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得到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环境破坏,为此,人们展开了一次次的环境保护革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它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是有效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但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以及生产,最终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本文就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现状及其对策展开论述,旨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是一项涵义十分丰富和值得思考的制度,本文通过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认识,借鉴国外公众参与的先进经验,分析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现状,对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环境评价过程中实施公众参与可提高环境评价的有效性,还可使环境影响评价制定的环境保护措施更具合理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体现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对有关部门对公众利益和权利的尊重,并在公众参与的活动中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公众参与虽然一直在进行研究,并不断实践着,但对于具体操作却没有详细规定,使得公众参与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效实施公众参与,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前言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生存环境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变得日益恶化。为了解决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人们开始尝试着运用民主理念以及公众参与制度来进行改善。事实上,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本身就是一项较为民主的决策制度,因为社会公众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有着最高的环境保护参与热情,他们可以成为环境保护中进行法治的重要推动力。但是,由于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5.
<正>引言随着我国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内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环境监测乃至环境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我们目前急需解决和处理的难题。环境监测的意义环境监测是通过对环境中某项污染指标进行检测,得出相应  相似文献   

6.
<正>引言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将公众参与决策纳入了《21世纪议程》,这里的公众包括各行各业的人群和不同的群体,如农民、工人、妇女、儿童、老人、非政府组织等,他们在参与环境执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执法人员以及公众群体都要发挥各自的职能,共同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的意义为环境执法打下良好基础很多地区,由于地方政府过分强调保护地方企业,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尤为重  相似文献   

7.
图片新闻     
<正>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会(以下简称环评分会)2014年会员代表大会于6月19~20日在西安隆重召开。环境保护部环评司、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评分会、陕西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以及环评分会会员单位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以环评公众参与为主题,对美国、日韩、中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环评公众参与及信息公开制度情况及案例进行了研讨交流,通过案例交流我国环评公众参与实践经验,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比较国际经验,提出了我国环评公众参与未来发展的方向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保护成为国际性研究课题,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承担着艰巨的任务,环境监测管理部门的地位逐渐提高,拥有政府综合决策的权利。定向化、科学化是环境管理工作的主要发展趋势,对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处在环境逐渐恶化的大背景下,研究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环境监测管理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保护管理中的作用环境保护的关键就是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测管理不仅为环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保护环境需要对环境进行监测,如果不监测环境,环境保护工作和管理工作就是空谈,如果不对环境进行监测,就会阻碍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要做好环境监测工作,首先必须提高环境监测技术。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亟待解决。环境监测技术的种类信息技术。目前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信息技术在我国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它主要包括通信技术、计算机  相似文献   

10.
<正>引言近代工业在促进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全社会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打破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引起了世界范围内人们的广泛关注。20世纪60年代开始,环境问题好像一根导火索,燃烧了公众参与的热情。公众参与是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的重要方式,同时,它也是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的主要动力。公众参与的含义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公众参与主要是指社会公众、社会团体及单位或个  相似文献   

11.
<正>引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环境管理工作也得到了相应完善,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逐渐升级成预防为主,保护优先。本文主要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的保护验收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并详细阐述了具体的管理措施,例如,建立有效地验收监督管理评价机制、逐步完善验收监测工作、加强验收监测机构的管理工作。我国环境保护方针的根本性改变,加快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指导意见》把公众参与定位为"维护和实现公民环境权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水利水电工程公众参与工作有其自身特点,移民和安置受纳区群众是水利水电工程公众参与的主体,做好公众参与工作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公众参与特点和目前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两项典型水利水电工程公众参与工作情况,探讨总结了水利水电工程公众参与经验,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国环境保护中环境评析是一个重要环节,任何已竣工的建设项目在开放前必须经过环境评析,因为在三同时制度中已进行明确规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环境保护,严格把关,完成工程建设中的环境管理工作。为完善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我国制定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对工程竣工验收做了详细分析及要求,为我国环境评析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现场查看做好环境评析工作的第一步是现场查看,查看的内容主要包含两方面:配套设施的查看,建设主体的查  相似文献   

14.
<正>引言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势在必行,如今存在的管理体制中,环境问题是无法被市场或者是政府来完全决定的。国家体制必须通过建立法制法规来完善环境保护体系,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建立一个由政府、企业、公众和媒体多种机制共同存在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激励和约束并存,从而推动经济效益和环境相互协调高速发展。在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约束下,可以不断改善我国的环境状况,与此同时可以促进环境保护的转化升级,产业机构的调整,进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环境保护工作不断被重视,环境监测市场化也逐渐被发展起来。我国最初的环境监测工作仅仅只是涉及环境管理、环境质量以及环境执法展开的,但随着我国对于环境监测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环境监测目标的不断提高,以往的环境监测机构的力量就显得不足,社会化监测机构的不断深入,能够有效缓解环境监测机构自身存在的不足。本文对环境监测市场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正>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依据来源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指出:"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根本大法为公众参与环保工作提供了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保障和依据。除此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也作出了如下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此外,在《水污染防治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  相似文献   

17.
<正>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环境和生态的一系列问题,为更好的进行环境保护工作我国一直在进行不断的努力。新《环保法》的推行为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原则,我们更应该在充分发挥政府环境保护的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企业、环保组织以及全体人民的环保积极性,走公众参与环  相似文献   

18.
<正>环境影响评价中一项关键内容是公众参与,公众参与的环境评价能够促进环境管理部门与公众之间做深入的沟通,而且对区域环境影响有着至关重要的必要性,如何更好地完善我国现有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已经成了目前研究的主要课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胡玉霞 《环境与发展》2020,(1):168-168,170
随着我国城市化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给我们的经济带来了飞速的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生产生活环境带来了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等污染问题极大的降低了我们的生活品质,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在当今社会中,对于环境保护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而环境监测工作和数据是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环境监测工作对于能否做好环境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当前环境监测存在的一部分问题影响环境管理的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应急管理     
<正>应急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企业来说,做好应急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类突发事故、事件,避免和减少各类事故、事件造成的损失。目前,虽然应急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各企业的重视,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但在基层实践中却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本期特策划“应急管理”专题,希望从应急管理的常见问题、解决办法、实践经验等方面,探讨企业应如何完善应急管理,做好应急管理工作,进而推动我国整体应急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