辅助能依靠系统外输入。据此提出了提高康集生态农场能量利用效率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土壤渗滤法治理湿地水环境污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扎龙自然保护区独特的地理、地质条件,研究采用土壤渗滤法处理排入湿地的造纸废水,并从技术和实践分析的角度对该地浅表部亚粘土渗滤的稳定性及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保护区地表层的亚粘土对造纸废水中各项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CODCr、BOD5、Cr^6 、NH4^ -N及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0%、84%、90%、78%及80%以上,在该处利用缓坡土地渗滤处理系统是稳定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古泉生态工程实验场1985—1987年的物质、能量及资金的投入产出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和分析。三年来,全场创产值151.84×10~4元,获利润26.01×10~4元,向社会提供禽畜水产品达490t,只需4年就可回收全部投资。分析表明,实验场对能量和氮素的利用率分别达到15.2%和40%;通过对81.8%的禽畜粪便进行综合利用,使能量利用率提高27%,氮素利用率提高6%;整个场的产值、利润以及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逐年出现上升趋势。作者认为,实验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这种农业生态工程模式合理可行,因此可以在城郊和广大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地推广。  相似文献   

9.
太湖地区稻田氮素损失特征及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冬  颜廷梅  乔俊  杨林章  吕寒 《生态环境》2012,(6):1149-1154
通过氮肥减量小区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稻田氮素径流损失、渗漏损失、氨挥发损失以及氨挥发通量的动态变化特征,阐述了氮素损失量、水稻产量与施氮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稻季氮素径流损失和氨挥发损失均随施氮量的增加不断增加,而渗漏损失与施氮量没有显著相关性。综合整个稻季,氨挥发损失以分蘖肥期最高,基肥期次之,穗肥期最低。稻季氮素总损失为13.7~59.8 kg·hm-2,占总施氮量的16.5%~22.2%,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其中氨挥发损失占42.2%~72.0%,径流损失占22.2%~38.4%,渗漏损失占5.8%~22.7%。稻季181 kg·hm-2的氮肥用量,较常规施氮量减少了33%的氮肥,增加了10.3%的产量,降低了48.5%的氮素损失,较好地兼顾了粮食产量和环境效应;而对于重要环境区域或高污染区域,还可以尝试更低的氮肥投入,以达到更好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中东部大针茅群落土壤线虫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在内蒙古西乌旗大针茅草原,根据土壤深度0~10cm、1020cm、20~30cm分层采样,定量分析土壤线虫群落的多度,并对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和群落内线虫营养类型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中土壤线虫包括50属和24科,其中矮化属、拟盘旋属、丽突属为优势属,特别是矮化属线虫数量异常高.土壤线虫群落的垂直分布呈现表聚型.就功能类群而言,植食性线虫在各层中的比例最高,为69.4%~81.3%,食真菌类线虫的比例最低,为0.9%~2.4%,而食细菌类线虫比例为13.9%-20.9%,食真菌类线虫和食细菌类线虫的比值为0.067~0.133.表6参29  相似文献   

11.
季节性干旱现象在我国中亚热带地区时有发生,为了研究该区域大气-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碳水收支状况,2002年起在江西省千烟洲(26.7°N,115.1°E)人工林生态系统建立了通量观测塔。2003年7月该人工林生态系统遭遇了历史上少有的高温少雨天气,本研究应用基于生理生态学过程的EALCO(Ecological Assimilation of Land and Climate Observation)模型及2003和2004年通量观测数据对该生态系统的水热通量进行了模拟,同时分析了干旱胁迫对它们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通量的日变化,净辐射、显热和潜热通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的平方(R2)及标准差分别为0.99和8.05 W.m-2;0.81和41.02 W.m-2;0.90和31.49 W.m-2,模型可以解释87%的日蒸散量的变化。从模拟结果看,2003年7月下旬(发生较严重干旱胁迫)较2004年同期(干旱程度轻)相比,冠层及土壤水势下降约2倍,植物蒸腾的日变化形式改变,根系吸水滞后冠层蒸腾的时间缩短约半小时,冠层导度下降40%~60%。模拟与观测结果均表明,200...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轮作中在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时期潮土1m土层中硝态氮的计中状况结果表明:3年不施氮肥的土壤仍有6~16kg/hm2的硝态氮,其中0~20cm土层占20%~34%.80%~100cm上层占10%~18%;每季施氨量小于225kg/hm2时.1m上层中各时期硝态氮含量变化不大,在11.4~41.3kg/hm2之间;当施氮量增加到375kg/hm2时,1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增加1.5~7.4倍,有7.4%~29.9%分布在0~20cm上层中,10%~16%分布在80~100cm上层中225kg/hm2对作物斋求及对土壤环境来说是一个合理的施只量。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以来,嘉兴洪涝灾害频发,造成土壤渍害,由此造成的粮食损失至少7.5万t/a,约占全市粮食总产的3%。低洼涝渍田和粘闭滞渍田是渍害土壤的主要类型,约占全市低产田总面积的80%,调查了渍害土壤的范围、分布,对其理化性质、土体发育特征以及渍害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依据田间实测资料,运用水流的电模拟原理,定且分析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果树(荔枝、芒果和龙眼)-大气连续体中水流阻力各分量的大小、变化规律及其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连续体中的水流阻力主要分布于从叶气孔腔到大气的扩散过程,荔枝、芒果、龙眼叶-气系统的水流阻力Rla占连续体水流总阻力Rsa的比例分别为93.65%~98.03、95.68%~99.03%、90.13%~98.71%;果树植株体的水流阻力Rp居其次,占Rsa的比例分别为1.97%~6.35%、0.97%~4.32%、0.08%~9.87%:土壤阻力Rs最小,占Rsa的比例小到可忽略不计,故叶-气系统的水流阻力是决定连缤体中水流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三江平原是中国泥炭地主要集中区域之一,其泥炭储量与碳储量对中国泥炭地碳收支平衡有着重要影响.该类研究目前多数是基于野外样点采集数据的整合分析,本研究通过利用全新世泥炭模型(HPM)估算三江平原10 000年(10 ka)至今的泥炭储量与碳储量,并与已有文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江平原泥炭发育高峰期约为距今9 ka和2 ka左右,7 ka和8 ka左右泥炭地发育极少或忽略不计;总泥炭储量约为0.086 Pg(0.074-0.106 Pg),其中碳储量约为0.025 Pg(0.022-0.031 Pg).尽管由于泥炭地性质不同等原因使得结果与已有文献有一些误差,但对结果的分析也验证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关于氮肥利用率的思考   总被引:91,自引:1,他引:91  
巨晓棠  张福锁 《生态环境》2003,12(2):192-197
应用作者近10年在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中氮肥转化与去向的研究资料,对施氮量、产量、氮肥利用、残留、损失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简单的氮肥利用率很难反映不同农业生产水平条件下的氮肥利用状况;要准确反映氮肥利用状况,应综合考虑产量水平、氮肥利用、残留及损失的情况。论证了我国氮肥利用率具有很大的变幅,平常所说的30%-35%只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以此来说明我国氮肥损失量大,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必须研究解决既能获得尽可能高的产量,又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对环境压力的氮肥施用技术及其理论基础,而不应该一味追求多么高的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季节性干旱现象在我国中亚热带地区时有发生,为了研究该区域大气-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碳水收支状况,2002年起在江西省千烟洲(26.7°N,115.1°E)人工林生态系统建立了通量观测塔。2003年7月该人工林生态系统遭遇了历史上少有的高温少雨天气,本研究应用基于生理生态学过程的EALCO(Ecological Assimilation of Land and Climate Observation)模型及2003和2004年通量观测数据对该生态系统的水热通量进行了模拟,同时分析了干旱胁迫对它们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通量的日变化,净辐射、显热和潜热通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的平方(R2)及标准差分别为0.99和8.05 W.m-2;0.81和41.02 W.m-2;0.90和31.49 W.m-2,模型可以解释87%的日蒸散量的变化。从模拟结果看,2003年7月下旬(发生较严重干旱胁迫)较2004年同期(干旱程度轻)相比,冠层及土壤水势下降约2倍,植物蒸腾的日变化形式改变,根系吸水滞后冠层蒸腾的时间缩短约半小时,冠层导度下降40%~60%。模拟与观测结果均表明,2003年7月下旬每天正午的波文比大都介于1~2.2,而2004年同期正午的波文比则介于0.2~0.6。EALCO模型通过Ball模型将植物碳水过程耦合在一起,从而可以很好的模拟植物的气孔行为,进而准确的模拟植物水热过程对干旱的响应。土壤水分匮乏对冠层导度的限制是2003年干旱期间冠层潜热通量模拟值下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水分调节材料对牛粪堆肥氨气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通风式堆肥发酵方式研究了牛粪堆制过程中氨气的挥发特征和锯末、稻壳、稻草等不同水分调节材料对氨气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堆制过程中主要在前期,尤其是在最初的2周内释放氨气;堆肥期间挥发的氨态氮约为牛粪总含氮量的17%~50%。不同水分调节材料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氨气的挥发,但锯末抑制氨气挥发效果最好,其次是稻壳,稻草抑制氨气挥发的效果较小。因此,为了减少氮素损失,应采取适当措施抑制氨挥发或回收挥发的氨气。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以来,嘉兴洪涝灾害频发,造成土壤渍害,由此造成的粮食损失至少7.5万t/a,约占全市粮食总产的3%。低洼涝渍田和粘闭滞渍田是渍害土壤的主要类型,约占全市低产田总面积的80%。调查了渍害土壤的范围、分布,对其理化性质、土体发育特征以及渍害的发展趋势也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社会为实现真正的可持续性所做的努力中,建筑和建造业比其他产业部门的潜力可能都要大。 该部门约占世界GDP的十分之一、至少7%的工作岗位、所有资源利用的一半以及40%的能源利用和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